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去了很多地方,吃过很多美食,最难忘的,还是故乡的美食。

我的故乡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在那里度过。小时候非常贫穷,现在回忆起来,更多的时候都是在饥饿中度过。那时候吃的很不好,都是非常简单的食物。但是现在,那些食物却成为我一生的最爱。

童年时代的经历和记忆,永远难忘,影响着我们此后的一生,成为我们最底层又不容易察觉的潜意识。童年时代所吃的食物,决定了我们这一生的胃口和口味。

下面给大家分享的十种食物,是在我早期的人生历程中,最喜欢的美食。

1

粘豆包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一说起粘豆包,就想起了故乡。

脑中立刻就浮现起了这样一个场景:我一个人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拐过山头,就望到了故乡的炊烟。肚子饿的咕咕叫,此时最想吃的,就是爸妈蒸的粘豆包。那个时候,一到村口,想起粘豆包,就流出口水。

我的故乡情怀,是和父母与粘豆包紧紧相连的。

可是,粘豆包在这一年中,只有在冬天才能吃到。

一进腊月,父母就会带着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开始淘大黄米。淘完米之后,去碾子那排队,把米碾成面。小时候推碾子是我们最经常的劳动,我也是一个推碾子高手,能连续推两三个小时。碾完面之后,回家煮豆子,弄豆馅儿,和面,包豆包,然后开始蒸豆包。一个小时左右,一锅金黄、可口的豆包就出笼了。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那时候的故乡,腊月蒸豆包是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不是蒸一锅两锅,而是要蒸十几到二十几锅,因为,我们要吃一个冬天,一直吃到春天来了。整个冬天,我们的主食都是豆包。

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上山去砍柴。砍了一天柴,没吃东西,回家的时候已经饿透气儿了,正好赶上妈妈在家蒸出的粘豆包刚出锅。不好意思的告诉你,我那次一口气吃了18个豆包。那年我十几岁,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时候。

那时候在中学上学,因为路远要住校,我每周都带上15个豆包,一周五天,一天早中晚各一个豆包,15个正好吃完放假回家。有一次我发现豆包少了一个,非常着急,因为少了这个豆包,我有一顿饭就没法安排了。后来我终于知道,是我最好的朋友太饿,所以偷吃了一个。为此,我和他决裂了,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跟他说话。

那个时候,食物要比朋友还重要。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十多年前,我们搬离了故乡,之后就再也吃不到故乡的粘豆包了,虽然此后,也吃过各种各样的豆包,但是都找不到童年时代,妈妈蒸的粘豆包的那种感觉。

去年的时候,到一个地方下乡,主人为我们准备了粘豆包,我一连吃了好几个,因为那种味道,和小时候吃的感觉非常相似,找到了童年吃粘豆包的感觉。临走的时候,我还从那个地方买了好多豆包回家。

粘豆包,是与我的故乡、父母、童年紧紧连在一起的。

2

饺子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我一生最喜欢吃的美食,就是饺子。

小时候家里穷,只有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才能吃一顿饺子。饺子在我们孩子心目中,就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了。后来家里的情况渐渐好转,一年能吃上几次饺子。

上中学之后就开始住校,初中高中大学都在学校度过,有时要一两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回家一次。记忆中最深的就是,回家之后的第一顿饭一定是饺子。爸妈知道我回家,就会提前为我包好饺子,等着我回家煮给我吃。好久不回家,回到家就能见到爸妈,吃到他们包的饺子,别提多开心了。他们知道我最爱吃的就是饺子。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每当我上学或工作离开家,吃的最后一顿饭,也一定是饺子。印象特别深刻的时候是,我一般都是早晨很早要走,半夜凌晨两三点,就听见他们在外屋擀面皮、包饺子的声音,等我醒来,他们已经包好饺子下锅了。吃完父母为我包的饺子,饱饱的、幸福的上路了。

刚毕业的时候离家很远,不能经常回家,有一次特别想吃饺子,都想哭了。最后自己鼓捣,和面、弄馅、擀皮、包饺子,自己煮着吃,也很好。那是我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自己包饺子。

一直到现在,饺子都是我的最爱。尤其是父母包的饺子,在外面多好吃的饺子,也赶不上父母给我包的饺子。

3

烧饼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一提起烧饼,我的心中百味杂陈,因为关于烧饼,有一个让我很惭愧的故事。

故乡在一个小山村,要想买东西,都得到很远的集市上去,妈妈会定期,大约一个月左右去赶一次集,买生活所需的用品。每次妈妈去赶集,都是我和弟弟最盼望的日子,因为妈妈每次赶集回来,都会给我俩一人买一个烧饼。

你知道吗?小时候烧饼对我们来说,那就是最好吃的食物了,一两个月才能吃到一次。所以我们都特别盼望赶集的日子,也特别珍惜那个烧饼。

但是每次我们吃烧饼,最后都会演变成一场战斗。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因为我比弟弟大两岁,大家知道,小孩拼的就是发育,甭说大两岁,就是大半年,差距都会很大。每次一拿到烧饼,我都狼吞虎咽的马上把我的烧饼吃的一干二净。而我弟弟比较小,吃的很慢,等我吃完的时候,他刚吃了几口,还剩下很多。我就从弟弟手中抢过那半个烧饼,边跑边大口吃。弟弟一看烧饼被抢了,哇哇大哭,这个时候,妈妈会非常生气,就拿起笤帚追着我打。

这样的情景每次都会发生,因为这个,我的弟弟一直很埋怨我,甚至我们都已经很大了,他还经常拿这个事取笑我。

童年,就是这样穷困,这么无知。到现在,依然很喜欢吃烧饼,只是每次拿起烧饼,就会想起那段惭愧而有趣的过往。

4

年糕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小时候一到腊月,家家户户都要蒸豆包,还要蒸年糕。每家都要蒸年糕,似乎只有蒸完年糕,才代表要开始过年了。

年糕的做法非常奇特,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先把大黄米磨成面,然后烧上水开,放上箅子,先在箅子上撒上一层煮好的豆子,然后在上面开始撒大黄米面,整锅都撒上厚厚的一层,大约有10到20厘米那么厚,撒完大黄米面,上面再撒上一层豆子,然后盖上笼屉,烧大火蒸,大约蒸两三个小时,就出锅了。

出锅的方式很奇特,先准备一个大盖顶,然后两三个人把年糕从锅里拎出来,把大盖顶放在年糕上面,然后一翻个,把年糕扣在大盖顶上。不久,年糕凝固冷冻之后,把它切成一个个大块,放到缸里,每次吃的时候拿出一大块儿,再切成一片片的蒸着吃。吃的时候,我一般都放上白糖或者红糖,非常的美味。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喜欢吃年糕,但更喜欢的是吃年糕饼,尤其是大黄米的年糕饼。可惜的是,爸爸妈妈烙年糕饼的技术不太高,每次都糊,影响了口感,倒是我大姑家和我后院二娘家的年糕饼,烙的特别好吃,金黄、柔软、美味,每次他们都会给我家送去很多,让我大饱口福。

现在,我依然很喜欢吃年糕饼,只是怎么也找不到,童年时代吃的那个年糕饼的味道了。

5

手擀面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小时候,特别喜欢吃老爸做的手擀面,老爸擀一手好面,无论是原汤的还是过水的,都做的特别好吃。

记得有一次放假回家,特别饿,老爸为我做了手擀面,原汤的,我一口气吃了八碗。

我家有两个擀面杖,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小的用来包饺子擀皮,大的用来擀面条。

现在,我喜欢吃各种各样的面。无论是拉面、手擀面、刀削面、炒面等,各地的特色面我都非常喜欢吃。我想,就是因为童年时代,吃了老爸的手擀面,影响了我此后一生都喜欢吃面。

童年时候的饮食习惯,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6

大饼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我要说实话,我的父母包饺子、蒸豆包是好手,但是烙饼,他们真的不太在行,每次烙的饼,要么糊了,要么硬了,总之都不是特别好吃。

但是我一直很喜欢吃大饼,尤其是大学的时候,因为大饼比较便宜,一张大饼一块二毛钱,再花几毛钱买个菜,或者买几根大葱。大饼就着大葱蘸酱,别提有多美味。一直到现在,我都喜欢这样吃。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工作之后,一个人在北京打拼,也经常吃大饼,开发出了大饼的各种吃法。有时候把饼切成饼丝,加上蔬菜、肉丝等炒着吃,就成了炒饼;有时把饼切成丝,和方便面一起煮着吃,就成了烩饼,也非常美味。

到现在,有时候如果老婆不在家,我就去买一张大饼和几根葱,然后一个人吃的酣畅淋漓。

7

小米饭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现在小米饭,已经成为一种特别养生,也特别养胃的食物了,显得还很高雅,甚至有时候在饭店才能吃到小米饭。但是如果说我这辈子,有什么讨厌的食物,那一定就是小米饭了。

为什么呢?因为一种东西再好吃,但如果你天天都吃,我相信,也会倒胃口的。小时候的主食就是小米饭,那时几乎顿顿都是小米饭,因为我们那个地方产小米,家家户户都吃小米饭。

其实小时候我还是非常喜欢吃小米饭的,尤其是妈妈做的小米饭,非常柔软,很可口。

后来上了初中,因为离家远,就住校。那时候初中的食堂,也天天都是小米饭。但是悲催的是,小米饭的质量非常差,恨不能一口米饭中有十个沙子,而且大都是夹生饭。每顿都是小米饭泡菜汤,连着吃了三年小米饭,把我的胃给吃坏了,那时候我得了很严重的胃病。

家里吃小米饭,学校里也吃恶心的小米饭,这样吃了几年,让我彻底对小米饭产生了厌恶甚至痛恨之心。一直到现在,只要一见到小米饭,我的胃就开始不舒服,所以到现在不管多么好吃的小米饭,我都咽不下去,不喜欢吃。小时候吃小米饭吃伤了。

小米饭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的食物,也是故乡带给我一段痛苦而难忘的记忆吧。

8

方便面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一提到方便面,你可能会有疑问,这怎么能算美食呢?这不是最便宜的食物吗?

是的,现在方便面已经成为最普通、最廉价的一种食物,但是在我小时候,对我们来说却是最昂贵、最美味的食物。记得在中学住校的时候,只有那些家境很富裕的同学,才能吃上方便面,而我们就只有眼馋的份儿,在旁边闻着那个方便面的味道,都在流口水。

后来上了大学,家境也稍微好了一点,方便面成为我们假期以及平时熬夜的标配,饿了就吃一碗泡面。毕业之后,刚参加工作,因为工资低比较穷,那时候也主要以吃方便面为主,我经常去超市买各种各样的方便面吃。

常吃方便面,也开发出了方便面的各种吃法,一开始是泡着吃,后来是煮着吃,再后来煮的过程中我会加入鸡蛋、肠、蔬菜,偶尔还放点熟食,有时还放一些饼丝,所以内容很丰富,也很有营养。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记得那时,每当晚上下班回到宿舍,煮一锅面的时候,都会把同宿舍的几个人馋的流口水。很多年以后,我的那个同事还说,每当一到晚上闻到你煮的面,我们几个就都受不了了,垂涎三尺。

因为那时的磨练,我现在煮一手好面,煮的面非常好吃,能把一锅普通的方便面,也做的特别美味。

从这点上看,我也是一个吃货。

9

刀削面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我喜欢吃各种面,这些面中,最喜欢吃的就是刀削面。

小时候只吃过手擀面,没吃过刀削面。毕业之后到北京闯荡,在前门租房子住,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在我租房子的门口,有一个面馆,做的刀削面特别好吃,长年累月的熬一锅肉汤,在刀削面上一浇,别提有多好吃了。而且非常便宜,记得那时候是两块五一大碗,吃得很饱很爽。在那住了一年多,几乎每晚都来一碗刀削面。

后来搬走了,还会时常回到那个地方,吃一碗刀削面。

再后来回到了家乡,再也吃不到那样的刀削面了。几年之前,偶尔在我家门前的兰州拉面里吃了一盘炒刀削面,特别好吃,非常喜欢。后来会经常去吃一盘炒刀削面。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一直到现在,有趣的是,如果想吃点好的,犒劳一下自己,就去吃一盘炒刀削面。我老婆说,你太好养活了,一盘炒刀削面,就让你觉得自己跟神仙似得。

是啊,虽然都是些很简单的食物,但是里面承载了我很多的过往与记忆,以及童年起就种下的味觉和认知。所以,一生难忘。

10

红烧肉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在这些美食中,最难得的就是红烧肉了。

小时候,吃饺子都很难得,何况是红烧肉。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家里会烧上一块肉,然后大年三十,或者是大年初一的时候,妈妈会蒸一碗红烧肉给我们吃,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几乎就是抢着吃的,一年也就吃这么一次。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后来,慢慢长大了,大姐出嫁了,她在镇上开了一个饭店,非常擅长做红烧肉。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去他家,她给我做了酸菜粉,酸菜、冻豆腐、红烧肉、粉条儿一起炖,吃的别提有多爽,印象中吃的最嗨的一次。

在北京的时候,我在前门租房子,房主和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关系处的比较好。周末的时候,他就会为我做炸酱面和红烧肉,他是老北京人,做的炸酱面特别地道,红烧肉也做得特别好吃。

后来,等我结婚之后,就让我老婆学着做红烧肉,一开始做不好,但是后来越做越好,终于能够做出像样的红烧肉了。所以现在有时候想解馋,就让我老婆做一盘红烧肉。

基本做法就是:把肉切成方块,加入各种调料,炒到七分熟,然后再放上水,老抽着色,加上葱姜蒜和白糖,小火慢炖,炖一个小时左右,把汤熬干,红扑扑、颤巍巍、入口即化的红烧肉就出锅了,绝对是世间美味呀。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提起红烧肉,口水都流出来了。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现在生活好了,经济宽裕了,想吃什么都可以吃到,但是发现,现在喜欢吃的,还是小时候吃的那些东西。

童年的美味,故乡的味道,爸妈的手艺,就这样,融在我们记忆中,伴随我们的一生。

舌尖上的童年,难忘故乡的美食

我是学峰,欢迎来到我的微信公众号:学峰读书会,让思想点亮教育,用读书改变人生,期待您的光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