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八次宮廷政變,其中辛酉政變對中國危害最大

中國封建史上的宮廷政變層出不窮,要麼來自文臣武將,要麼來自皇族內部,但大體上以後者居多。宮廷政變這裡指涉及皇權更迭,對歷史造成重大影響的政變。有的政變後繼續維持國號,有的政變後政權則為外姓取代。而歷史上不論是暴力的還是非暴力的宮廷政變,大都與兩個詞有關,那就是權力和野心。

1、沙丘之變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天下,其少子胡亥、左丞相李斯、宦官中車府令趙高(?--前207年)等隨行。在歸途中,始皇至平原津(在今河北平原縣附近)而病,抵沙丘平臺(今河北廣宗)病益甚,乃為璽書給長子扶蘇(?--前210年),令其“與喪會咸陽而葬”,旋卒於沙丘。時扶蘇在河套蒙恬的軍中監軍,李斯恐諸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不發喪,下令兼程返回咸陽。趙高既未將始皇給扶蘇之詔書發出,又鼓動胡亥、拉攏李斯,合謀篡改始皇之遺詔,賜扶蘇自盡,立胡亥為太子。由於李斯位極人臣,胡亥能否登位,其地位舉足輕重,故趙高乃極力籠絡之,而李斯貪戀權位遂亦同流合汙。秦始皇昏遺體運到咸陽時,已經腐爛發臭了,李斯、趙高等一面為其發喪安葬,一面為胡亥籌備登基。這時扶蘇接到假詔,已經自刎,蒙恬被解除兵權而囚禁起來,胡亥遂順利登上帝位,是為秦二世,李斯仍供職丞相,趙高則擢升為郎中令。胡亥等之陰謀篡權奪位,史稱“沙丘之變”。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八次宮廷政變,其中辛酉政變對中國危害最大

2、王莽篡漢

王莽(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東平陵(今山東濟南東)人。

王莽或許是中國歷史上在經營民意方面最煞費苦心的人。史書上記載了不少反映他折節下士、謙恭節儉、嚴於律己、孝順和悌的先進事蹟。所以,早在他尚未顯達時,當世名士就對他交口稱讚,紛紛向朝廷推薦他。

漢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身為大司馬的王莽利用擁立小皇上登基的契機,清除了外戚及朝中敵對勢力,拔擢了一批附順官員,基本形成了大權在握、一言九鼎的權力格局。為了進一步上惑太后、下示信於眾庶,王莽親自主演了一出“民意鬧劇”,騙得了“安漢公”的封號。

此後不久,為收天下人之心,王莽又帶頭出錢百萬、獻田三十頃以助貧民。遇到水旱,王莽還帶頭吃素,做出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如此這般,王莽的聲望日隆。公元8年,在如此這般偽民意洶湧中,王莽順理成章地完成了“取而代之”的篡位大業。只可惜,登上新朝皇位的王莽在治國安邦上沒有表現出他經營偽民意那樣的嫻熟和高超技藝,本就危機四伏的社會被他那異想天開的“新政”來來回回一折騰,如同被捅了馬蜂窩,很快就狼煙四起。而王莽本人,也在膽戰心驚地做了15年的“絕代皇帝”後,落得個身首異地的下場。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八次宮廷政變,其中辛酉政變對中國危害最大

3、曹魏代漢

公元175年曹操舉孝廉,任洛陽部尉。公元184年,在東漢王朝鎮壓黃巾軍起義的戰爭中起家,任騎都尉。由於鎮壓黃巾軍有功,升任濟南相。後歷任東郡太守、都尉、典軍校尉等職。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後,逃亡回家鄉陳留起兵討伐董卓。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組建自己的軍事集團--青州兵,公元196年率軍進駐洛陽奉迎漢獻帝,“奉天子以令不臣”並遷都至許昌。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間,經官渡之戰等戰役,打敗袁紹和其他割據軍閥,統一中國北部。建安13年(208年)12月,於赤壁之戰中敗於孫權和劉備聯軍,從此奠定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公元213年,曹操封為“魏公”。公元215年,攻滅漢中的張魯勢力。公元216年,再被晉爵“魏王”,受九錫,設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稱警蹕,並作泮宮。他名義上雖仍為漢臣,權傾朝野,實際上已具備皇帝的權力和威勢,但仍未篡漢自立。曹於公元220年3月15日,享年66歲,諡曰武王。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逼漢獻帝退位,漢亡,立魏代漢。中國重新進入分裂時期,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八次宮廷政變,其中辛酉政變對中國危害最大

4、楊堅代周

公元580年5月,周宣帝病死,8歲的字文闡(周靜帝)繼承皇位。北周開國功臣、周宣帝的岳父、大官僚楊堅以大丞相的身份“輔政”。581年3月3日(北周靜帝大定元年二月十四日)楊堅廢周靜帝為介公,北周亡。同時,楊堅自立為皇帝,築大興城(今陝西西安東南一帶)為國都,改國號為隋。是為隋文帝,建元開皇。隋文帝是個有作為的皇帝,他一方面繼承周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政策和一些措施,另一方面又取消前朝的一些弊政,穩定了局勢,加強了國力,為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八次宮廷政變,其中辛酉政變對中國危害最大

5、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鬥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號稱十八學士;武的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勇將。

李世民多次立功,李建成和李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計想除掉李世民。時值突厥進犯中原,李建成向唐高祖建議,讓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帶兵北征。唐高祖任命李元吉做主帥後,李元吉又請求把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三員大將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劃歸李元吉指揮。他們打算把這些將士調開以後,就可以放手除掉李世民。李世民進宮向唐高祖告狀,訴說太子跟李元吉謀害他。唐高祖答應叫兄弟三人一起進宮,親自查問。李世民叫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帶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宮北面的玄武門,只等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宮。李世民在長安皇宮北門玄武門殺了自己的親大哥李建成,親弟弟李元吉。到了這步田地,唐高祖想反對也沒用了,只好聽左右大臣的話,宣佈李建成、李元吉罪狀,命令各府將士一律歸秦王指揮。過了兩個月,唐高祖李淵讓位給秦王,自己做了太上皇。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之後開創了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八次宮廷政變,其中辛酉政變對中國危害最大

6、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取代後周、從新故好兄弟柴榮的遺孤手中奪得皇位,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死,七歲恭帝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結義兄弟掌握了軍權。次年正月初,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義(趙匡胤之弟)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宋,仍定都開封。史稱這一事件為“陳橋兵變”。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八次宮廷政變,其中辛酉政變對中國危害最大

7、靖難之役

洪武31年(1398年),明太祖駕崩,皇太孫朱允炆即位,稱建文帝。登上帝位之後,朱允炆採納大臣齊泰、黃子澄削藩建議,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由小及大逐漸削弱諸王的權威。燕王朱棣在北方屢建戰功,智勇有大略,但其擁有重兵,自然是削藩的主要對象。當建文帝削奪到燕王的兵權時,朱棣決心以武力對抗。次年七月,燕王以討齊泰、黃子澄變更“祖訓”為名,起兵反抗,號其師曰“靖難”。經過4年激烈的戰爭,於永樂元年(1403年),“靖難”軍攻破南京,建文帝去向不明。燕王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八次宮廷政變,其中辛酉政變對中國危害最大

8、辛酉政變

1861年8月,咸豐在簽訂《北京條約》後不久就病死了,他唯一的兒子6歲的載淳即位,年號定為“祺祥”。遺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大學士肅順,駙馬景壽等8人為“贊襄政務大臣”,輔佐年幼的載淳。咸豐臨終前,又將刻有“御賞”和“同道堂”的兩枚御印,分別賜給了皇后和懿貴妃,並頒詔說,此後新皇帝所頒的一切詔書,都要印有這兩枚御印才能有效。載淳的母親懿貴妃葉赫那拉氏,是個貪權、又野心勃勃的女人,她剛剛坐上聖母皇太后的寶座,就迫不及待地攬權。但她的要權行為遭到了輔政八大臣的堅決抵制。權欲力極強的慈禧於是和八大臣的死敵恭親王奕和文祥串通。

11月2日慈禧和奕等人發動了政變,肅順遭到斬首,載垣、端華自盡,另外五大臣則被革職或充軍。接著宣佈改明年(1862年)為同治元年,東、西二太后垂簾聽政,加封恭親王奕欣為議政王大臣,軍機大臣領班。奕譞、文祥、勝保等人也得以加官晉爵。

這一年是農曆辛酉年,故又稱“辛酉政變”。而發生此事的地點又在北京,故又稱“北京政變”。慈禧統治中國長達48年之久。辛酉政變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事件,它決定了中國近代史近五十年的命運。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八次宮廷政變,其中辛酉政變對中國危害最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