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攝影曝光要“白+黑-”,怎麼理解?能舉個例子嗎?

浪跡上海zyd


怎麼理解曝光的白加黑減

白加黑減不是適合所有的場景拍攝,只有在拍攝物體是純白色或純黑色的情況下,相機的智能系統會認為物體過曝或欠曝,會自動降低白色的曝光和拉高黑色的曝光,本身白色和黑色的物體就成了灰白和灰黑的狀態(也就是18度灰),所以要加曝光補償和減曝光補償去還原白色與黑色的純度。

什麼情況下要白加黑減

理解了曝光白加黑減的原理,那就知道在什麼情況下要白加,什麼情況下要黑減了。

1.黑減

比如,拍攝黑色背景的人像或其它物體,是要用白加還是黑減呢?

在正常曝光下,黑色的背景相機會認為背景曝光不足,會自動提亮黑色,此時背景的細節材質可能會看得很清楚,很顯然,這樣的畫面會分散注意力,還顯髒。

所以肯定要黑減。

黑減使畫面黑色的部分變得更黑,畫面簡潔,人像突出。

拍黑背景物體時,測光模式為點測光,主體與背景不要靠得太近,用大光圈可更好控制背景的純黑。

如果拍攝對象是黑色的,同樣是降低曝光補償,黑的質感會更加明顯。

2.白加

比如我們經常在家拍照時,如果有大面積白色的牆,拍出來的照片會感覺很悶。

相機以為曝光過度了,自動降低了白色的曝光,白色就像蒙上一層灰。

所以要增加曝光補償,還原來白色的亮度。

如下圖,畫面有大面積的白色,用白加後畫面更清新通透。

還有常見的雪景,都是必須要用白加的,不用考慮什麼細節,本身就是白色的過曝點是沒關係的。

結束語

其實很簡單,記住拍照最主要是畫面要簡潔,清晰。

當畫面出現大面積黑時,就用黑減,因為相機會認為欠曝,使黑色出現很多雜亂的細節。

當畫面出現大面積白時,就用白加,因為相機會認為過曝,使白色變灰,不通透。

物體本身是白色的要白加,本身是黑色的要黑減。

理解了白加黑減的原理是什麼,就知道其實大多數場景下,都不需要進行曝光白加黑減的。


志勵好攝


都說攝影曝光要“白+黑-”,怎麼理解?能舉個例子嗎?

曝光補償有正向和反向之分,即增加與減少曝光補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依據“白加黑減”口訣來判斷是做正向還是負向曝光補償。那麼,到底該怎麼理解白加黑減?

曝光補償前後對比圖

如何理解白加黑減?

白加黑減,即拍攝整體偏亮(白)的場景時要增加曝光,拍攝整體偏暗(黑)的場景時要減曝光。“白”並不是指單純的白色,而是泛指一切顏色看上去比較亮、比較淺的景物,如雪、霧、白雲、淺色的牆體、亮色的衣服等;同理,“黑”也並不是單指黑色,泛指一切顏色看上去比較暗的、深的景物,如夜景、深色衣服等。

拍雪景時就要增加一至兩檔曝光補償,這樣拍出來的雪才會更加潔白。

通過增加曝光補償,使人的皮膚變得白皙。

什麼時候“白加”,什麼時候“黑減”?

關鍵就看畫面中,“白”和“黑”哪個佔主導,如拍攝白色雲景、霧景、雪景,由於畫面中大部分是“白”,拍攝時結果可能偏灰暗,應該在對畫面中的白色進行點測光的基礎上,根據場景的明暗比例,增加曝光補償。

拍攝雪山,增加0.7檔曝光補償,使雪變得更加潔白,畫面優美。

而花卉拍攝時,如果被攝主體位於深色背景的前面,由於畫面中大部分是“黑”,拍攝結果可能會偏亮,此時可以通過降低曝光補償以適當降低曝光量,將背景拍攝成純黑色或者深色,從而突顯前景處的花朵。

拍攝偏白色的小花時,選擇較暗背景並減少1檔曝光補償,使得背景更加昏暗,從而將主體很好地襯托出來。

再比如,在拍攝以“一間小屋”為主題的夜景時,由於暗部較多,測光結果會偏暗,相機會提高曝光量,小屋很容易過曝;而如果根據“黑減”原則降低曝光量,小屋就不太容易過曝了。

降低曝光補償,保證小屋不易過曝。

到底是“白加黑減”多少?

從前文看出,根據“白加黑減”口訣來判斷曝光補償的方向並非難事,真正使大多數人比較迷惑的是,面對不同的拍攝場景應該如何選擇曝光補償量?實際上,選擇曝光補償量的標準也很簡單,即根據畫面中的明暗比例來確定。如下圖,明暗比例約為1:2,則進行-0.3檔曝光補償即可。

-0.3檔曝光補償,保證畫面曝光正常。

再比如下圖中的暗調人像拍攝,基本由黑色及部分中間調顏色為主,通過減少1檔曝光補償及特殊的燈光場景佈置,拍攝出暗調效果的人像,這樣的畫面給人神秘、性感的感受。

減少1檔曝光補償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確定曝光補償量時,除了要考慮場景的明暗比例之外,還要將表達意圖考慮之內,其中比較經典的是人像攝影。如欲將皮膚表現的白皙一些,在自動測光基礎上再增加0.3~0.5檔曝光補償。

增加曝光補償後,美女的皮膚看起來更加白皙、細膩。

白加黑減並非絕對法則

“白加黑減”在攝影裡是一種參考標準,是一種“比較正確”的曝光,但在一些特殊的拍攝場合並非絕對準確,如殘荷的拍攝中常採用的欠曝或過曝,反而更能拍出特殊的畫面氛圍!再比如逆光拍攝時,光比過大,超過相機寬容度時,無論怎麼做,都無法做到“兼顧亮部暗部”,此時遵循“白加黑減”已經意義不大。

故意使背景過曝,使得畫面簡潔明瞭,突出殘荷主體。

最後,有人問,使用RAW格式拍攝就不用考慮曝光補償的問題了嗎?這個說法並不準確。誠然,RAW格式曝光寬容度要比JPEG格式文件的高一些,但也是有限的,曝光出現了半檔或一檔的偏差是可以通過後期修正的,如果偏差過大,則是無法修正到準確的曝光的。


墨染印畫


攝影行話白+黑—,是指在拍攝時為了達到曝光準確,根據拍攝主題不同進行的增減光圈或者增減曝光補償。具體來說:例如在拍攝冰雪時,為了保證拍攝出來的冰雪潔白且有質感,一般情況下,要通過增加光圈或者增加曝光補償進行拍攝,這樣才能保證拍攝出來的冰雪潔白,拍攝其他白色主題也一樣,這就是攝影行話“百+”;當拍攝黑色主題時,為了保證主題純黑和有質感,通過減光圈或者減少曝光補償,保證被拍攝的主題純黑和有質感,如拍攝黑天鵝,一旦光圈設定和曝光補償不準確,往往會導致黑天鵝的羽毛髮灰或者沒有質感。在實踐中,正確運用白+黑—需要從細節上進行把控,任何理論和經驗沒有絕對。

一是,在拍攝任何白色主題時要根據現場光線情況設定光圈,試拍一張看看效果再決定是否需要曝光補償,如在光照度很強的情況下拍攝冰雪,一抹按照“白+”進行曝光補償,拍攝出來的冰雪就向一張白紙沒有質感。光照度很強,把光圈設定準確,沒必要進行曝光補償。如果光線不足,在進行曝光補償。

二是,在拍攝黑色主題時,也要根據現場光線情況設定光圈和進行曝光補償(黑—),如果光圈設定有誤,僅靠減光意義不大。

三是,“白+黑—”運用技巧。“白+”與“黑—”在運用中強調光圈優先,光圈起主導地位,“白+”與“黑—”起輔助作用。一般情況下,“白+黑—”不得超過2擋,1檔為0.3、2擋為0.6,如果曝光補償+0.9或者曝光補償—0.9,犯了教條,倒不如直接增加一檔光圈或者減少一定光圈,所以曝光補償不超過+0.6或者--0.6。同時還要考慮整個畫面與主題相襯托的其他元素,整個畫面亮度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為宜。有時候,常常或碰到黑白相間的畫面,到底是“白+”還是“黑—”靠經驗來處理,保證白色不能過曝、黑色不能過暗,需要在實踐中錘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