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讓城別走」之計:敗軍之將與宅男洪秀全的一次抉擇

自從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舉起反秦大旗以來,歷朝歷代均不乏農民領袖起兵反抗封建王朝的例子,除朱元璋外,剩下的都沒有成功,而是為他人做嫁衣。清末時期的太平天國運動,曾縱橫全國十三省,先後攻克六百多座城市,洪秀全差點就實現了推翻清王朝的美夢,成為朱元璋第二的英雄式人物。1864年7月,曾國荃攻入天京,歷時1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宣告失敗,洪秀全建立人間小天堂的夢幻理想徹底破滅。

1863年夏,考慮到天京已被全面包圍且外援幾乎斷絕之不利局勢,忠王李秀成向洪天王提出“讓城別走”之計,這被後世認為是挽救太平天國的最後機會,也可以說是天國的救命稻草。很遺憾,由於洪秀全拒絕這一正確建議,堅持呆在危如累卵的天京,太平天國最終被湘軍攻滅。那麼,“讓城別走”之計真是挽救太平天國的一劑良藥嗎,它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與可行性?就“縱橫國史”看來,這只是敗軍之將李秀成的美好設想,是他與宅男洪秀全的一次關鍵抉擇。

李秀成“讓城別走”之計:敗軍之將與宅男洪秀全的一次抉擇

1862年5月,經過幾個月的休整,曾國荃、彭玉麟、楊載福等率湘軍水路兩軍精銳連下池州、蕪湖,直抵南京雨花臺,並開始挖掘壕溝、修建營寨,準備採取圍點打援之計拿下金陵。1862年9月,經不住洪天王的百般催促,李秀成從上海前線撤軍,然後在蘇州大本營集合各路人馬,總計二十多萬,號稱六十萬,越過秣陵關,直接殺向雨花臺。此外,輔王楊輔清、侍王李世賢、堵王黃文金、護王陳坤書等也率軍前來解除天京之圍,不過他們主要是攻擊皖南和贛北,牽制鮑超所部霆軍。在持續46天的雨花臺決戰中,李秀成指揮大軍猛攻湘軍,擊傷了曾國荃。不過,由於長江控制權在湘軍手中,李秀成大軍糧草補給受阻,再加上缺乏足夠重武器轟擊敵軍營寨,太平軍在“龜殼”戰術面前敗下陣來,李秀成被迫撤退。不久,李秀成執行洪天王“進北攻南”之計,由於回蘇州平叛貽誤了戰機,此次行動成果有限,而且大軍在返回途中因無秩序地渡河,被楊載福和彭玉麟水師半路截殺,二十萬大軍回到南京只有一萬多。此時,李秀成幾乎把老本賠個精光,成了光桿司令。

李秀成“讓城別走”之計:敗軍之將與宅男洪秀全的一次抉擇

1863年夏,李秀成將蘇州託給慕王譚紹光後,按照洪天王之令,回到南京主持軍政事務。一回到天京,李秀成不談如何防守城池,而是直接獻上“讓城別走”之計,即是放棄天京,到其他地方去發展,以圖東山再起。不過,此時的洪秀全已經不是拜上帝教初創時期的那個熱血青年,為了創建“人間天國”而不畏艱難地深入廣西腹地傳教,當然那時還有馮雲山為他建好根基。自從進入天京後,洪秀全被紙醉金迷的江南生活傾倒,再加上“軍師負責制”使其成為“虛位”元首之因素,洪天王開始閉門不出,深居天王府。洪天王這一呆,便是十來年,活生生將農民革命領袖變成不諳世事的“宅男”。所以,對於“讓城別走”之計,洪天王壓根就不感興趣,而且還將李秀成大罵一通:“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爾說無兵,朕之天兵多過於水,何懼曾妖者乎。”大難臨頭居然還能說出這些話,實乃自欺欺人,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太平天國會滅亡了。

李秀成“讓城別走”之計:敗軍之將與宅男洪秀全的一次抉擇

在李秀成看來,“讓城別走”之計是一劑良藥,只要脫離危險之地天京,那太平天國就有翻盤之機會;洪秀全則認為:自己兵多將廣,而且還有天父耶和華、天兄耶穌的援助,清妖必然會被打敗。可以說,“讓城別走”之計就是敗軍之將李秀成與宅男洪秀全之間的一次戰略抉擇,也是決定國運的一次爭論。在此,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看看“讓城別走”之計,究竟能否執行,敗軍之將與宅男誰對誰錯?

其一、突圍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1852年6月,在困守永安幾個月後,羅大綱率領兩千精銳趁夜出城,突破烏蘭泰防線,隨後大部隊順利出城,太平天國就此脫離險境。那麼,1863年夏季的太平天國,能否複製“永安經驗”,突破湘軍層層封鎖,然後抵達新的根據地呢?答案是肯定的,不過代價很大。在江浦、浦口、九洑洲、雨花臺等已落入湘軍手中之情況下,李秀成若想突出重圍,其路線只能選擇比較安全的廣德—湖州路線,後來幼天王便是走這條路。不過,太平天國十餘萬軍隊及其家屬,不可能全部撤離,否則會嚴重拖後腿,大軍有全軍覆沒之可能性。所以,突圍的之能是洪秀全、幼天王、洪仁玕、李秀成等太平軍的核心領導人以及其他中央機關要員。

李秀成“讓城別走”之計:敗軍之將與宅男洪秀全的一次抉擇

其二、突圍後該往何處發展?從天京突圍後,大部隊該向何處進軍呢?就當時的局勢而言,有三處,但安全性很值得懷疑。第一處——蘇南。如果從就近原則的角度考慮,浙江、江蘇距離天京最近,大部隊可以在短時間內抵達,從而減少了路途中不必要的傷亡。此外,蘇南是全國的財稅重地,新的根據地會有足夠的糧草和彈藥補給。不過,當時李鴻章、左宗棠正在進攻浙江、江蘇,而且還佔領了少城市,蘇州、杭州兩座省會城市已顯得相當孤立。所以,去李秀成大本營蘇南發展,安全性不高,前有李、左,後有曾國藩,壓力很大。第二處——廣西。這就是回到了始發站,回到廣西沒問題,但無法長期據守,之前的翼王石達開就是典型的例子。第三處——進軍關中。在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以及淮北捻軍的支持下,幾十萬大軍護衛著洪天王去關中,抵達目的地沒問題。不過,此時的關中地區已經嚴重衰落,很難保證大軍的給養,況且拜上帝教與西北迴軍在宗教理念上存在衝突,也難以合作,甚至還會產生衝突。所以,關中並不是建立根據地的理想之地,但此處遠離列強勢力範圍,安全係數相對蘇南、廣西高。

李秀成“讓城別走”之計:敗軍之將與宅男洪秀全的一次抉擇

綜上所述,李秀成“讓城別走”之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操作性,也是暫時挽救太平天國的一劑良藥,但並不能保證太平天國可以東山再起,它只能延緩太平天國滅亡的速度而已。宅男洪秀全堅守天京孤城,在太平軍精幹力量幾乎損失殆盡之情況下,只能是死路一條。那麼,各位又是如何看待“讓城別走”之計呢?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