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年譜,簡單明了,又事無巨細的介紹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曾國藩年譜,簡單明瞭,又事無鉅細的介紹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嘉慶十六年(1811)

11月26日 曾國藩生於湖南湘鄉,乳名寬一。

嘉慶二十五年(1820)

是年,弟曾國潢生。

道光二年(1822)

是年,弟曾國華生。

道光四年(1824)

是年,弟曾國荃生。

道光六年(1826)

是年,曾國藩應長沙府試(童子試),名列第七。

道光八年(1828)

是年,弟曾國葆(後改名曾貞幹)生。

道光十年(1830)

是年,曾國藩就讀於衡陽唐氏宗祠。一年後轉入湘鄉漣濱書院。

道光十三年(1833)

秋,曾國藩參加湘鄉縣試,考取秀才。

道光十四年(1834)

春,曾國藩入長沙嶽麓書院。秋,參加鄉試,中第三十六名舉人。冬,入京準備會試。

道光十五年(1835)

4月 曾國藩會試落第,留京住長沙會館讀書。

道光十六年(1836)

春,曾國藩恩科會試再次落第,離京返家。

道光十八年(1838)

是年,曾國藩參加會試,中第三十八名貢士。殿試取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朝考列一等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乞假回家。

道光三十九年(1839)

12月 長子曾紀澤生。曾國藩離家起程赴京。

道光二十年(1840)

5月 庶吉士散館,曾國藩列二等第十九名,授翰林院檢討。

6月21日 英國海軍司令伯麥率艦船四十八艘、士兵四千餘人到達澳門。鴉片戰爭爆發。

道光二十二年(1842)

8月29日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道光二十三年(1843)

1月 魏源《海國圖志》五十卷撰成。該書對中國日後的洋務運動以及日本的明治維新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道光二十七年(1847)

7月 曾國藩升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道光二十八年(1848)

3月 次子曾紀鴻生。

道光二十九年(1849)

2月 曾國藩升授禮部右侍郎。9月,兼署兵部右侍郎。

11月27日 李沅發率眾起義,戕官毀署,佔領新寧縣城。

道光三十年(1850)

2月25日 道光帝駕崩。

4月 曾國藩上《應詔陳言疏》,揭露官場萎靡風氣。

6月15日 李沅發受傷被擒。縱橫湘、桂、黔三省,堅持長達半年之久的李沅發起義失敗。

是年,曾國藩兼署工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

咸豐元年(1851)

1月11日 洪秀全等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稱天王。

5月 曾國藩上《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咸豐帝讀後,怒擲於地。

是年,曾國藩兼署刑部左侍郎。

咸豐二年(1852)

1月 曾國藩上《備陳民間疾苦疏》。

7月28日 清廷命曾國藩充江西鄉試正考官。

9月8日 曾國藩行抵安徽太湖縣境小池驛,聞母喪訊,改假渡江西上奔喪。

10月6日 曾國藩經武昌、嶽州抵湘鄉家中。

是年 曾國藩兼署吏部左侍郎。

咸豐三年(1853)

1月8日 咸豐帝令曾國藩幫辦湖南團練鄉民、搜查“土匪”諸事務。

1月12日 太平軍攻克武昌城,湖北巡撫常大淳自盡。

1月29日 曾國藩自湘鄉行抵長沙,與湖南巡撫張亮基籌劃“堵剿”太平軍事宜。

1月30日 曾國藩上奏稱省城兵力單薄,不足禦敵,擬於省城立一大團,就各縣曾經訓練之鄉民,招募來省,實力操練。

3月20日 太平軍攻克江寧。

9月15日 曾國藩具奏,言湖南衡、永、郴、桂各屬數月以來巨案迭出,擬即日移駐衡州,就近調遣。

9月16日 曾國藩由長沙起行,繞道湘鄉,抵家省親。

9月29日 曾國藩抵達衡州。

11月 曾國藩于衡州仿造之衝簰,試之水面,鈍滯難用,乃買民船,改造炮船。

咸豐四年(1854)

1月8日 羅澤南率二營湘勇抵衡州,曾國藩與之商榷兵事,更定陸軍營制,以五百人為一營,營四哨,每哨八隊,親兵哨六隊,火器刀矛各居其半。自此湘勇轉戰各省,悉以所定規制行之。

1月14日 太平軍攻克廬州,安徽巡撫江忠源自盡。

2月12日 太平軍在堵城大敗清軍,湖廣總督吳文鎔自殺。

2月25日 曾國藩發佈《討粵匪檄》,督湘軍水師、陸師計一萬七千餘人,自衡州起程,會師於湘潭。水路以褚汝航為各營總統,陸師以塔齊布為諸將先鋒。

4月7日 太平軍敗曾國藩湘軍,再佔嶽州,王錱等南退。

4月28日 曾國藩自督戰船四十號,陸勇八百,合鄉團攻靖港太平軍,水陸俱敗。曾國藩羞愧投水自殺,左右援救以出。湘軍褚汝航、楊載福(後改名楊嶽斌)等水軍戰於湘潭獲勝。

7月7日 湘軍經整頓後啟程北伐。

7月25日 湘軍進佔嶽州,太平軍退守城陵磯。

8月8日 曾國藩率軍行抵嶽州。

8月9日 太平軍敗湘軍於城陵磯,湘軍水師將領褚汝航、夏鑾、陳輝龍等陣亡。

8月11日 太平軍與湘軍再戰於城陵磯,大敗,名將曾天養陣亡。

8月25日 湘軍水陸環攻城陵磯,太平軍作戰不利,退向武漢。

10月14日 湘軍攻克武昌,太平軍東退。

10月26日 以攻陷武昌、漢陽,清廷賞曾國藩二品頂戴,署湖北巡撫。

11月2日 以曾國藩辭任,清廷改授曾國藩兵部侍郎銜辦理軍務,另授陶恩培為湖北巡撫。

11月23日 湘軍羅澤南部攻下半壁山,太平軍敗退北岸田家鎮。

12月2日 湘軍水師楊載福、彭玉麟等分四隊攻田家鎮,太平軍船隻被焚四千餘艘,被俘約五百餘艘。

12月3日 太平軍自焚營壘,棄田家鎮,東退黃梅。

咸豐五年(1855)

1月29日 湘軍水師營官蕭捷三等率戰船一百二十餘艘猛攻梅家洲,深入鄱陽湖。太平軍斷其歸路。自此,湘軍水師被肢解,遂有外江、內湖之分。

2月11日 太平軍以小艇夜襲湘軍外江水師,焚其戰船十餘艘,俘曾國藩座船拖罟。曾國藩投江遇救,走羅澤南陸營。

4月3日 太平軍攻克武昌,湖北巡撫陶恩培自殺。

8月30日 湘軍名將塔齊布病逝。

9月4日 湘軍內湖水師進犯湖口,統領蕭捷三中炮陣亡。

9月6日 曾國藩自九江回駐南康水營,札調彭玉麟來江西督領內湖水師。

咸豐六年(1856)

3月24日 太平軍大敗湘軍周鳳山部於江西樟樹鎮。

4月4日 太平軍攻佔江西建昌府城。時太平軍佔江西半數以上州縣,曾國藩困守南昌。

4月12日 羅澤南傷重逝於武昌軍中,李續賓總領其軍。

9月2日 凌晨,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殺東王楊秀清及其部署、家眷等,天京變亂起。

10月23日 英軍攻陷廣州外城,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12月19日 湘軍攻陷武昌,太平軍東退。

咸豐七年(1857)

3月16日 曾國藩自江西回籍奔父喪。

6月2日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不滿天王猜忌,自天京出走。

8月8日 清廷允曾國藩請,開兵部侍郎之缺在籍守制。

10月26日 湘軍攻陷江西湖口,外江、內湖水師會合。

咸豐八年(1858)

5月19日 湘軍攻陷九江府城。

7月1日 清廷命曾國藩馳赴浙江辦理軍務。

7月3日 清廷批准《中英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列強勢力開始深入長江。

7月22日 曾國藩自湘鄉抵長沙,與湖南巡撫駱秉章及左宗棠籌商軍務。

8月3日 曾國藩抵武昌,與湖廣總督官文、湖北巡撫胡林翼籌商軍務。

8月18日 清廷命曾國藩以援浙之師由江西鉛山赴閩“援剿”。

9月21日 曾國荃率部攻陷江西吉安府城。至此,太平軍所佔江西各郡縣全失。

11月25日 李秀成軍抵安徽三河鎮,合陳玉成軍大敗湘軍,李續賓自盡,曾國華等六千餘人皆戰亡。

咸豐九年(1859)

1月13日 李鴻章至江西建昌,入曾國藩幕。

2月 曾國藩作《聖哲畫像記》。

6月21日 清廷詔命曾國藩統兵赴四川夔州扼守,防止石達開由湘入川。

9月9日 以寶慶解圍,清廷命曾國藩暫駐湖口,俟湖南定後合軍援皖。

9月19日 曾國藩抵武昌,晤湖廣總督官文,決定援皖。

11月11日 官文、曾國藩、胡林翼等會奏四路攻皖之策,分由曾國藩、多隆阿、胡林翼、李續宜統之。

12月6日 曾國藩軍進駐安徽宿松縣。

曾國藩年譜,簡單明瞭,又事無鉅細的介紹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咸豐十年(1860)

2月17日 多隆阿、鮑超率部大敗太平軍陳玉成部於安徽潛山小池驛,佔太湖。19日佔潛山。

5月6日 李秀成、陳玉成率部擊潰江南大營,和春、張國樑敗退鎮江。

5月 曾國藩輯錄《經史百家雜鈔》二十六卷,“取精用宏”,“盡掄四部精要”。

6月8日 清廷賞曾國藩兵部尚書銜署兩江總督,命統率所部兵勇,徑赴蘇州,以保東南大局。

6月9日 從曾國藩奏請,清廷命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補襄辦曾國藩軍務。

7月3日 曾國藩自率馬步萬餘人自宿松渡江。28日,進駐祁門。

8月10日 清廷實授曾國藩兩江總督,並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大江南北諸軍均歸節制。

9月21日 英法聯軍在八里橋與清軍激戰,僧格林沁敗退,勝保受槍傷。

10月9日 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率部擊敗湘軍李元度部,攻克安徽徽州府。

10月13日 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城。

10月28日 清廷批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

12月1日 李秀成統軍由皖南羊棧嶺攻入黟縣,祁門曾國藩營大震。3日,李秀成由羊棧嶺退出。

12月23日 黃文金分兵攻佔江西浮樑,曾國藩三面受敵,僅留下景德鎮一線。

咸豐十一年(1861年)

2月18日 鮑超、左宗棠率部敗太平軍於景德鎮,黃文金負重傷。

4月9日 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率部攻佔景德鎮。次日左宗棠敗遁樂平,祁門曾國藩糧路斷絕。

4月14日 曾國藩率部攻打徽州,失敗。

4月16日 太平軍李世賢部退出景德鎮。

4月19日 曾國藩率部再次攻打徽州。21日,被太平軍擊敗。

5月10日 曾國藩自祁門移扎東流,就近調度安慶圍軍。

6月1日 太平軍悍將劉瑲林棄壘東走,被湘軍俘殺。

6月20日 太平軍全部退出徽州,前往浙江。

8月22日 咸豐帝駕崩。

9月5日 曾國荃率部攻陷安慶。

9月29日 以安慶克復,清廷加官文、胡林翼太子太保,曾國藩太子少保,曾國荃布政使銜以按察使記名。

11月2日 兩宮太后及恭親王奕發動政變,免除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人贊襄政務王大臣職。

11月20日 詔命曾國藩統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四省軍務,所有四省巡撫、提督以下各官悉歸節制,並專飭太常寺卿左宗棠赴浙江,浙省提督以下各官均歸調遣。

12月3日 安慶內軍械所成立,曾國藩至子彈局、火藥局察看。

同治元年(1862)

1月30日 清廷命兩江總督曾國藩為協辦大學士。

4月8日 李鴻章督率淮軍抵達上海。

5月18日 曾國荃、彭玉麟率部攻陷安徽太平府。

5月30日 湘軍彭玉麟水師進泊江寧護城河口,曾國荃率湘軍紮營雨花臺。

6月4日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在河南延津遭殺害。

9月14日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統軍自蘇州回援天京。

10月22日 李秀成軍猛攻天京圍敵,傷曾國荃面頰。

11月26日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賢圍攻曾國荃雨花臺大營四十五日未破,撤圍分趨蘇州、秣陵關。

是年底,華蘅芳與徐壽父子試製成中國第一臺蒸汽機,曾國藩見後,於當天日記中寫道:“竊喜洋人之智巧我國亦能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同治二年(1863)

1月7日 曾貞幹病逝軍中。

1月28日 安慶內軍械所造出我國第一艘木殼小火輪,曾國藩登船試航。

6月25日 鮑超、彭玉麟、楊嶽斌水陸各軍攻佔浦口、江浦。

6月30日 湘軍水陸各軍攻陷九洑洲。

9月 容閎抵安慶,與曾國藩商辦機器局。

11月17日 彭玉麟、鮑超水陸各軍攻佔高淳縣東壩鎮。至此,太平天國首都天京的所有物資補給通道全部被切斷。

12月3日 曾國藩委派容閎出洋購買機器。

12月4日 李鴻章督率淮軍攻克蘇州。

同治三年(1864)

4月1日 左宗棠督率楚軍攻陷杭州。

6月1日 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在天京病逝。

7月19日 湘軍攻克江寧。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7月28日 曾國藩自安慶抵江寧。

8月1日 以克復江寧省城,清廷賞加兩江總督曾國藩太子太保銜,賜封一等侯爵;浙江巡撫曾國荃太子少保銜,一等伯爵;湖廣總督官文賜封一等伯爵;江蘇巡撫李鴻章賜封一等伯爵;陝甘總督楊嶽斌、兵部侍郎彭玉麟賞給一等輕車都尉世職,並賞加太子少保銜;四川總督駱秉章、浙江提督鮑超賞給一等輕車都尉世職。

8月15日 曾國藩奏準裁撤湘軍。

10月30日 曾國荃因傷病未愈,請疾返湖南鄉里。

12月 曾國藩主持修復江南貢院,補行江南鄉試,會考江南優貢。

同治四年(1865)

5月18日 僧格林沁率部追擊捻軍,遇伏被殺。

5月23日 清廷以僧格林沁戰亡,詔命曾國藩赴山東督師剿捻,以李鴻章暫署兩江總督。

5月28日 詔命欽差大臣曾國藩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所有三省旗、綠各營及地方文武員弁,均歸節制。以李鴻章署兩江總督。

6月18日 曾國藩由江寧啟行,北上督師。

6月 曾國藩主持整理《王船山遺書》完稿,共三百二十卷,交金陵書局出版。

10月 曾國藩將金陵製造局遷往上海虹口,和李鴻章原設的炮局及購自美國人的鐵廠合併,再加上容閎購回的百餘部機器,建成江南製造總局。

同治五年(1866)

2月18日 官文、曾國藩、李鴻章、彭玉麟奏長江水師事宜三十條,營制二十四條。提督擬由蕪湖改駐太平府,於嶽州設行署,另設嶽州、漢陽、湖口、瓜洲四鎮總兵。

3月12日 清廷以曾國荃為湖北巡撫。

11月19日 曾國藩以病難速痊及“剿捻”無效,奏請開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缺,並請另簡欽差大臣接辦軍務,註銷一等侯爵襲職。

11月26日 上諭:李鴻章暫署欽差大臣,湘、淮各軍均歸節制。曾國藩賞假一月,在營調理,自請暫行註銷封爵,著毋庸議。

12月7日 清廷命曾國藩回兩江總督任,授江蘇巡撫李鴻章欽差大臣,專辦剿捻軍事。

12月28日 湖北巡撫曾國荃奏參湖廣總督官文。清廷命將官文撤任,聽候查辦。

同治六年(1867)

1月14日 清廷不準曾國藩請開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缺;諭旨稱:當體仰朝廷之意,為國分憂,豈可稍涉疑慮、固執己見,著剋期回任。

4月10日 曾國藩自徐州回抵江寧。

5月 曾國藩會同李鴻章將江南製造總局由虹口遷往高昌廟,徵地擴建,規制大增。

6月10日 清廷詔命曾國藩為大學士,仍留兩江總督任。

6月22日 以堵御無方,清廷命將湖北巡撫曾國荃摘取頂戴,交部議處。

6月 清廷命曾國藩補授體仁閣大學士。

12月5日 曾國荃卸湖北巡撫篆,起程回籍。

12月18日 曾國藩奏,請覲、遣使、開礦可行,內地設棧、內河駛輪、鐵路、電線不可行。

同治七年(1868)

1月5日 東捻軍首領賴文光被擒,東捻軍失敗。

3月28日 曾國藩會同彭玉麟、李鴻章等奏,擬補長江水師各缺,並續議長江水師未盡事宜十條。

4月 清廷改授曾國藩為武英殿大學士。

5月31日 曾國藩至上海查閱洋炮輪船工程。

8月16日 劉銘傳等大敗西捻軍,捻軍起義至此失敗。

9月6日 清廷調曾國藩為直隸總督,任馬新貽為兩江總督。

9月 江南造船廠試製的第一艘輪船駛至江寧,曾國藩登船試航,取名“恬吉”。

11月1日 曾國藩核定外洋水師章程。曾國藩奏陳籌辦上海機器局及添設翻譯館情形。

曾國藩年譜,簡單明瞭,又事無鉅細的介紹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同治八年(1869)

2月27日 曾國藩奏陳直隸應辦事宜,以練兵、飭吏、治河為至要。

3月14日 曾國藩在保定接直隸總督任。

6月 曾國藩奏請按照湘軍制度改造直隸練軍。

10月28日 清廷允曾國藩撥款疏浚永定河並加撥長蘆運庫銀二萬餘兩備修防。

同治十年(1870)

4月 曾國藩肝病日重,右眼完全失明。

6月21日 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往崇厚衙門,開槍擊斃天津知縣隨從。民眾毆斃豐大業及秘書西蒙,焚法國教堂、育嬰堂、英美講書堂,毆斃法國、俄國、英國等國教士、商人多名。

6月23日 清廷詔命曾國藩赴天津與崇厚持平辦理天津教案。

6月27日 曾國藩奏,天津教案當委曲求全,立意不與開釁。

7月4日 曾國藩由保定赴天津辦理教案。

7月12日 清廷命曾國藩佈置海口。命彭玉麟整頓長江水師備戰。

7月14日 曾國藩諮復總署,力辯洋人挖眼剖心之誣。

7月25日 清廷調東蒙古及吉、黑馬隊三千名赴古北口駐紮。命劉銘傳統帶銘軍兼程赴直,以備緩急。

7月26日 曾國藩奏,津案以善全和局,以後仍當堅持一心,曲全鄰好。兵端決不可自我而開,以為保民之道;時時設備,以為立國之本。以曾國藩患病,清廷命江蘇巡撫丁日昌星速赴津協辦教案。命李鴻章帶同郭松林軍迅速北上。

8月22日 張文祥刺傷兩江總督馬新貽。次日,馬新貽卒。

8月29日 清廷調曾國藩為兩江總督,李鴻章為直隸總督,以李瀚章為湖廣總督。

9月18日 曾國藩等定津案人犯十五人正法,二十一人軍流。

10月9日 曾國藩等定津案第二批人犯五人正法,四人發配。

10月10日 曾國藩據江蘇巡撫丁日昌等議,奏請選派子弟赴泰西軍政、船政學院學習。

11月3日 曾國藩六十大壽,御賜“勳高柱石”匾額。

11月12日 曾國藩抵江寧,接任兩江總督。

12月28日 清廷以曾國藩為辦理南洋通商事務大臣。

同治十年(1871)

3月9日 曾國藩奏,與日本立約,不可有利益均沾之詞。

6月26日 曾國藩、李鴻章聯名致書總署,論派幼童出洋學習之重要。

9月3日 曾國藩上幼童赴洋學習章程折到京,15日奉旨依議。

11月23日 曾國藩在吳淞口閱輪船新陣。

同治十一年(1872)

2月27日 曾國藩領銜上奏,促請“派遣留學生一事”儘快落實,並提出在美國設立“中國留學生事務所”,在上海設立幼童出洋肄業局。

3月5日 李鴻章函請曾國藩籌議輪船招商事宜。

3月12日 午後,曾國藩至官署西花圃散步,突發腳麻之症,由曾紀澤扶掖回到書房,端坐三刻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3月 清廷聞曾國藩哀訊,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諡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