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保安」到大學副教授:「史上最強逆襲」是怎樣練成的?

9月初,開學第一課,中北大學教室裡的投影儀正播放著崑山龍哥案視頻。

“同學們說這是刑事案件還是民事案件?”老師問到。

“刑事案件!”學生們齊聲作答。

“好,今天我們就講刑事訴訟法……簡單來說,刑法關注的是犯了什麼罪的問題,刑訴法關注的是怎樣追訴這種犯罪的程序問題……就像表芯和錶殼的關係。”


從“保安”到大學副教授:“史上最強逆襲”是怎樣練成的?

嗓音有些低沉沙啞,但寥寥數語就講清了刑法和刑訴法的區別和聯繫,並用鮮活的案例把同學們的思緒帶進了枯燥的法律課堂。

授課老師名叫藥恩情,今年50歲,副教授,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學科部副主任,法學專業學術帶頭人,已出版《廣告規制法律制度研究》、《大學生法律問題研究》等專著和多部教材,主講的物證技術學和多門法學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難以想象的是,這樣一位受師生尊敬、頗有學術建樹的副教授,居然是從一位學校保衛人員“逆襲”而來,他中專畢業,工作後利用業餘時間先後自學考上專科、專升本,又經過兩次失敗後頑強考研成功,最終站到了中北大學的講臺上,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從“保安”到大學副教授:“史上最強逆襲”是怎樣練成的?

右 藥恩情

困苦童年 立志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藥恩情生於1968年,原籍山西省左權縣,在呂梁市文水縣長大。他小時候家裡很窮,兄妹四個,自己是老大,過的是“一個月吃不上一個饅頭,每天都是窩頭或者紅面”的生活。藥恩情從小體格不太好,再加上看到當時農民的辛苦勞作和農村艱辛的生活,他幼小心靈中,萌生了一定要考上大學、改變自己和家庭命運的想法。

後來,藥恩情和弟弟妹妹隨父母來到了太原,父親在一家工廠上班,每個月工資40多元,雖然生活比之前好了一些,但供養一家人仍然比較吃力,為了多掙錢,母親也開始做起賣瓜子等小生意。當時的小學格外照顧,免除了學費,藥恩情這才順利上完了小學。

在母親的記憶裡,兄妹四個,就是老大藥恩情愛學習,其他小朋友都看電視去了,藥恩情從來不看,就喜歡埋頭學習。

但是,由於種種現實原因,藥恩情的初中和高中學習並不那麼一帆風順,特別是高中,就讀學校的風氣不太好,自己成績受到很大影響,高考時發揮不理想,最終成績為442分。

那個年代,高等教育是非常稀缺的資源,只有極少數人能考上大學。藥恩情高考那一年,山西省本科線是472分,專科線是462分,440分是中專線,三條線非常接近,這注定了雖然藥恩情的成績還不錯,但也只能在中專“屈就”。

“中專就中專吧”,藥恩情當時考慮,為了早就業,早掙錢,他選擇了到山西警校讀中專。而從其本心來講,藥恩情並沒有太喜歡這個學校,自己的身體也似乎並不太適合從事相關職業,但警校免除學費,每年發幾身制服,還能有幾十元的補貼,這些在藥恩情看來,都是相當不錯的福利,“生活費基本上學校就給解決了,家裡的負擔大大減輕。”

一閃念的觸動:想當主角不做配角

1991年,中專畢業的藥恩情被分配到了中北大學(當時為華北工學院)保衛處,從事學校保衛和校內警務工作。

日常值班,校內巡邏,制止打架鬥毆,查處盜竊, 整理檔案……從報到的第一天起,藥恩情就開始和這些瑣碎的工作打交道,一干就是13年。

“其實,當時對分配的工作還是比較滿意的”,藥恩情回憶參加工作初期的心境,家裡也很認可,在弟弟看來,哥哥穿著制服回家的那一刻,家裡人都很自豪,看到身體瘦弱的哥哥能通過上學有一個飯碗,自己很羨慕也很高興。


從“保安”到大學副教授:“史上最強逆襲”是怎樣練成的?

工作三年後,藥恩情成家了,隨後,孩子降生。

工作穩定,生活安寧,但藥恩情似乎並不滿足。校內保衛工作,嚴謹踏實的藥恩情都會一絲不苟地完成,但這些對於文弱的他來說,似乎總有一些“違和”,也不是他理想的狀態。這些想法慢慢積累,引導著他追逐更遠更高的地方,終於在有一天夜間巡邏時,腦海裡一閃念間,他有了新的方向和目標。

那天,他巡邏來到了5號教學樓,一樓的一間教室裡,燈火通明,一位老師站在講臺上授課,臺下是學生們年輕的面龐,都在用心聽課。這一刻深深地觸動了藥恩情,“那個講臺很神聖,自己特別嚮往,希望自己能有資格站上去,面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藥恩情回憶自己當時的心境。

做一名大學老師,當這個學校裡的主角,而不是配角,達不到目標,決不放棄。這些並不是藥恩情一時的心血來潮,在他權衡各方面綜合考量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自己身體比較瘦弱,長期幹安保工作不太合適,當教師可以發揮自己比較愛鑽研的特點,而且相對來講,自己從心理也更加認可教師這個職業。”藥恩情說。

再多的滑鐵盧 也要向著目標前進

確定了目標,接下來就是探索通向目標的路徑了。藥恩情瞭解到,要做大學老師,至少需要碩士研究生學歷,而自己作為一名中專生,雖然已經拿到了在職大專學歷,但還差著好幾個臺階。

在柴米油鹽纏身的日常生活裡,要靜下心來啃書本備考,跨越這幾個臺階,談何容易。

“好在,我有高考的底子,在考專升本時,沒有太大的困難。”藥恩情在職期間,順利拿到了本科學歷。

對於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的藥恩情來說,真正的考驗是考研。

當時的藥恩情,已經工作十年了,和一般應屆學生相比,自己大了很多,“當時三十多歲,記憶力不如應屆本科生”,藥恩情回憶。研究生錄取率比較低,而且英語政治都不那麼容易對付,尤其是英語,為了攻克這一關,他嘗試了一切辦法:堅持背單詞,每天背30個,藉助電腦的背單詞軟件來練習,多抄多寫多朗讀,不懂就問,這些努力見到了效果,英語閱讀理解部分,之前需要兩天才能完全搞懂的,後來只需要一個小時。

學習之外,藥恩情還要經常面對生活中的一些“雜音”。在考上研究生之前,並未向周圍人透露備考之事,“起初秘密進行,英語、政治等考研資料還是要遮掩一下,當時中專和大專考研成功的很少,在八字還沒一撇的時候他不想過多暴露自己。”

但最終,藥恩情考研還是被大家獲悉了,流言蜚語也不時出現。有的說,“一箇中專生還能考上研?你想想差好幾個臺階呢,別費那勁了,跟我們打撲克把”,有的說,“你有工作有小孩還費那勁幹嘛,有時間的話還不如旅旅遊玩玩”,更尖銳刻薄的話他也聽到過:“你頭髮白了也考不上,別考了”。

對這些雜音,不善於反駁的藥恩情總是一笑置之,從不爭論。“剛聽了以後一兩天對自己的心情有影響,之後就把干擾排除了,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一定要考上,一定要當上大學老師”,他這樣想。後來,大家看他很堅定,再者學校裡崇尚學習,氛圍還不錯,慢慢地,大家就認可了。

雖然努力了,可命運似乎在開玩笑,前兩次考研,藥恩情都失敗了,這對立志讀研,圓大學教師夢的他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有一次就差幾分沒進面試,很不甘心。”

但這兩次滑鐵盧,沒有摧毀藥恩情的意志,妻子給了他很大的鼓勵,說再試試吧,或許明年就可以了,單位領導也給了他很大的支持,不僅給他專門找了一間庫房用於學習,還盡力幫助藥恩情調配好工作,使他有更多的學習時間。“我的目標就是一定要考上研究生,不管失敗多少次,考不上決不罷休。”藥恩情說。

他第三次走向了研究生考場,報的是山西財經大學經濟法專業,這次,他成功了。

2006年7月,他去山西財經大學領取錄取通知書,去時天氣晴朗,而回來的路上卻下起了瓢潑大雨,藥恩情開玩笑說,可能這是老天在給我接風洗塵。

讀研生活:愛鑽研的“藥兄”

考上研究生,並不是藥恩情的終點,他知道,這只是在走向學術和大學教師路上的一個小節點。

讀研期間,藥恩情比班上同學要大十幾歲,但藥恩情和同學們相處融洽,男生親切地叫他“藥兄”,有的女生不明就裡,還以為跟《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藥師有關,或者以為他是研究藥的。

在他的研究生導師王桂華老師看來,藥恩情平時話不多,“人顯得有些悶,而且從學校保衛崗位上走過來,一開始對他讀研真的不太看好”,可是慢慢地王桂華髮現,藥恩情身上有一股不同尋常的韌勁,他學習的認真,寫論文的執著,性格的謙遜,都讓自己印象深刻,甚至,“過年期間,小藥還會把論文拿到我這裡來,讓我提意見,他都會認真修改。”

這個時期,藥恩情表現出學術研究的濃厚興趣,經常自己找選題寫論文,為他自己從教後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底子。他對廣告法的關注,從讀研期間一直保持到了現在,累計發表論文十餘篇,為目前正準備出版的廣告法教程奠定了基礎。

王桂華說,自己的研究生弟子很多,可以說到現在學術成果最大、最有出息的就是藥恩情。

2006年,藥恩情研究生畢業,當時,作為理工院校的中北大學正缺法學類教師,藥恩情各方面都符合,得到了時任校領導和院領導的肯定,於是順利加盟該校人文學院,成了一名大學教師,實現了心中夙願!

從教學到學術 說和做都在“點”上

重新回到中北大學校園的那一刻,藥恩情感慨:這裡有屬於我的講臺,有屬於我的學生,有屬於我的夢想,這是自己一個新的起點。


從“保安”到大學副教授:“史上最強逆襲”是怎樣練成的?

新的起點,等待藥恩情的還有很多,他也用實際行動做出了無愧於三尺講臺的成績。

2006年9月2日上午10點,第一堂課,藥恩情精心準備了7頁教案,但有些激動和緊張的他講的飛快,以致提前15分鐘就講完了準備的內容,有的學生提出剩下的時間上自習,幫他解了圍。

在夢想已久的崗位上,藥恩情用了半年完成了過渡期,進入了角色,並迅速贏得了學生和同行的口碑。

不善於言談,聲音不洪亮,怎麼勝任大學教師這個崗位?藥恩情說,“我雖然話不多,但我自認為能說到點上,還有,上課儘量用多媒體教室,用話筒來講,彌補自己的一些短板。”學生們反映,藥老師上課,在知識點的梳理和對學生的帶動上,非常高超。

課程設置上,藥恩情善於把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比如上課時他把刑法和刑訴法比喻為表芯和錶殼的關係,再比如他總是有意引入一些當下社會熱點,來讓法律課變得更加有趣。藥恩情還結合自己做校園保衛的工作經驗,使課程豐富起來,比如實驗課上,帶著同學提取指紋,鑑定筆跡,讓學生有充分的動手機會,有的實驗課在室外泥土地上進行,用小鏟子挖土,很多女同學特別喜歡,說“老師,從10歲開始媽媽就不讓玩土了,現在又可以了。”

藥恩情說,讓學生來上課有兩個辦法,一是通過學校的強制力,比如點名考勤,二是通過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他更看重後者,現在,藥恩情的課,不管是必修課還是選修課,出勤率都非常高,有的學生為了不耽誤上課,寧可多花幾十元從太原市區打車趕回來。

從教第二年,學院組織學生給老師打分,在全系二十幾位老師中,藥恩情得分最高,讓很多同事驚歎不已。

在學術研究上,新的崗位可以說讓藥恩情如魚得水,十餘年來,他堅持研究方向,圍繞廣告法申報過四五個省級課題,發表過十餘篇論文,以此為基礎,即將出版的廣告法教程將成為法律專業學生的第一本廣告法教材。2008年,藥恩情寫就一篇改革開放三十年廣告法的回顧與展望,業界發現,這是截止當時廣告法領域唯一一篇總結性研究成果。

他參與發起成立了太原市法律援助中心中北大學工作站,在給學生提供了實踐機會的同時,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很多實用的法律援助。

目前,藥恩情正推動成立籌備山西法學會軍民融合法制研究會。

除了自己的那本廣告法教材,藥恩情說他的中期目標,是全力推動中北大學申報法學專業碩士點。

記者手記

藥恩情的學校保衛出身,一開始並沒有多少人知道,教課一段時間後,他讓班上同學猜自己以前的職業,50名學生無一猜對。

直到校園媒體記者發現了他,報道之後,山西省內媒體、商業媒體、中央媒體接踵而來,如今,藥恩情已經是中北大學的網紅教授。

從一名基層校警,到大學副教授、學術帶頭人,跨度太大,難以想象。不善言談,不愛爭辯,藥恩情曾經的樣子,學生們猜不透,想不出。

每個人或許都可以是一種不同的樣子,問題是你有沒有付出過像藥恩情那樣的心血和努力。

津雲新聞記者 陳慶璞 勞韻霏 發自山西太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