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名相姚崇爲何只幹了三年

开元名相姚崇为何只干了三年

全文字數1314,閱讀時間約3分鐘。

开元名相姚崇为何只干了三年

唐玄宗時期,趙誨是姚崇手下的一名小吏,平時善於揣摩領導的意圖,也寫得出漂亮的文章,深得姚崇信賴。一來二去,成為了姚崇身邊的“紅人”。當時很多想接觸姚崇的胡商,看準了這個機會,就送給趙誨一些珠寶,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可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被玄宗知道了。本身小吏在古代就沒有政治地位,只能在財物上有所圖謀,這也是古代的一種“潛規則”。這類事情可大可小,可玄宗動了“真氣”,親自審問,判處趙誨死刑。

玄宗傳達了一個重要的信號:姚愛卿,你要收斂呀!

姚崇自從拜相以後,通過權術和謀略,成為了朝堂上有名的“獨相”,每遇姚崇休息,他的另一個搭檔源乾曜,就向玄宗彙報工作,符合玄宗心裡所想時,玄宗總說:“這是姚崇的主意吧。”遇到不合心意的,玄宗就說:“你怎麼不事先找姚崇商量一下?”玄宗對姚崇的倚重可見一斑,他的政策使得唐朝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玄宗和姚崇“懟”正面

君臣的“蜜月”總是短暫的,玄宗和姚崇也不例外。姚崇的兩個寶貝兒子,利用父親的政治影響力,到處結交賓客、招權納賄,姚崇對這一切卻不聞不問,態度曖昧,他倆更加肆無忌憚。可惜大家礙於姚崇的地位,誰也不敢正面指出來,所以他的兒子們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步步高昇。

姚崇和兒子的行為,雖然沒有人敢管,但是私下的議論卻越演越烈,不知不覺就傳到了玄宗的耳朵裡。尤其是趙誨的事情發生以後,玄宗覺得,連你身邊的小吏都這樣,那還了得?

姚崇在這個時候理應“夾起尾巴”,但他偏不,他向玄宗說明:趙誨雖然有罪,但是情有可原,罪不至死。這讓玄宗感到背脊發涼,姚崇的行為,明顯是徇私情迴護“自己人”,這種行為往後一步就是歷代皇帝最怕的東西——“朋黨”。

這次玄宗沒有買宰相的“賬”。開元四年,玄宗大赦,但在敕書裡面附加了一條:趙誨不在此列。大赦是要體現皇帝的憐憫之心,可是附加的這一條,顯然就是針對姚崇的。雖然最終對趙誨的處罰是杖責一百,流放嶺南,但是玄宗釋放信號的目的也達到了。

姚崇這麼聰明,當然懂得皇帝的意思,這次大赦之後,他就主動遞交了辭呈。玄宗沒有挽留,高興地批准了這封“辭職信”。姚崇從拜相到辭職,時間僅僅過去了三年零三個月。

兔死狗烹

姚崇拜相到辭職,和玄宗的政策有關。宰相如果專任就不能久任,專任有利於發揮才幹,任期短,又不會對皇權產生威脅,尤其不會因為自己手中的權力而結黨營私。雖然善於權變的姚崇在位時,可以大刀闊斧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撥亂反正,但待到政局穩定,也只能“兔死狗烹”。

當然,如果不是他的個人原因也許不會被“烹”得這麼快。姚崇本人很自負,經常拿自己和管仲、晏子這樣的名相來相提並論。姚崇本身也不是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齊家的宰相,反而時常逢迎阿諛。開元二年的一天,太史上奏說將發生日食,然而並沒有發生,姚崇作為百官之首,卻上表祝賀:這完全是因為陛下您的聖德所致,是您的光輝彌補了太陽的光輝。就連北宋的司馬光也曾經評價姚崇“上誣於天,下侮其君”。

玄宗上臺以來,要穩定政局,調整人員,免不了需要姚崇這樣善於陰謀和陽謀的人才。但待到時局穩定,則需要剛正不阿的宰相作為官場的標杆,這樣的職位要求顯然和姚崇的人設是不符的,姚崇最後也只能被“拍死”在沙灘上。

I 排版:袁嘉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