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記憶」王益區風俗之節令習俗

「王益记忆」王益区风俗之节令习俗

「王益记忆」王益区风俗之节令习俗
「王益记忆」王益区风俗之节令习俗

1

春節

「王益记忆」王益区风俗之节令习俗

王益區春節期間的民俗活動,主要有貼春聯、貼年畫、吃年飯、放鞭炮、拜年、走親戚等。

吃年飯,王益區為吃餃子。餃子諧音“交子”,象徵交於子時。子時,即晚上11點到第2天凌晨1點。正月初一的子時,正是新的一年的開端。吃餃子,取新舊年更替之意。

拜年,是春節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從正月初二開始,延續到初五、初六。新婚夫妻拜年時,先拜岳父家,再拜舅舅家,後拜姑姑家。

正月初五叫“破五”。此日,人們多吃餃子和質量較高的菜餚以示歡慶。初一至初四商店關門,從初五起開始營業,人們的生活恢復常態。

舊時的王益區七里鋪、十里鋪一帶,街道狹窄,市面蕭條。即使在大年初一,也冷冷清清,行人稀少。現在的春節期間,處處喜氣洋洋,笙歌如雲。人民公園、華天廣場、工人文化宮院內,裝扮得像花團錦簇一樣美麗,遊人川流不息。就連鄉間小道上,提著豐盛的禮物拜年的、走親戚的紅男綠女也絡繹不絕。

2

元宵

農曆正月十五,有鬧花燈、耍社火、吃元宵、猜燈謎等風俗。都掛滿了五顏六色而且形狀各異的燈籠。入夜,家家戶戶在室內點上燈籠。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王益區花燈更臻奇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元宵節夜,北市區十里長街兩側,掛滿玲瓏剔透的鯉魚燈、孔雀燈、多姿多彩的天女散花燈、嫦娥奔月燈、威武矯健的金龍戲珠燈、猛虎上山燈、奇妙絕倫的走馬燈 ,以及橘子燈、南瓜燈、寶蓮燈、等等 。它們將山城的夜晚妝扮得絢麗通明,宛如仙境。

3

龍頭節

農曆二月初二,叫“龍頭節”、“青龍節” ,是我國農村的傳統節日。它的形成,與我們的祖先對龍的崇拜有關。舊時,每逢此日,婦女要停針一日,據說是怕誤傷龍的眼睛。民間要用油炒幹饃塊吃,或炒豆子、炸麻花吃,叫“咬蠍子尾巴”。認為這樣一來,就不會遭受蠍子叮咬了。

二月初二,又相傳是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的生日,他被後世尊稱為“藥王”。耀州區的藥王山,是他生前居住過的地方。每逢此日,耀州區都要在在藥王山下舉辦為期十天的物資交流大會,參加人數往往在十萬以上。王益區民眾有在這天前住藥王山趕赴廟會、朝拜藥王的習俗。

4

清明節

清明節的習俗,有上墳祭祖、踏青、放風箏、盪鞦韆等。節日前後,王益區機關團體和學校還組織青少年到耀州區藥王山烈士陵園掃墓,追念在革命戰爭年代為人們解放事業光榮捐軀的先烈們。

5

端午節

端陽,即農曆五月初五,又叫“端陽節”。此時,氣溫升高,多雨潮溼,細菌繁殖快,人容易患病。民間有打掃房子、用雄黃水為廚房消毒、喝雄黃酒、戴艾蒿、戴香包、驅“五毒”的習俗。目的是驅除瘟疫。如今,普遍流行吃粽子、吃甑糕的習俗。不過,現代醫學已經證明:雄黃是一種致癌物質,不可濫用。

6

中秋節

「王益记忆」王益区风俗之节令习俗

舊時,民間於這一天夜間陳列月餅瓜果祭祀月神。祭月也叫“拜月”,由婦女主持,因為在民眾心目中月神是個美麗溫柔的女子。男子參予,是對她的不敬。諺雲:“女不祭灶,男不拜月。”男子則邀友賞月喝酒。現在,人們仍然保留著中秋節之夜吃月餅瓜果的習俗。拜月的習慣已被淘汰。

7

除夕

白天,人們把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並把過年的飯菜全部準備妥當。夜裡有“守歲”的習俗。守歲即守住歲月。因為在此夜舊的一年就要過去,人們覺得可惜,所以要“守”,舊時人們往往一夜不睡覺。另外,守歲也是為了滿懷豪情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現在每逢除夕之夜,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喝團圓酒,看電視節目,直到深夜才休息,只有少數人熬到第2天黎明。

「王益记忆」王益区风俗之节令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