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未来餐厅之后,马云又投资共享餐厅!这回花了几个亿,够烧吗?

继饿了么的“未来餐厅”之后,又出现了一个餐饮新业态。近日,刚获得

阿里、携程共同投资的4亿人民币D1轮融资的美味不用等,旗下的首家“共享餐厅”在上海打浦桥日月光4楼试运营。

继未来餐厅之后,马云又投资共享餐厅!这回花了几个亿,够烧吗?

据悉,这家餐厅共有100多个座位,仅提供吃饭场所。但它目前与商场内7家热门餐厅合作,消费者可以通过APP预约,订购到这7家餐厅的美食,并由专人送过来,免除排队的烦恼。那么,美味不用等推出这家餐厅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制售分离的餐厅是未来趋势吗?

一、为餐饮店提供线下服务,增加平台收入

美味不用等是一家互联网餐厅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排队等位、餐位预订、点菜收银、移动支付、会员管理等服务为商户提供互联网餐厅整体解决方案。到如今,它已服务200个城市,头部客户近10万,月均服务人次为8000万,沉淀会员数4500万,排队预定月均订单超过2000万。

也就是说,美味不用等原来主要是为餐饮店提供线上的排队等位和餐位预订等服务。如今,它不再满足于只收这部分服务费,开始寻求其他的盈利增长点,将积累的用户、数据变现。

在这情况下,美味不用等想到了做“共享餐厅”的生意。一方面,这项生意和自己的业务契合度高(都是餐饮服务),能从线下赋能原来的餐饮店。另一方面,美味不用等根据多年获得的数据分析,发现一些热门餐厅在用餐高峰无法服务更多消费者的原因:不是厨师的出餐效率低,而是店内座位有限。针对这一痛点,美味不用等决定租场地开共享餐厅,为热门餐厅提供公共就餐场地。

继未来餐厅之后,马云又投资共享餐厅!这回花了几个亿,够烧吗?

二、 盈利模式需要重点考虑

据悉,开了首家共享餐厅后,美味不用等未来还会开很多类似的餐厅,为更多餐饮店服务。那么,这种制售分离的,为热门餐厅提供公共就餐场地的“共享餐厅”是未来趋势吗?

事实上,检验一种商业模式能不能做成、是不是未来趋势,最首要的就是看它的盈利模式是否清晰。

就公开资料显示,共享餐厅目前的盈利模式有两种:1、与合作餐厅分成,分成比例和外卖差不多。2、通过餐厅内售卖的酒水、预包装食品获利(未来还会增加生食材、调味料、半成品菜,甚至玩偶、精巧饰品等零售商品)。

但是,要做共享餐厅,本身的开店成本就很高。以开在上海打浦桥日月光的首家共享餐厅(能容纳100多个座位,大概是200㎡左右)为例,上海打浦桥日月光商铺的租金大概是每月307元/㎡,200㎡的月租金在60000元左右。

考虑到餐饮店平时需要排队的时间较少,一般只有周六周末的固定时间段比较忙(晚餐17:00——22:00),才需要提供服务。也就说,在一周的时间内,大概有10个小时有需求,一个月就是50小时左右(大概两天)。

继未来餐厅之后,马云又投资共享餐厅!这回花了几个亿,够烧吗?

通俗点讲,要在2天的时间内,共享餐厅至少赚6万元,才能勉强抵消房租。再算上人工、物业、餐盒(美味不用等自己提供)和水电成本,美味不用等前期要想盈利还是很困难的。酒水等利润虽然高,但考虑到合作餐厅自身也有提供类似商品,美味不用等依然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美味不用等把高昂的租金,转嫁给各个加盟商(像大食代一样),自己实现零租金,再采用抽成模式,盈利模式是非常清晰的,做成的几率也大。但是,要想做到这些,如今并不容易。

总的来看,共享餐厅对于热门餐饮店来说,确实有需求。但是,它的运营成本非常高,美味不用等如果不能做到收支平衡,这种模式恐不会长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