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沉鉤:日本人在東北祕密實施的百萬戶移民計劃,令人髮指

史海沉鉤:日本人在東北秘密實施的百萬戶移民計劃,令人髮指

移民政策是日本大陸侵略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和殖民侵略政策炮製者兒玉源太郎和後藤新平在策劃設立滿鐵時,就曾經公然鼓吹移民最重要。

日本在我國東北最初的農業移民,是一九一四年滿鐵退伍兵移民和一九一五年的關東廳愛川村移民。前者是向所謂滿鐵附屬地人侵,一九一四至一九一七年四年間共移民三十六戶;後者是向所謂關東州地區人侵,一九一五和一九一六年先後從日本山口縣移民三十二戶。

為了進行更大規模的農業移民,一九二九華特別設立了大連農事股份公司,並且擬訂了五百戶的移民計劃,但在“九一八”事變前,一共只移民七十四戶。

日本在我國東北移民侵略的巨大狂潮是從“九一八”事變、滿洲國成立後開始的。一九三二年一月,移民侵略政策的積極推行者石黑忠篤(農林次官)、加藤完治(日本國民高等學校校長)、宗光彥(滿鐵公主嶺農業實驗所所長)經共同策劃後,向日本拓務省當局提出一件所謂《滿蒙移植民事業計劃書》,主張以在鄉軍人為主體在全國範圍內募集移民。

上述三人中,加藤完治最為瘋狂,他不等拓務省批准計劃,就奔赴奉天,與關東軍的石原、東宮等人進行進一步策劃。結果決定,首先由關東軍幫助加藤在奉天設立日本國民高等學校的分校,它實際上是移民訓練所。其次,關於移民計劃,決定加藤負責在國內募集和運送,到滿洲國後由關東軍的東宮大尉安排。日本方面的送出機關是日本拓務省,偽滿方面接收單位是關東軍特務部。

史海沉鉤:日本人在東北秘密實施的百萬戶移民計劃,令人髮指

一九三二年八月三十日,日本第六十三屆臨時議會通過了第一次滿洲移民五百名,預算二十萬七千元,稱之為“滿洲試驗移民費”。緊接著,在日本陸軍省和在鄉軍人會的參與下,從在鄉軍人中選拔移民。根據關東軍東宮大尉與偽吉林掃匪軍司令官於琛徵的協定,這第一次武裝移民在現地的名稱是“吉林屯墾第一大隊”,除每人一枝步槍外,還配備迫擊炮兩門,機槍三挺。

一九三二年十月到達佳木斯,一九三三年三月到達永豐鎮。這種武裝移民,到一九三六東七月為止,共移來五次,二千九百戶,七千二百九十六人。

這五次武裝移民確實帶有試驗性質和準備性質,真正大規模的移民侵略開始於一九三六年的百萬戶移民計劃。這一龐大侵路計劃的出籠並非偶然,也絕不是孤立的。就在這一百萬戶移民計創拋出的幾乎同時,日偽當局達制定了旨在加緊戰爭準備與掠奪戰爭資源的所謂“北邊振興計劃”和“產業開發五年計劃”這三項計劃,曾經被偽滿當局稱之為“三大國策”而大吹特吹。在日本,向偽滿移民則被列為一九三六年三月新成立的廣田內閣所確定的七大國策的內容之一。

史海沉鉤:日本人在東北秘密實施的百萬戶移民計劃,令人髮指

早在一九三四年的年底,關東軍曾經根據前幾次的移民情況,召開會議審議移民政策問題。 在組織機構方面,日偽兩方也做了相應的安排。一九三五年四月,民政部地方司設立拓政科,七月改為拓政司,轉由偽產業部管轄,它是偽滿管理移民的行政機構。日本方面,同年十月拓務省組成“海外拓務委員會”,並在東京成立“滿洲移民協會”。一九三六年一月和九月,作為移民侵略的具體實施機關,先後成立了“滿洲拓殖股份公司”和“滿鮮拓姐股份公司”。

就在建立這些移民機構的同時,關東軍經過一九三八年四月的第二次移民會議,擬定了《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移任中》草案。 偽滿政府負責移民用地,為此拓政司對適用於移民的一千五百萬町步土地進行了實地調香,七月關東軍確定《日本樓工地使用整備要綱》,而在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五日的《廣田內閣七大國策》的第六項中寫道:“確立對滿的重要政策:移民政策以及鼓勵投資,等等。”

史海沉鉤:日本人在東北秘密實施的百萬戶移民計劃,令人髮指

新的移民計劃以二十年內移民一百萬戶五西萬人為目標,從一九三七年起,每五年為一期。 移民戶數是遞贈的,第一期為萬戶,至第四期計劃為四十萬戶。一百萬戶準備佔地一千萬町步。偽三江省地區即鎖定佔地三百萬町步,齊齊哈爾以北的松花江上游地區佔地二百萬町步。其他如小興安嶺南藏,黑河璦琿、原中東鐵路東部線、京圖線及拉濱線、大鄭線、遼河下游、洮索線、三河、西遼河上游等地帶,都是佔地移民的重點地區。

日本帝國主義的這一預定分五期推行的計劃,因一九四五年失敗投降而輟止,實際上只實行兩期。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一年,是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擴大武裝佔領的時期,也是竭力變我國東北為滅亡中國,吞併亞洲的根據地的時期,因此,在推行其移民侵略計劃方面,也十分猖狂。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種稱之“義勇隊”的移民。一九三八年一月,日本拓務省擬定了所謂《滿洲開拓青少年義勇軍募集要納》,並開始大辦青少年義勇隊訓練所,招收十六至十九歲的日本青少年,進行為期三年的訓練,然後組成義勇隊開拓團進行移民。到一九四五年,義勇隊訓練生達八萬六千五百人,由訓練生組成的開拓團二百四十三個。

這種義勇隊開拓民不單是一般開拓民的輔助力量,更重要的是作為軍事上的後備力量而出現的, 既是日本侵略軍的現地兵源,又是戰時守備鐵路,軍用設施和鎮壓中國人民反抗鬥爭的別動隊。總之,其軍事侵略意圖是十分明顯的。

史海沉鉤:日本人在東北秘密實施的百萬戶移民計劃,令人髮指

實施移民侵略的第二期計劃期間,正值太平洋戰爭。本來,自“七·七”事變以來,由於軍需生產的急劇膨脹和增產糧食的迫切需要,勞動力問題已經十分緊張。 但是,無視現實一意擴大侵略的日本侵略集團,仍於一九四一年末通過內閣會議做出《滿洲開拓第二期五年計劃》的決定。 它們不但妄圖完成原定的第二期二十萬戶計劃,而且還要把第一期未完成部分補齊,即在一九四二至一九四六年的五年間,移民二十一萬八千餘戶和義勇隊十三萬人。但戰爭的節節失敗,完全註定了侵略者的野心無法得逞。 第二期計劃執行情況的顯著特點是它的強制性和掠奪性。

第二期移民計劃期間,移民增加不多。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帝國主義戰敗投降時,移入我國東北的日本移民究竟有多少, 迄今未能獲至正式的確切統計。根據一些材料大致可以推斷為十萬戶,三十萬人左右這些移民,有目的地分佈在如下三個地帶:

所謂“開拓第一線地帶”,從偽間島省起,經偽牡丹江省,東安省,三江省,黑河省,至興安南省,即與蘇聯接壤地區。目的顯然在於對蘇的戰爭準備,必要時充作兵站和據點。分佈在這一地帶的日本移民,約佔總數的十分之四。

“開拓第二線地帶”是偽通化省,吉林省,濱江省,北安省,龍江省,興安東省,興安南省等地區,即沿長白山,哈爾巴嶺,老爺嶺, 小興安嶺,大興安嶺的裡側及松遼平原外側。 主要是為了切斷抗日聯軍和東北人民之間的聯繫,並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分佈在這一地區的日本移民約佔總數的十分之五。

“開拓第三線地帶”,是鐵路沿線,重要城鎮周圍和重要河川沿岸,包括扎蘭屯,齊齊哈爾,北安,佳木斯,牡丹江,哈爾濱,吉林,長春,興安,公主嶺,四平,瀋陽,撫順,鞍山,阜新,錦州等地。其目的在於加強經濟掠奪和防止我抗日遊擊隊的襲擊。移入這一地區的移民約佔總數的十分之一。

史海沉鉤:日本人在東北秘密實施的百萬戶移民計劃,令人髮指

由此可見,日本移民的地區分佈,都是有特定目的的。偽滿最後幾年,重點移民地區是東北部邊境地區和所謂“土地造成地區”。東部即偽牡丹江省、東安省、間島省、三江省;北部為偽黑河省,西部為偽興安省。而且移入具體地點多半選擇第一線日軍旺地附近,主要鐵路和軍用公路附近。特別是義勇隊開拓團,採取所謂“國防第一線的人植方針”,大部人侵至備戰地區。

這種情形表明,隨著侵略戰爭的擴大與發展,日本帝國主文移民侵略的軍事性質日益濃厚。 至日暮途窮的一九四四年,為了彌補軍事力量的不足, 就連正在受訓中的青少年義勇隊訓練生都被調去擔任日本軍用設施的守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