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出現後都會有什麼症狀

跟腱炎的患病率其實並不低,所以大家應該關注跟腱炎,起碼要知道跟腱炎的症狀,以免在得了跟腱炎之後,無法及時發現自身病情,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那麼,跟腱炎出現後會有什麼症狀?

跟腱炎出現後都會有什麼症狀

跟腱炎出現後會有什麼症狀

1、急性期的患者會出現,走路、跑步等運動時跟腱處疼痛、腫脹、皮膚髮紅髮燙。慢性期的患者會出現跟腱疼痛或者僵硬,多發於清晨。走路,尤其是爬山及上樓會感覺跟腱疼痛;慢性跟腱炎多長期且持續存在。

2、疼痛以痠痛為主,走路、勞累、受涼加重,休息、熱敷後疼痛減輕。患者的疼痛會在早晨變得更加嚴重,也可在運動後加重,如奔跑、打球、舉重等。嚴重患者即使在走路時也會感覺疼痛,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3、跟腱炎可能發生在跟腱的任何一區域,痛感通常會在清晨或者劇烈運動後的休息期間發作。足跟部上方的、內部的疼痛、痠痛、壓痛、僵硬,活動後加劇。肌腱兩段受到擠壓時會有強烈疼痛或者壓痛。當病變惡化,肌腱會腫大,在病變區域出現結節。

如果通過上面的介紹,大家對“跟腱炎出現後會有什麼症狀”有了詳細的瞭解,希望您可以更加關注此病。除此之外,應該知道正確的鍛鍊方法,從而加快自身功能的恢復速度。具體介紹如下:

跟腱炎患者該如何進行鍛鍊

1、離心式直膝下降:一開始練習時可能會引發疼痛。此練習可以強化並拉長腓腸肌,注意在重心下降動作中只用受傷的腳來控制。左腳單腳站於臺階,膝蓋保持伸直,腳趾在臺階上足跟懸空,必要時可用手臂幫助保持平衡。緩慢的降低左腳跟,感受跟腱與小腿肌肉被牽扯,直到足跟低於臺階平面。右腳站上臺階,用力將身體蹬高回到起始位置。完成預定次數後換另一側進行。

2、離心式屈膝下降:此練習與上一個動作不同的是鍛鍊比目魚肌而非腓腸肌,注意在重心下降動作中只用受傷的腳來控制。左腳單腳站於臺階,膝蓋屈曲約45度,腳趾在臺階上足跟懸空,必要時可用手臂幫助保持平衡。緩慢的降低左腳跟,保持膝蓋屈曲,感受跟腱與小腿肌肉被牽扯,直到足跟低於臺階平面。右腳站上臺階,用力將身體蹬高回到起始位置。完成預定次數後換另一側進行。

跟腱炎患者該如何進行護理

1、腱炎的飲食要注意合理,避免過於肥胖。在足弓尚未較好形成的情況下,勉強練習走路,全身重量壓在足部,易使足弓過重而逐漸導致跟腱炎。對於學齡前兒童,不應該限制他們打赤腳或穿薄鞋玩耍;上學的孩子要加強體育鍛煉,使全身肌肉發達。

2、在瞭解了跟腱炎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的方面後,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一個進一步的認識,但是患有跟腱炎的患者也不要只依靠飲食方面就認為可以治好病,治病的關鍵還是要積極的配合醫院的治療,畢竟有專業素養的醫生對於疾病有更好的掌握,而飲食方面雖不佔主導,但仍然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段。

3、平時穿鞋要大小合適,最好是帶有後跟的鞋,但女孩子不宜穿高跟鞋。對於出現較明顯的跟腱炎患者,或出現臨床症狀,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特製的鞋墊或穿特製的矯正鞋,進行矯正。年齡超過15歲的,還可以每天做用腳趾揀黃豆和踩圓木、踢毽子等運動。青春時期,尤其是體重明顯增加的孩子,可每天定時做足部肌肉鍛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