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記憶」王益區風俗之生活習俗

「王益记忆」王益区风俗之生活习俗

「王益记忆」王益区风俗之生活习俗

王益區由於受到特定文化地理環境的影響,風土民情既不同於深厚粗獷的陝北民俗,也異於舒張熱烈的關中民俗。其風土民情像一曲曲風格迥異的動人山歌,千百年來,迴盪在這片綠水青山之間。

服飾

「王益记忆」王益区风俗之生活习俗

舊時,農村中男子戴毛巾,巾角在腦前自然垂下;女子戴手帕。“手帕頭上戴”在關中很常見,成為“陝西十大怪”之一種。建國後,農村男子開始戴帽。人們對頭巾、帽子比較尊重,忌諱有人坐在上面。忌諱別人拋擲自己的帽子,有“欺人不欺帽,欺了帽,一頭臊”之說。在室內,帽子要掛得比衣褲高些,忌將其與鞋襪放在一起。忌男穿女衣和女穿男衣,違者會被認為是在混淆“兩儀”。建國後,女穿男衣者增多,人們已經見慣不驚。忌穿戴不整齊,忌歪戴帽子,忌不繫衣釦,忌衣服破了不及時縫補,忌赤腳串門。

民間忌豔色,不論男女,如果穿得太華麗、鮮亮,就會遭到非議,認為是“不正派”的人。中老年人尤忌豔色,否則被認為“不莊重”,是“老來俏”。從前,在種種禁忌的限制下,男子和中老年婦女多穿黑、藍、白三色。在乾旱地區,幾乎全是黑色,因為不顯髒,不需常洗。青年女子的服色,非紅即綠。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以上禁忌逐漸被打破,服色日益豐富多彩起來。

衣服的款式,傳統的要求是遮嚴身體,忌裸露,女衣對此要求更嚴。後世有“男不露臍,女不露皮”的要求,違犯者會被認為“傷風敗俗”。建國後,夏季短袖衫得到普及。

飲食

忌食蛇、鼠、貓,這些動物在廣東卻被視為美味佳餚。舊時,同官縣不食魚、螃蟹、田雞、鱉,忌狗肉上席。民間認為,牛、馬、狗對人有功,不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不殺牛、宰馬、屠狗作為肉食來源。民間相信有些食物相剋,不可同食,如柿子與螃蟹,花生與黃瓜,蔥和蜂蜜,燒酒與生薑等,據說吃後對健康不利。有些食物忌多吃,王益區俗諺雲:“桃飽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認為多吃杏、李子有損健康。忌將兩種酒摻在一起喝,認為易使人醉。忌喝“隔夜茶”。忌食腐爛食品,王益區俗諺雲:“寧吃鮮果一顆,不吃爛果半簍。”忌暴食暴飲。忌分梨而食,因為“分梨”與“分離”諧音。到了今天,一些禁忌已逐漸被人們淡忘甚至淘汰。例如,在銅川市內,魚、螃蟹己成為尋常食品。

忌在飯前飯後用雙筷敲碗,王益區俗諺雲:“敲碗敲筷子,討吃一輩子。”忌將筷子斜插在飯菜上,因為只有“獻飯”,也就是祭鬼神的飯才是斜插筷子的。和別人一起吃飯時,忌“單挑”,即用一根筷子挑起菜;忌在夾到菜後丟下不吃,去夾另一塊;忌在菜中翻著尋找可口的食物;忌別人正在夾菜時,跨過去夾菜;忌接連吃菜,中間不吃飯;忌用粘著飯菜的筷子去夾菜;忌伸出舌頭舔筷子。

行旅

民間建住宅時,房形要前低後高,忌前高後低;同一座房子的窗戶不可一大一小;屋門忌低於窗戶。中堂內不能有石頭,否則被認為是“白虎臥中堂,會家破人亡”。西房不可高於東房。院子力求是矩形,忌三角形。灶火口忌朝北,力求向南,王益區俗諺雲:“有錢沒錢,灶火口面南”。廁所忌設在院內上方。大門前不可有墳墓。大門不可直對著道路,以防鬼魅侵入;如不得避,安裝鏡子、“石敢當”等避邪物。鄰居之間,忌彼此大門端對,如不能避,各自在門內設影壁。忌諱鄰居的房屋高於自己的房屋。所以舊時同一村落中房屋高度大體一致。忌鄰居的山牆,衝著自己的院子。民間對庭院內外栽植的樹木種類,也有一些禁忌,主張“前不栽桑,後不栽柳。”桑,音同“喪”,門口有“喪”不吉利,故不能栽。柳,音同“綹”,當地人稱賊為“綹娃子”,栽柳會招來賊。另外,孝子手持的哭喪棒是柳木製的,栽柳不吉利。“鬼拍手”指楊樹,風吹楊葉如鬼拍手,栽之會引來鬼魅,招至災禍。另外,院內還忌栽柏樹和皂角樹。柏樹是在墳墓周圍栽的,因而民居忌栽。皂角莢模樣像刀,不吉利,故不能栽。這些習俗,多屬迷信。到了如今,其影響在城市裡已逐漸淡化,但仍殘存於農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