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更多的情況下「韭菜」是被自己割的

昨天的文章末尾發起了一個你認為還有下一個牛市的投票,目前來看,相信還有牛市的佔到80%。

讀後感:更多的情況下“韭菜”是被自己割的

很多朋友認為,那可能意味著熊還未到頭,不過也不要忽略一些因素,比如現在還能留在這個圈子的多半也算得上是“鐵頭韭菜”,而就平日的暗中觀察,我們風火輪其他的我不吹,讀者中,李老師說的“老韭菜”佔比還是比較高的。

今天也來聊聊李老師的這本《韭菜的自我修養》,100頁的小冊子,一個小時能通讀一遍。李老師的話可以不聽、幣可以不買,但寫的書還是可以看看的。

讀後感:更多的情況下“韭菜”是被自己割的

因為說話,一是很多時候是隨口而出,未必全都符合邏輯;二是對於不同的場合下不同的人,同樣一段話,可以理解出完全相反的意思。而能寫下來出版的,都是經過反覆深入思考的。

書中對韭菜的定義:

所謂的“韭菜”,指的是在交易市場中沒賺到錢甚至賠錢的勢單力薄的散戶。

再進一步:

所謂的“韭菜”,指的是那些在本質上並不是零和遊戲的交易市場裡以為自己在玩零和遊戲的交易者。

“韭菜”的常見特徵:

嚴重缺乏基本的閱讀能力(買一輩子東西從不讀產品說明書的人)

一進場就買買買,FOMO(fear of missing out)

不懂資金配置,一進場就把自己的錢花光,甚至還要把借來的錢花光

拒絕學習,必須向別人諮詢或“打探小道消息”才能決定如何操作

相信自己賠掉的錢,一定是被別人賺走了

喜歡不計一切風險的冒險

怎樣成長為“非韭菜”:

不要all in,懂得倉位控制

閒錢投資、場外賺錢、保持穩定的現金流

多考慮風險收益比

認識週期把握週期,降低交易頻率

有自己的判斷,並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怨天尤人

道理翻來覆去都是這些個,我想很多人也聽了不少了,這裡再聊幾點感觸吧:

1. 進場時機

文中最先提到的,大部分韭菜的“悲慘宿命”都源於在牛市末期進場,如果當你剛瞭解到這個圈子時,不從一開始就“買買買”,而是先觀察個大半年,等到市場冷清了,可能就要好很多。

我最早知道幣圈,也是市場熱絡的時候,而從這一年寫文的一些觀察來看,應該說,在這個圈裡的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必須要經歷這麼個“坑”。

想想也是,你能知道btc的場景,一是來源於媒體,二是來源於身邊朋友,而能吸引到你進場的一定是這裡的賺錢效應。熊市裡說的人少了,又都是虧錢,自然也沒啥新人。

讀後感:更多的情況下“韭菜”是被自己割的

不過我反而覺得,即便你一進場就買買買,被套,也絕非壞事。就像小時候學騎自行車,總要摔那麼幾下才能學會。在幣圈,總要交點學費,才會成長,曾有句話叫,先學會虧錢,再來說賺錢。

我還沒見過哪個“老韭菜”能一路順遂的,關鍵的不是踩不踩坑,而是踩坑後能否總結經驗,扭轉乾坤。

2. 一個幻覺:我要是在這裡賣那裡買就好了

我也會有這樣的幻覺,甚至也為此哀嘆過,不過可能我這個人比較懶吧,懶得動幣,有後悔,但有時想想隨它去吧,然後睡一覺也就忘記了。

從我的經驗來看,不要去奢望買在最低,賣在最高。包括很多人認為所謂的“莊”、大戶,都是能抄到最低,賣在最高,這其中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多數人只看到價格,卻忽略價量關係,某些價位是沒啥成交量的,大戶也是賣不出的,而這也是為啥很多大戶特別在意token的流動性。

讀後感:更多的情況下“韭菜”是被自己割的

而從歷史情況來看,這個圈子,有過太多超乎大家想象力邊界的事情發生,一年前大餅漲到3萬軟妹幣的時候,當時我也是完全不相信的。所以,我個人的一個建議也是,對短期的盈虧這些啊,不要太過計較,看得稍微模糊一點。

3. 孤獨是成功交易者的寶貴品質

很多交易領域都是符合二八定律的,只有20%的人能賺到,幣圈可能更甚。

以前開玩笑說過一句話,大眾是最有名的反指。你看普通人都願意盲目跟風的,且還都能買到的項目,一定要遠離。

因為這種情況,最好的情況也頂多是賺個平均收益而已,但其實背後是擔著高風險的,並不划算。

所以,學會去區分他人的觀點和自己的觀點,不盲從,凡事多學會自己做決定,並對自己的決定負責,是一個成熟投資者的品質。

結語

是不是“韭菜”其實沒那麼重要,關鍵是踩坑後怎麼確保下一次再不踏入。李老師費心了,但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還是,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這個小冊子還是推薦給各位,微信後臺回覆“韭菜”,即可獲得電子版鏈接。如果不方便下載的也可以加下方微信號,我發給你~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請勿直接作為投資依據,數字貨幣市場風險較大,還請謹慎參與!

如果您覺得此文對您有用,也希望能幫我們一個忙,轉發給您身邊的幣友,我們希望能消除更多人對於數字貨幣的種種誤解,也希望更多人能少走彎路,多多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