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同城日报」台江县南宫镇交包村“后庆节”精彩纷呈

8月22日,台江县南宫镇交包村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后庆节”,来自天柱、凯里三棵树和南宫周边乡镇村寨的苗族民众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在优美的芦笙乐声中绕着村寨翩翩起舞。

“我们是台江芦笙协会,来交包这里参加后庆节,我们很喜欢这种节日氛围,我会吹芦笙,已经吹了十多年了,哪里有热闹就去哪里比赛”。台江芦笙协会陆汪沙高兴地说。

据悉,来参加“后庆节”的村寨共有26个芦笙舞蹈队,不同的苗族支系着装,展现的是苗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黔东南同城日报」台江县南宫镇交包村“后庆节”精彩纷呈

县艺术团的张建琪告诉记者:我觉得来到南宫交包村参加这次“后庆节”,觉得这边的风俗特别浓,而且我作为一名南宫人我也再次感受到南宫乡亲们的热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来我们南宫做客。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深受市民及广大游客喜爱,台江县结合新农村、魅力乡村建设,立足自身优势,将节日+旅游作为主推脱贫攻坚的方式来抓,有力促进农民增收。

「黔东南同城日报」台江县南宫镇交包村“后庆节”精彩纷呈

“我们举办“后庆节”的目的是让外面的旅客了解我们山美水美的交包村。今天,我看见到这么多人到交包村来过节,我对今后的乡村旅游发展很有信心。”交包村支书张跃荣坚定地说。

交包村地处雷山、榕江和台江的交界,全村山清水秀、风光迷人。全寨300多户人家,一千五百余人。全村全部为苗族,世代繁衍生息,民族文化十分浓厚。

「黔东南同城日报」台江县南宫镇交包村“后庆节”精彩纷呈

交包村“后庆节”是当地最为有名的传统节日,交包村“后庆节”类似于“吃卯节”、“新米节”,于每年农历七月的戍日过节。

据传,很久很久以前该寨有杨家、李家两个年轻貌美的姑娘远嫁到很远的外地,有一年她们两个结伴回娘家过吃卯节。由于路程遥远,交通不便,步行回家,一直走了七天七夜,回到家那天正好是农历7月戍日,全寨十分高兴,吹笙踩鼓隆重迎接两个姑娘一行。交包村民苗话把“戍”日说成 “庆”,“后”的苗话是“吃、喝”的意思,“后庆”苗话本意为“过戍日”。从此,交包村就把过“吃卯节”,改为过“后庆节”了,一直沿袭到现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