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如果日本不打美國,會和德國會師嗎?

孤單單的xiaohuozi


有網友問:二戰中如果日本不打美國,會和德國會師嗎?其實我們可以想想,日本為什麼要去和德國會師?美國在1941年8月,宣佈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日本只有2年石油儲備的情況下。

跑去西伯利亞和德國會師,德國能給日本一年幾百萬噸石油嗎?西伯利亞大油田70年代才開始開發。那日軍1942年跑到西伯利亞去幹什麼?石油,橡膠,錫礦,鋁土,糧食在哪個年代的西伯利亞都沒有。

日本舉國之力,死幾十萬人,耗盡全國的石油儲備,突破144萬蘇軍據守的遠東,跑到西伯利亞能得到什麼?就為了可以拉砍一點柴火嗎?在20年代,日軍就佔領過西伯利亞什麼都沒有得到。

還真指望日軍打到高加索油田去?再修建幾條地下石油管道,把石油運回日本嗎?如果日本要北上,就必須全力發展陸軍武器,比較坦克裝甲車輛和陸軍大炮,大幅度消減海軍軍費。

海軍軍費都消減了,沒有了聯合艦隊,石油也消耗完了。美國1942年就可以直接圍著日本轟炸了。在1941年8月,美國宣佈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經濟凍結以後,日本只有一條路就是南下奪取油田。

德國自己都是一個貧油缺乏資源的國家,給不了日本想要的自然資源,海上安全還有廣大的貿易市場。德軍和日本就是會師,也是2個窮人的會師,改變不了戰局,只能加速自己的崩潰。

日軍就是佔領了遠東,也無法阻止美國繼續援助蘇聯,無法阻止美軍轟炸日本。還會提前在1942年年底,就消耗掉自己最後一點儲備石油。


深度軍事


日本打美國是無奈之舉,並非他真的膨脹了,“獨孤求敗”了。日本軍方可惡歸可惡,但決策層絕對不是腦殘。也就是說不打美國戰爭就沒法繼續了,你感到很疑惑是嗎。


當時的背景是日本在中國已經像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打仗需要資源,而當時日軍儲備的資源並不能堅持太久,那就需要掠奪資源。


日軍北上俄羅斯受挫,只能去東南亞。而東南亞是美國的勢力所及。美國那時候經濟上已經開始制裁日本了。日本沒有辦法想先下手為強,打擊美國海軍,暫時的獲取資源利益。

退一萬步美國與這場戰爭毫無關係,那時德日兵力已經捉襟見肘了,整個戰場僵持不下,對德日好汙好處,長期作戰敗者必然是德日。


大眼大世界


和德國會師,說白了就是進攻蘇聯。我的答案是不會,日本想過,試過,但是沒有成功。

一,德國在1941年夏天舉全力500多萬部隊,進攻蘇聯,竟然沒有吃下蘇聯,連首都莫斯科都沒能拿下,損失巨大,此時德國要求日本進攻蘇聯的遠東地區,日本直接拒接了。因為日本這個民族野心很大,但是害怕強者。日本深深明白,何其厲害的德國都沒能拿下蘇聯,德國可是集全力,而蘇聯在東線可是還有大量部隊那是為了預防日本的,所以戰力一對比,日本一目瞭然。

二,和德國會師是很早就有了計劃,但是面對龐然大物的蘇聯,日本心裡沒底,所以在1939年,日本和蘇聯本就戰了一場,史稱諾門坎戰役,結果大敗而歸。要知道這次戰爭是日本挑起來的,日本是精銳,蘇聯只是邊防軍,日本是有精心準備的,蘇聯只是防禦,可是在戰場上非常清楚地知道了蘇聯的戰鬥力,日本的坦克像是紙糊的一樣,所以2年後,德國要求日本參戰時,日本果斷的拒絕了。

三,從長遠的戰略來看,日本有野心,德國比日本更有野心,德國是要征服世界的,而日本是要稱霸亞洲,如果日本幫德國把最強大的蘇聯幹掉了,那德國下一步該會是什麼?德國可是要征服世界的,可從沒說過要和你日本平分世界的。

四,美國其實已經暗裡動手動腳了,這是眼前最急的,1940年美國對日本進行了物資禁運,而最重要的戰略物資比如石油、橡膠等卻因為美國霸佔東南亞,使得無法運抵日軍的戰場,而且在1941年的日本已經深陷中國的戰場,急需要戰略物資支持侵略的日本如果將新兵和儲備力量去進攻沒有把握的蘇聯,那就算攻下來,惡劣的蘇聯環境也無法馬上開採資源,而直接南下東南亞的話,就有大量可直接使用的資源,相比進攻蘇聯,東南亞自然更有把握些。

所以,日本就算不進攻美國,也不會進攻蘇聯和德國會師,他會強佔東南亞而掠奪戰略物資,但是日本為了敲打對手,弄了美國一下,此舉加快了美國參戰的時間。


圖文繪歷史


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沒有如果。如果當初,德國在西,日本在東,先解決了世界最大塊頭的蘇聯。然後德軍揮師北非,日軍再下南洋。不去招惹美國,可能戰局的結果會是另一番光景。但那有可能嗎?不可能的。

德意日雖說互為盟友,但都有自己的戰略目標,個人揣著個人的心眼兒。德軍沒費多大氣力,就佔領了幾乎整個歐洲 。正在它春風得意,豪情滿滿的時候,他根本就想象不到蘇聯的這塊骨頭就這麼的難啃。希特勒也不是吃素的,在進攻蘇聯之前,與他的將領們不知經過了多少細緻的謀劃,根據幾次大戰的經驗,總感覺是把握滿滿,一舉拿下蘇聯,不會有多大問題。就算當初日本自告奮勇過來幫忙,德國也會謝絕的,這塊蛋糕本應屬於是自己的,沒必要再讓別人過來分一羹。

當初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也不是腦袋一熱的胡來,也是對時局進行了周密的預測與分析的。尚若德國順利拿下了蘇聯,就會揮師西下直接威脅著英國與美國的安全。就算日本得罪了美國,美國也不敢對日本怎麼樣了。待日本攻下菲律賓,佔領南洋,完成對自己家底的整個鋪墊,再返回專心對付美國也沒啥了不起的。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由攻勢轉為守勢,再由守勢淪為敗勢,這時的日本若不招惹美國的話,完全就有可能迅即揮師北上去幫老兄一把,解救燃眉之急。可是後悔已經晚了,被美國攔腰截斷。以致德國前面走了,日本隨後跟上,敗局已定,再難挽回,也許這就是天意昭然吧?


手機用戶58801659536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不可能會師,整個二戰日德都不可能會師。德國打蘇聯雖然費勁,但是還有取勝的可能性。那麼日本就完全不是蘇聯的對手了,想要拿下遠東地區,然後穿越西伯利亞,日本是不可能做到的。言歸正傳,日本與德國無法會師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日本與德國的國家利益不同。在美國未封鎖日本經濟之前,日本還未感覺到壓力。然而當美國石油禁運和經濟制裁之後,日本慌了。因為它只是一個島國,許多資源無法自產,只能依靠進口。當時日本有南下和北上之爭,其實都是為了資源。最終南下派戰勝了北上派,歸根結底還是日本的國家利益所決定。

第二,蘇聯遠東軍事力量的強大。我們都知道莫斯科會戰最艱難之際,就是得到了遠東生力軍的加入,才使得戰爭的天平向蘇聯傾斜。雖然蘇聯抽調了遠東地區的精銳部隊,但是依然在此地陳兵百萬,就是為了防止日本的攻擊。

第三,吃過虧,只能自保。日本軍中很長一段時間,北上派是佔據主導地位。他們認為蘇聯只是一直紙老虎,中看不中用。既然如此,那就打吧。日軍派遣了數萬軍隊去挑釁蘇軍,結果被蘇聯名將朱可夫在諾門罕地區打的滿地找牙,痛了很久。從此之後,日本再也不敢輕易招惹蘇聯,只能在東北地區不斷修固防線。


兵說


不會,不比較別的,盡從資源需求看,日本東南西北皆無出路,南下是當時日本眼前的飲鳩止渴唯一法門。且不說北上是不是再來第三次羅門罕失利,即使東西貫通蘇聯,日本能從蘇聯蛋糕裡分到什麼?德國怎麼可能捨己為人,把烏克蘭的糧食、高加索的油田等等分給日本人?即使願意分一點給日本,但是橡膠呢?蘇聯可沒有,東南亞不光有石油,還有日本非常缺乏的橡膠資源。

而且日本人並不傻,他們知道自己的陸軍是二流,海軍才是世界一流。不去開拓沿海港口,難道去大平原上殖墾?光一個東三省就足夠日本倒騰口糧了。日本最稀缺的是工業產能,而最受桎梏的就是各種工業所需的資源,在當時,東南亞的各種資源是最吸引日本人的。所以,當時日本的選擇只會是南下,對於當時的世界認知,日本南下是最有利的生存空間。

但是,不管南下還是北上,日本的人口和經濟都支撐不了他的大東亞共榮圈戰略。日本妄圖速戰速決以戰養戰稱霸世界是一廂情願,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如果日本再花一百年的時間完全同化掉朝鮮、臺灣,再花兩百年時間消化掉東北,那麼,日本也許可以和中國煮酒論英雄了。但是,前提是中國這三百年始終是內亂不息,否則,無非又是一個蠻夷政權歸化中原文化的歷史重播劇。


一碟小菜3


首先講兩件事。一是1939年蘇日諾門坎戰役。日軍當時有兩個方向戰略,一是北上攻擊蘇聯;二是南下佔領東南亞。諾門坎戰役便是北上的一種嘗試。

日本向來喜歡賭博,不畏懼以小博大。日俄戰爭、甲午戰爭都是日本的賭國運戰爭,結果日本贏了,攫取了巨大的利益,更加強化了日本的賭徒心態。日本發動諾門坎戰役就是像測試北上戰略的可行性,可惜蘇聯看透了日本的心態,集中了絕對的力量,給予了日本慘痛的打擊。日本在諾門坎遭遇慘敗,自此不敢再攻擊蘇聯,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並且在中國東北屯兵(關東軍)與蘇聯對峙。由此也可見,對於日本人只有大棒把它打疼了,它才會收起它的獠牙。


二是1938年中日武漢會戰。日本侵略中國,原意在速戰速決迫使中國政府投降,所以一路從上海攻到南京,不曾想中國失去首都,依然堅持抗戰。於是日本想攻佔中國的心臟地帶武漢以及廣州,中國一定會投降,於是發動了武漢會戰。武漢會戰歷史4個半月,以中國軍隊主動撤出武漢結束,在此次會戰中中國軍隊充分發揮了有計劃的逐次抵抗、主動撤離、消耗敵人有生力量的戰略。最後的結果,表面上看日本獲得了勝利,但是日本在此戰中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從此以後無力再組織大的進攻。抗日戰爭由戰略防守轉入戰略相持。

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貧乏,戰爭需要的鋼鐵、油料、橡膠等都靠進口,截止1938日本戰前儲備的黃金消耗殆盡。美國也對日本實施禁運,此時的日本已是外強中乾,支撐不了長久的戰爭。沒有了資源日本的數百萬陸軍以及海軍、空軍都將成擺設。為了獲取資源維持戰爭,日本將目標瞄向了有大量戰略資源的東南亞,而東南亞是英國殖民地,英國是美國盟國,要佔東南亞就必定與美國開戰。於是日本由發揮了賭徒加偷襲的心態,偷襲珍珠港,希望迅速的給予美國毀滅性打擊,迫使美國承認其佔領東南亞,可以日本國的運氣已經不在了,美國發動了對日本的戰爭,加速了日本走向失敗。

這裡就可以討論了,如果日本不與美國開戰而是與德國夾擊蘇聯,結果會如何。首先,日本的戰略資源能否維持對蘇聯的大規模進攻,這是需要考慮的。按上面的分析,日本肯定維持不了。當時候世界局勢,美國人不可能看不懂,德日聯合擊敗蘇聯,亞歐大陸都將是德日的,美國將獨力對抗德日,這可不是好玩的,所以美國不可能給予日本支持。至少繼續保持對日本人禁運。第二、不要忘記中國的存在,更不要忘記中國共產黨在北方的大量正規和非正規軍隊。如果德日夾擊蘇聯,蘇聯抵擋不了兩方進攻,必然會全力支持中國,給予中國軍隊大量武器裝備,讓中國從後方拖住日本。日本一旦進入地廣人稀、環境惡劣的西伯利亞,中國軍隊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就會切斷他的補給線。如果獲得了蘇聯的武器裝備,以共產黨軍隊的戰鬥力必將給予日軍沉重的打擊。所以蘇聯只需要動員一部分軍力或者再要求中國派出軍隊將日軍纏繞在西伯利亞,日軍將困死在西伯利亞,不可能進入莫斯科。這條路對日本來說可能死得更快。

西伯利亞

戰爭不僅僅是軍事的較量,而是政治的延伸。它首先是政治、其次是經濟、第三才是軍事。國家之間的戰爭比的是綜合國力,不是一兩場軍事勝利可以決定的。故而《孫子兵法》有云“首曰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二戰的中日戰場,中國在伐謀(日本的速戰和中國的持久戰)和伐交(國際對中國的支援)兩方面做得相當漂亮,而日本頂多只做到了伐兵與攻城,所以雖然日本看似氣勢洶洶、不可抵擋,實則外強中乾、註定失敗。當時中國的政治人物,有戰略眼光的比如毛澤東、蔣介石都看到了勝利的希望,因而信心百倍。而以汪精衛為首的“低調俱樂部”對戰爭未來持悲觀態度,最後投降做漢奸,落下千古罵名。


南方岳


二戰,日本不可能不打美國!因為,這個資源匱乏的島國的生命線已經被美國掐斷了!所以,沒有如果!😁😂



99愛世界世界愛


世界上唯一個在美國本土(珍珠島)和蘇聯本土打過仗的國家,應該就是日本了吧!針對美國,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針對蘇聯,雙方痛痛快快打了一場諾門坎戰役。(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大和民族發展順風順水的情況超出了世人的預料,熟悉世界史的朋友可能會關注到一個情況,就是日本這個國家從1868年開始,一直到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爆發,日本幾乎沒有走過彎路。

沒有大規模的外地入侵,在侵略他國的戰爭中頻頻得手,雙向的力量都使日本的實力日益強大,志得意滿自不必說,在日本看來,世界都是他們的!

只是在實施全面佔領世界以前,日本有一個疑惑,就跟現在我們的高中生考大學時一樣:我是考清華還是考北大?

日本也一樣,他不知道自己是北上還是南下,因為霸佔世界有兩個幸福的煩惱,是先吃掉蘇聯,還是先打掉美國。


當時在世界上還叫的響的就是蘇聯和美國,與他們遲早都要有一戰,而且打美國和蘇聯,可以起到強大的震懾作用,不戰而屈人之兵,指日可待!

蘇聯與日本隔海相望,當時日本的關東軍在我國的東北已經站穩了腳跟,與蘇聯摩擦不斷,從1935年到1938年,雙方在滿蒙邊界與蘇聯邊界多次發生摩擦。

在日本看來,與蘇聯的問題更需要提前解決,這就是1939年的諾門坎事件,就諾門坎一事來說,其實日本並沒有吃虧,但也沒有佔便宜,雙方損失相當,但蘇聯在裝備上損失較大。

一仗打下來,日本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蘇聯不好打,把蘇聯比做北大的話,那就是北大不好考。


北大考不上,還有清華,日本決定執行南下戰略,南下有美國這個攔路虎,到1941年,日本忍不住發動珍珠港事件,厄運,也從此開始!

當然,歷史沒有假設,日本也永遠與德國團圓不了!


歷史三日談


我認為德日會會師,因為日本有壓倒性的海軍,以日本進攻珍珠港及東南亞的力量進攻蘇聯,無異於遠東的閃電戰,日本如果選擇偷襲珍珠港時進攻蘇聯,開戰後日軍在海軍的幫助下會迅速瓦解蘇聯遠東沿海基地的抵抗,而關東軍會很快切斷西伯利亞及蒙古方面的支援,同時歐洲方面莫斯科保衛戰進行正酷,蘇軍顧及不暇,西伯利亞鐵路一旦被切斷,蘇軍武器彈藥會很快枯竭,而美國沒有大戰的準備和膽魄,不會輕易參戰,頂多暗地裡給予蘇聯一些援助,遠東蘇軍頂多支撐3個月,就會潰退或者投降,日軍會佔領蒙古和遠東挺近到哈薩克斯坦越過巴爾喀什湖至裡海。在歐洲,因為蘇軍的力量被分撒,莫斯科保衛戰會僵持到42年春季,但德軍絕對不會敗退,在第二年的夏季攻勢中斯大林格勒戰役因為蘇聯沒有強大的後備軍而會毫無懸念的失敗,然後德軍跨過伏爾加河,在裡海沿岸與日軍會師,蘇聯失去南方工業糧油產地等富裕地方,戰爭資源日益枯竭被迫講和或者投降。

但有一個變數是,如果美英良心發現再不出手世界會重新瓜分,於是在蘇聯搖搖欲墜之時,組織盟軍攜海空優勢在挪威登陸北歐,直接支援蘇聯,那麼在歐洲雙方就會在聖彼得堡、莫斯科一線,僵持下來。在亞洲,盟軍會直接從香港、越南、緬甸進入中國,在江南與日軍展開對攻,海上美英和日本海軍在菲律賓和臺灣之間的巴士海峽進行爭奪戰。在中東,盟軍會通過伊朗進入蘇聯高加索地區與敗退的蘇軍一起對抗德日的進攻。

這樣的話二戰就是另外一個局勢了,不過最終盟軍還是會勝利,因為美國的戰爭機器,加上經過先進裝備武裝的中國、蘇聯軍隊,戰鬥力是非常驚人的,同時美英的海空軍優勢,,尤其是美軍的遠程戰略轟炸會讓德日的工業生產逐漸的枯竭,最後德日戰敗,蘇中強大,象今天一樣,殊途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