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萬億存款「不翼而飛」,是誰的原因?

繼消費增速創下15年新低,"消費降級"成了大家紛紛議論的話題之後,存款增速也響起了警報,讓大家紛紛質疑,銀行存款增速創下40年以來的新低究竟是誰的原因,是大家真的沒錢了嗎?還是銀行本身的問題,導致錢流向了其他地方?

銀行萬億存款“不翼而飛”,是誰的原因?

存款增速創1979年以來新低

根據央行數據顯示,今年6月,我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同比增長8.4%,創40年來最低。

事實上,從今年2月開始,存款增速已經連續6個月跌破9%,這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

數據顯示,1978年12月,我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同比增長為6.9%;1979年12月,同比增長18.00%,增速大幅上漲。此後,1979~2014年間,我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同比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

自1979年至2018年這39年間,我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同比增速從未跌破9%。

而2018年2月以來,存款餘額增速均在9%以下。

如今連續半年低於9%,堪稱斷崖式下滑。

與存款增速的整體下滑相比,居民存款增速下滑更嚴重。

從2008年到2018年,短短10年間,居民部門存款增速從18%下滑到7%左右。

今年以來,部分銀行居民存款餘額甚至出現負增長。

今年一季度,四大行和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個人存款中的儲蓄存款餘額均出現負增長,其中,定期儲蓄存款創下2016年有統計以來的新低。

這些,對於中國這樣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場不得不重視的危機。

畢竟,高儲蓄,不僅能為高投資提供基本支撐,還能為防範金融風險提供堅強的後盾。

我們的錢都去哪裡了?

今年以來,1月至7月各項存款餘額分別為167.97萬億元、167.67萬億元、169.18萬億元、169.72萬億元、171.02萬億元、173.12萬億元、174.15萬億元,各項存款餘額同比增速分別為10.50%、8.60%、8.70%、8.90%、8.90%、8.40%、8.50%。

這麼慘的數據,究竟是因為我們本身沒錢了,還是因為錢從銀行流去了其他的渠道呢?

中原銀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對此給出瞭解釋,

"近年來,存款增速放緩已成為銀行業內較為普遍的現象。短短三年間,各項存款餘額的同比增速已從13%以上降至今年的不足9%,這是197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1, 近幾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所放緩,是導致居民存款增速放緩的根本原因;

第2, 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爆;

第3, 隨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居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也在發生變化,這突出表現在,消費升級成為時代潮流,各種慾望滿足的即時性提高,超前消費、攀比消費和借貸消費增加,文化娛樂消費增長較快,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儲蓄率下降等;

第4, 金融脫媒與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使得金融業乃至泛金融業的競爭更加激烈,貨幣基金、理財產品、保險產品、以各類寶寶理財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等,因為金融市場發展帶來的多樣化投資產品備受客戶追捧,都在搶奪著客戶的存款,居民財富多元化的趨勢非常明顯;

第5, 此起彼伏的虛假P2P網絡貸款、龐氏騙局乃至非法集資的屢禁不止,也是對居民存款增長的明顯耗損。"

由此可以看出,並不是大家沒錢了,而是錢都跑向了樓市、消費市場以及理財市場。

除此之外,我們需要注意到的是,這裡所說的是存款增速,而不是存款總量。

從總量上來看,各大金融機構的存款餘額其實並不低,到7月底已經達到了174.15萬億元的高位,比起1978年簡直是天壤之別。

在龐大的基數之下,銀行存款的增速放慢其實是合乎情理的,畢竟增速不可能永遠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專家提示風險:警惕"高槓杆"

居民儲蓄存款下降,是導致存款增速放緩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數據顯示,2018年4月份居民存款大幅下降1.32萬億元,創下單月最大降幅。其中工農中建四大行個人存款較3月末下降9209.86億元,佔存款下降總額的77%。

雖然此後止住了跌勢,但反彈乏力,7月份居民存款環比仍減少0.4%。

而與居民低儲蓄同時出現的,是家庭的高槓杆。

專家表示,當居民高槓杆與低儲蓄並存,這也是一種值得重視的金融風險。

就拿房地產市場火爆來說,作為低儲蓄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投資性購房行為興盛的同時,居民住房個貸也出現了明顯增長,而儲蓄也相伴著減少。

【買房成了一種投資行為,而非剛需】

房地產火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人將買房當做一種投資行為,當做一種增值保值的手段,而不屑於傳統的銀行儲蓄。

與2008-2015年房價波動週期相比,本輪房價上漲週期中,新進入購房者的購房目的已由滿足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為主,向投資性需求為主發生根本性轉變。投資型購房行為佔到一半以上。

數據顯示,投資型購房佔比,今年一季度已達到50.3%,改善型購房佔比也上升到17.8%。

【居民住房個貸增長明顯】

在投資型購房行為興盛的同時,居民住房個貸增長明顯。

銀行半年報數據顯示,國有大行房地產貸款投放規模仍居高不下,尤其是上半年三四線城市的個貸增長明顯。建設銀行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餘額45012.16億元,較去年末增加2881.49億元,增幅6.84%。

中國社科院此前發佈的《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7-2018)》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居民購房抵押率升至50%,已經接近美國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前的水平。該報告還認為,中國家庭在金融機構的負債以消費性貸款為主,約佔居民負債的2/3,大約是經營性貸款的2倍。而在消費性貸款中,以住房貸款為主的中長期貸款佔八成左右。

在房價高漲的情況之下,不少家庭的收入與房價的差距越來越大,導致不少人只能依靠更多的按揭貸款來購買房屋,客觀上也推動了居民槓桿率的升高。

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當高房貸與低儲蓄並存,不得不引起警惕。美國2008年債務危機,就是因為它的居民開始負債。適當的債務率有助於經濟的發展,但是較高的槓桿率和低存款,則意味著抵禦風險的能力在下降,存在潛在的金融風險。

今日話題

你現在還把錢存在銀行嗎?你的錢都去了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