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战役死了那么多人,为什么考古没有发现大量尸骨?

古代大战役死了那么多人,为什么考古没有发现大量尸骨?根据畅读文研院考据发现,这个问题太过想当然,古代大战役的尸骨埋葬地是存在的,比如河南义马市的楚坑。

据《史记·项羽本纪》载: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项羽军拒秦将章邯于棘原(今钜鹿南),两军相峙未战,而秦军多次退却。为此,秦二世对邯不满,加之丞相赵高嫉贤妒能,阴险狡诈,与章邯不睦。

因此,邯恐事后赵高罗织其罪名,加害于他,故在一次战争失利后,率众投降项羽。羽立章邯为雍王,安置于楚军之中,另派司马欣为上将军领秦降卒为先锋,渡黄河,西进入关伐秦。 当大军行至新安时,由于楚军中大部分官兵过去曾因服役、戍路过秦中,秦地官兵对他们多有凌辱,故今对投楚秦兵就像对待奴隶一样驱使、摧残、侮辱,以示报复。

因此,投楚的秦军官兵心里多有怨气,在私下议论说:“章将军欺骗我们投降了楚军,现在又让我们入关攻秦,而我们的家室全在秦地,如果胜秦则好,倘若失败,楚军定逼我们随其东去,那时秦必杀死我们的父母妻子。”

此话让楚军将领听到后,报告给项羽,项羽就找来黥布、蒲将军商议说:“现在,我们军队里秦兵众多,但其心不服,如果入关后不听我们的指挥,或者倒戈,那么取胜就非常困难,不如及早杀掉,以免后患”。于是,楚军夜间突然动手坑杀秦卒二十余万人于新安城南。

民国二年,在该村西南修建陇海铁路时,就发现累累白骨;七十年代农民在坑内平整土地时,也常常挖出大量人骨。两千多年过去了,但楚军坑杀秦兵之地虽历经沧桑,至今仍可辨之规模。“楚坑”为习惯性的叫法。因坑内所埋是秦卒,当谓“秦坑”,或“楚军坑” 。

古代大战役死了那么多人,为什么考古没有发现大量尸骨?

另外,还有位于山西的长平古战场遗址,曾出土了大量的尸骨和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为研究长平之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一号坑中重垒交错的尸骨,有的胳膊大腿有明显断裂的痕迹,应系刀砍。有的胸腔内遗有箭头,还有的仅见躯干而无头颅。这些均说明他们是被杀死后掩埋的。

根据畅读文研院发现,虽然尸骨埋葬地多有发现,但尸骨数量并没有史书记载中那么庞大,比如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士兵40万,这个数据是有待商榷的,另外根据长平古战场遗址的考古发现,赵国士兵都是被杀死后掩埋的,活埋之说不能成立。

而且史书上看到的中国古代战争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也有夸张的成分,比如匈奴40万白登围刘邦,淝水谢安大破80万前秦军,西夏80万大军伐宋,官渡之战袁绍70万大军攻曹等等,这样的庞大数量在古代基本不可能出现,就算出现,也多半是10万人负责作战,剩下的数十万人负责后勤辎重。

汉武帝朝数次对外用兵,都是数万或10万这样在许多人眼里少到可笑的兵力,却打出个国穷民乱,汉武帝也深深自责“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也就是说,仅仅正常的税赋都还不能支撑仅仅数万人的战争,还动辄要向老百姓额外摊派。

当然对外宣称数十万乃至百万大军,可以起到震慑敌方的目的。在电影《英雄》中,用特效起到了烘托百万秦军的效果。

古代大战役死了那么多人,为什么考古没有发现大量尸骨?

畅读文研院说了古代战争军队数量的掺水,几处大规模尸骨埋葬地的存在,可话又说回来了,古代战争千千万,几千人规模的战争数不胜数,可为什么考古没有发现这样的尸骨埋葬地呢?这是因为古代战场处理尸体的方式除了“坑”,还有其他方式:

一、筑京观

“京观”又叫“武军”,就是将敌军的尸体/人头堆在道路两旁,盖土夯实,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用以炫耀军功。

二、火化

为了避免尸体腐烂引起大规模疫病,火化也是古战场处理尸体的常用方式。

三、充作军粮

这样的“高能”案例在整个历史中并不少,如果说苻登食“熟食”、秦宗权以人为“肉”、李克用食“肉干”。

古代大战役死了那么多人,为什么考古没有发现大量尸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