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用低廉農產品換回天價蘇35,爲何如此偏愛俄式戰機

根據俄羅斯官方最新發布的消息,其軍工企業已經開始執行向印度尼西亞交付蘇-35戰鬥機的合同。這個合同的談判經歷足足兩年之久,主要的障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美國施壓不讓印度尼西亞購買俄羅斯戰鬥機,另一種是印俄談判雙方對貨款的支付形式有很大的分歧。儘管遭遇重重挫折,但走到這一步可以說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

印尼用低廉農產品換回天價蘇35,為何如此偏愛俄式戰機

印度尼西亞對於俄羅斯交付蘇-35戰鬥機的時間安排給出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具體情況是,2018年8月交付首批兩架蘇-35戰鬥機,且合同生效後的18個月內再交付6架,然後在之後的5個月內交付最終的3架蘇-35戰鬥機。印度尼西亞一共購買11架蘇-35戰鬥機,合同總金額為11.4億美元,其單價已經接近四代隱身戰鬥機的價格,同三代機價格相比非常昂貴,已成天價。

在國際軍火貿易中,10多億美元的合同極為常見,單子並不算太大。但對於像印度尼西亞這種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是一項事關重大的交易。支付蘇-35戰鬥機的貨款時,印度尼西亞一方面支付外匯,另一方面半數資金則是向俄羅斯提供農產品,具體的包括天然橡膠、咖啡、棕櫚油、茶葉和其他物資。這意味著,印度尼西亞得向俄羅斯提供支付大約5.7億美元的商品。

印尼用低廉農產品換回天價蘇35,為何如此偏愛俄式戰機

我們可以做一個小小的測算,比如現在1噸的棕櫚油價格為大致5000人民幣左右。如果全部用這種產品支付,那麼將是個非常大的天文數字,即72萬噸棕櫚油,印度得需要多大人工才能完成這批貨物的生產。每噸茶葉和咖啡的價格要高很多,即便採用這些農產品,同樣數字也會很龐大。足以見得,當用農產品去兌換技術密集型的軍事裝備時,得花非常大的代價。

即便如此,印度尼西亞也是比較願意從俄羅斯獲得蘇-35戰鬥機的。在此之前,印度尼西亞就從俄羅斯購買蘇-27SK/SKM和蘇-30MK/MK2戰鬥機一共16架,同樣是部分採用農產品支付貨款的形式。而實際上,在蘇-27系列戰機進入印度尼西亞之前,美國提供的F-16戰鬥機是其絕對主力。但由於美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關係陷入僵局,美國在2000年-2005年期間對印度尼西亞實施了武器禁運。

印尼用低廉農產品換回天價蘇35,為何如此偏愛俄式戰機

武器禁運造成印度尼西亞的F-16戰鬥機因為缺乏零部件而全部趴窩,後來雙方的關係得到恢復,而且美國也幫助印度尼西亞升級早期型號的F-16戰鬥機。但是,這段不愉快的經歷卻在印度尼西亞和美國的武器貿易合作中打下了不愉快因子。俄羅斯的見縫插針,最終讓其蘇-27系列戰鬥機在印度尼西亞空軍之中站穩腳跟。

其實,與其說印度尼西亞非常偏愛蘇-27家族的戰鬥機,倒不如說它更看重出售武器的俄羅斯。近年來,俄羅斯不僅僅罕見地派遣太平洋艦隊的戰艦前往印度尼西亞,而且它的圖-95戰略轟炸機和伊爾-76運輸機也曾到訪,足以見得兩者的關係非同一般。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尼西亞並沒有完全斷絕同美國的武器合作,例如從其手中獲得升級到Block 52ID標準的F-16翻新戰鬥機。

印尼用低廉農產品換回天價蘇35,為何如此偏愛俄式戰機

儘管印度尼西亞已經獲得美國的F-16翻新機,但現役機群中有10架是20世紀80年代末就已經交付的型號,機齡快要到壽。因此有媒體傳聞印度尼西亞將從美國另外購買10架F-16戰鬥機,其單價為7500萬美元,比蘇-35要便宜不少。而且,印度尼西亞還計劃為韓國研發的KFX戰機投入20%的資金。目前看來,這存在不小的困難,因為印度尼西亞的防務開支已經亮紅線了。

印度尼西亞購買蘇-35戰鬥機也有性能方面的考慮,畢竟它是一種號稱3.5代的戰機,用於對付早期型號的三代機有不小優勢。再加上印度尼西亞不想把武器採購放入同一個籃子裡,防止重蹈過去的覆轍,於是便有了這種“偏愛”。

印尼用低廉農產品換回天價蘇35,為何如此偏愛俄式戰機

全文完,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