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厨垃圾处理的短板并不是技术,还是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问题

蟑螂俗称“小强”,其名声一直可谓是差到极点,人人喊打。但就像“没有无用的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最近不受人待见的小强可真是着实风光了一把,翻身农奴把歌唱。一种利用“蟑螂吃掉厨余垃圾”的生物无害化处理垃圾的方式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这究竟是“变害为宝”还是会弄巧成拙?

中国餐厨垃圾处理的短板并不是技术,还是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问题

美国大镰蟑螂

济南章丘西南部的章丘餐厨垃圾处理中心里,住着一群特殊住客 ——3亿只美国大蠊蟑螂,这3亿只美国大蠊蟑螂每天可吃掉15吨餐厨垃圾 。菜后的烂菜叶、倒掉的剩饭菜、变质的肉,这些垃圾桶里常见的餐厨垃圾,经过蟑螂“小强”处理转化,不仅可以“吃干榨尽、无残留”,还可以变身高蛋白饲料,卖个好价钱。

但也有人提出质疑:利用昆虫消耗厨余垃圾并不能解决工业城市产生的垃圾。而且蟑螂会传播病原体,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讲,很多人仍旧存在疑虑。不过客观来说,利用蟑螂处理垃圾遵循了食物链规律,算得上是变废为宝。

其实动物消化餐厨垃圾并不新鲜,除了“小强”之外还有一个可称得上“吃货”的黑水虻。它吃的是餐厨垃圾,但排泄出来的是有机肥料,有“自然届清道夫”的称号。重要的是,在它长肥之后还能做优质的饲料原料!黑水虻有比较良好的环境安全性,对人畜、动植物无害。它的生命周期很短,只需两周时间就能将垃圾中的营养物转换为高质量的昆虫蛋白。

中国餐厨垃圾处理的短板并不是技术,还是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问题

黑水虻的一生

商丘瑞新通用和深圳华大基因技术合作,采用黑科技技术(虫链系统黑水虻生化+无氧炭化工艺)针对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根据箱养黑水虻的优势,结合智能仓库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概念,设计了一套自动化的黑水虻养殖设备。该系统有着一套完整的黑水虻饲养链,可以从前端到后端完整的将餐厨垃圾处理掉,并且对产出物和废弃物也有很完整的处理加工能力。

本技术,能够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减害。通过生化技术,将餐厨垃圾中能够被生化转化的部分处理,通过炭化技术,将垃圾中无法生化处理的部分通过炭化机组处理,最终全部转化为可燃气体、少量粉尘灰渣等。其中,可燃气体可以在垃圾热解的时候循环回炉,对垃圾进行干燥及补充热能消耗。同时,由于是缺氧分解,排气量少,有利于减轻对大气环境的二次污染,可以控制二噁英的产生和污染;同时,废物中的硫、重金属等大部分有害成分被固定在固体炭黑中,真正实现了无害化处理,避免了垃圾处理的二次污染问题。

目前中国餐厨垃圾处理的短板并不是技术,主要面临的还是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问题。蟑螂、黑水虻这些都是事后的弥补工作,垃圾处理还是要从源头控制。所以小编呼吁大家在生活中做到“少生产垃圾,垃圾不乱丢,垃圾要分类。”争做环保卫士,守卫我们的蓝天绿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