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戰役死了那麼多人,爲什麼考古沒有發現大量屍骨?

古代大戰役死了那麼多人,為什麼考古沒有發現大量屍骨?根據暢讀文研院考據發現,這個問題太過想當然,古代大戰役的屍骨埋葬地是存在的,比如河南義馬市的楚坑。

據《史記·項羽本紀》載: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項羽軍拒秦將章邯於棘原(今鉅鹿南),兩軍相峙未戰,而秦軍多次退卻。為此,秦二世對邯不滿,加之丞相趙高嫉賢妒能,陰險狡詐,與章邯不睦。

因此,邯恐事後趙高羅織其罪名,加害於他,故在一次戰爭失利後,率眾投降項羽。羽立章邯為雍王,安置於楚軍之中,另派司馬欣為上將軍領秦降卒為先鋒,渡黃河,西進入關伐秦。 當大軍行至新安時,由於楚軍中大部分官兵過去曾因服役、戍路過秦中,秦地官兵對他們多有凌辱,故今對投楚秦兵就像對待奴隸一樣驅使、摧殘、侮辱,以示報復。

因此,投楚的秦軍官兵心裡多有怨氣,在私下議論說:“章將軍欺騙我們投降了楚軍,現在又讓我們入關攻秦,而我們的家室全在秦地,如果勝秦則好,倘若失敗,楚軍定逼我們隨其東去,那時秦必殺死我們的父母妻子。”

此話讓楚軍將領聽到後,報告給項羽,項羽就找來黥布、蒲將軍商議說:“現在,我們軍隊裡秦兵眾多,但其心不服,如果入關後不聽我們的指揮,或者倒戈,那麼取勝就非常困難,不如及早殺掉,以免後患”。於是,楚軍夜間突然動手坑殺秦卒二十餘萬人於新安城南。

民國二年,在該村西南修建隴海鐵路時,就發現累累白骨;七十年代農民在坑內平整土地時,也常常挖出大量人骨。兩千多年過去了,但楚軍坑殺秦兵之地雖歷經滄桑,至今仍可辨之規模。“楚坑”為習慣性的叫法。因坑內所埋是秦卒,當謂“秦坑”,或“楚軍坑” 。

古代大戰役死了那麼多人,為什麼考古沒有發現大量屍骨?

另外,還有位於山西的長平古戰場遺址,曾出土了大量的屍骨和刀幣、布幣、半兩、箭頭、帶鉤等文物,為研究長平之戰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其中一號坑中重壘交錯的屍骨,有的胳膊大腿有明顯斷裂的痕跡,應系刀砍。有的胸腔內遺有箭頭,還有的僅見軀幹而無頭顱。這些均說明他們是被殺死後掩埋的。

根據暢讀文研院發現,雖然屍骨埋葬地多有發現,但屍骨數量並沒有史書記載中那麼龐大,比如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國士兵40萬,這個數據是有待商榷的,另外根據長平古戰場遺址的考古發現,趙國士兵都是被殺死後掩埋的,活埋之說不能成立。

而且史書上看到的中國古代戰爭動輒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軍隊也有誇張的成分,比如匈奴40萬白登圍劉邦,淝水謝安大破80萬前秦軍,西夏80萬大軍伐宋,官渡之戰袁紹70萬大軍攻曹等等,這樣的龐大數量在古代基本不可能出現,就算出現,也多半是10萬人負責作戰,剩下的數十萬人負責後勤輜重。

漢武帝朝數次對外用兵,都是數萬或10萬這樣在許多人眼裡少到可笑的兵力,卻打出個國窮民亂,漢武帝也深深自責“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也就是說,僅僅正常的稅賦都還不能支撐僅僅數萬人的戰爭,還動輒要向老百姓額外攤派。

當然對外宣稱數十萬乃至百萬大軍,可以起到震懾敵方的目的。在電影《英雄》中,用特效起到了烘托百萬秦軍的效果。

古代大戰役死了那麼多人,為什麼考古沒有發現大量屍骨?

暢讀文研院說了古代戰爭軍隊數量的摻水,幾處大規模屍骨埋葬地的存在,可話又說回來了,古代戰爭千千萬,幾千人規模的戰爭數不勝數,可為什麼考古沒有發現這樣的屍骨埋葬地呢?這是因為古代戰場處理屍體的方式除了“坑”,還有其他方式:

一、築京觀

“京觀”又叫“武軍”,就是將敵軍的屍體/人頭堆在道路兩旁,蓋土夯實,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用以炫耀軍功。

二、火化

為了避免屍體腐爛引起大規模疫病,火化也是古戰場處理屍體的常用方式。

三、充作軍糧

這樣的“高能”案例在整個歷史中並不少,如果說苻登食“熟食”、秦宗權以人為“肉”、李克用食“肉乾”。

古代大戰役死了那麼多人,為什麼考古沒有發現大量屍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