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皮了一輩子的男人,臨死還在算計政敵

姚崇:皮了一輩子的男人,臨死還在算計政敵

唐朝或許是梁國公這一爵位出沒最頻繁的時段了,說到梁國公眾看官會想到誰?是向醋罈子老婆低頭的妻管嚴宰相房玄齡,還是影視劇中斷案如神的大佬狄仁傑?不不不,今天我們要聊的是玄宗朝的救時宰相姚崇。

姚崇這人少時曾被術算大師袁天罡測出有異人之象,但他的親族至交皆不相信。這也不能怪時人目光短淺,此時的姚崇不過是個成天打獵、愛好武學的市井混混,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之處。

姚崇:皮了一輩子的男人,臨死還在算計政敵

姚崇畫像

要真扯點特別之處,大概就是他的名字了吧,這是一個怎麼起都會跟別人撞的名字。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聽起來很正常。但突厥那邊也有一位大佬叫元崇,坑爹的是這位大佬還犯上作亂了。武則天因突厥叱利元崇叛逆,忌憚有大臣與之名,沒辦法那就換字稱呼吧,姚元崇就被大筆一揮改成了姚元之。

看到這裡估計有很多看官心生不妙了,對沒錯,唐玄宗即位後改國號為開元,又跟他名字撞上了,那乾脆就刪成單字名把,於是一代賢相姚崇之名橫空出世。

姚崇在他二十幾歲時才開始發奮讀書,隨後進入仕途,被狄仁傑所賞識,然後開啟了火箭般的升遷速度。

姚崇:皮了一輩子的男人,臨死還在算計政敵

狄仁傑

嗯,你或許要問什麼升遷速度可以被稱為火箭呢?舉個栗子,當時老闆武則天任命了幾位宰相:一代名相狄仁傑,時年六十餘歲;“裙帶宰相”武承嗣,早有過知天命之年;擅長鬚溜拍馬的模稜宰相蘇味道比武承嗣年齡還大。然後在這群鬍子一大把的老頭子中混進了一個異類,年四十五的姚崇,大概可以說是中年得志了。

姚崇身居要位多年,在他要外出領兵擔任靈武道行軍大總管的時候,武則天要他找個人來接宰相的班,他推薦了狄仁傑看好的張柬之,此時的張柬之八十歲,因兩人舉薦得以踏入鸞臺宰天下之要事。這歲數差擱現在估計聽著像一個大學剛畢業的毛頭小子舉薦了一個再過幾年就要退休的老職員,如此不可思議的事情就這麼發生在了唐朝。

姚崇:皮了一輩子的男人,臨死還在算計政敵

張柬之

姚崇和狄仁傑都是心心念念恢復李唐正脈的一幫人,而這等大事則是由張柬之發動的神龍政變完成了。姚崇作為神龍政變的最初參與者,論功行賞的時候也分到了一杯羹,獲得一個永久的爵位梁縣侯。

武皇移居上陽宮的時候,朝中文武百官皆爭相慶賀李唐皇室奉承正統,而只有姚崇是哭著的。

張柬之看不過眼就對他說:“今天難道是哭泣的時候嗎?恐怕您從此要大禍臨頭了。”姚崇正色道:“我長期事奉則天皇帝,今日突然辭別,感到悲痛難忍。我隨你們誅除凶逆,是盡臣子本分,今日泣辭舊主,也是人臣應有的節操,就算因此獲罪,我也心甘情願。”

皮這一下,姚崇很快便被外放為毫州刺史,直接從京官變成了地方官員。

這是一個體現士官節操的做法,也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武皇下線了後,李顯和韋后勢力上線,朝廷派系鬥爭更加雲波詭異,智者自然是隔山觀虎鬥了。

嗯,反面例子,我們可以看下張柬之,對就是那個八十多歲還在折騰的老頭。

他因功擢天官尚書,封漢陽郡公,後升為漢陽王。不久,遭武三思排擠,被流放邊疆。張柬之被流放瀧州,氣憤致死。時年八十二歲。

保命要緊啊,其他的都不重要。

姚崇:皮了一輩子的男人,臨死還在算計政敵

史書上姚崇像

姚崇就此下線了?也沒有,人家不僅沒有下線,還趁機衝了裝備,搖身一變成了人民幣玩家。

後來唐玄宗即位,又不辭勞苦地把這尊神請了回來,甚至為了請他出山一下子答應了他的十個要求(十事要說)。

皮這一下,姚崇的身價自然又水漲船高了,加兵部尚書和中書令。

升官加爵了之後要幹實事啊,姚崇也還真幹了不少。

716年(開元四年),山東地區發生蝗災。百姓只知設祭膜拜,卻不敢捕殺蝗蟲,任由蝗蟲嚼食禾苗。當時,朝議鼎沸,都認為蝗蟲不宜捕殺,唐玄宗猶豫不定。

姚崇進言道:"庸儒拘泥不化,不知變通。事物的發展常有違反經典而切合潮流的,也有違反潮流而合乎權宜的。古時曾有蝗災,只因不肯捕殺,以致發生饑荒,百姓相食。如今飛蝗遍地,反覆繁殖,河南河北家無宿糧,若無收穫則百姓流離,關乎國家安危。滅蝗即使不能盡滅,也比留下來形成災患為好!"唐玄宗深以為然。

唐玄宗雖被說服,但百官仍疑懼不安。黃門監盧懷慎道:"蝗蟲乃是天災,豈是人力所能除。況且殺蟲太多,有傷天和。"姚崇道:"楚惠王吞蛭治好痼疾,孫叔敖斬蛇得到福報。如今蝗蟲可以驅除,若任其成災,糧食將被食盡,到時百姓怎麼辦?滅蝗救人,如果天降災殃,有我姚崇承擔,絕不會推諉給您。"盧懷慎無言以對。

地方官員對滅蝗之舉仍有反對意見。汴州刺史倪若水進言道:"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災,前趙劉聰除蝗不成反而招致更大的危害。"他拒絕御史的指揮,不肯滅蝗。姚崇寫信責備道:"劉聰篡逆之君,德不勝妖,陛下聖明之主,妖不勝德。古時州有良守,蝗蟲不敢入境,如果說修德可以免除蝗災,發生蝗災就是無德造成的麼?"倪若水不敢抗拒,只得配合捕殺蝗蟲。 在姚崇的堅持下,蝗災的危害被減小到最低限度,雖然連年蝗災,也沒造成大面積的饑荒。

不信神佛,不聽之任之,這大概就是處理蝗災最好的方法了。

姚崇:皮了一輩子的男人,臨死還在算計政敵

唐玄宗畫像

姚崇不僅治災很有一套,治事也很有一套,唐玄宗對他很是信任。

比如說:姚崇逢子喪請假,玄宗命令百官事有不決者需請姚崇過目。黃門侍郎源乾曜向皇帝報告政事,李隆基滿意時就會說:“這一定是姚崇的意見吧。”李隆基不滿意的時候就說:“你為什麼不事先跟姚崇先商量後再做決定。(源乾曜哭暈在茅房)

後來姚崇年紀大了,力不勝任,就像唐玄宗安利了另一個人取代他的位置,這個人大家也很熟悉,開元宰相宋璟。此二人被後人並稱玄宗朝賢相。

故事到這裡差不多就該結束了,但姚崇偏要在最後關頭再皮一下。

話說張說曾與姚崇一同擔任宰相,但常發生矛盾,對他怨恨很深。

姚崇臨死時,囑咐兒子道:"我死之後,張說出於禮節,一定會來弔唁。你們可將我收藏的珍寶器皿全部陳列出來,他最喜愛這類東西。如果他看都不看,那你們就會有危險了。如果他看了,你們就將他喜歡的送給他,並請他為我撰寫神道碑。你們得到碑文後,馬上謄寫,呈報皇帝后立即雕刻。張說一定會後悔,必會索回碑文,你們就告訴他已經呈報皇帝。"

姚崇死後,張說果然跟他料想的一樣,為他寫了碑文,給他很高的評價,但隨即後悔,派人索回,說是需要修改。姚崇之子告訴來人,碑文已通過皇帝審閱。張說知道後,懊悔的道:"死去的姚崇還能算計活著的張說,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他!"

公元721年(開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贈揚州大都督,賜諡文獻。

姚崇:皮了一輩子的男人,臨死還在算計政敵

姚崇故里

他曾被狄仁傑慧眼識珠引入宰相閣中,又在數年後以伯樂之量把宋璟舉薦給皇帝。

他獲得了位比武則天朝狄仁傑的尊號,卻也想狄梁公一般聲名為子孫所累。

他才通天下,亦有不輸廟堂才敢的武略,卻只能成為史書上乾癟的開元初宰相。

教科書太薄,寫不盡一個人的傳奇,且聽勒奇蒙吉為您講述那些有趣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