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得選,孩子還會選你們當父母嗎?

身邊好多父母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難管教、不聽話,然後想方設法去改變孩子,卻從來沒想過孩子要什麼,不按照他們的設想就會被貼上不聽話、沒用等標籤。當孩子不聽話時,又有多少父母會檢討一下自己,嘗試著聽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呢?當你拿著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時,你敢不敢問問你的孩子,如果他有得選,他還會選你們當父母嗎?又有多少父母能夠自信地認為孩子一定會選自己呢?

芬蘭的一則公益廣告短片《孤兒院》,一對乖巧的姐弟倆,來到成人孤兒院中,在一名女士的引導下,他們開始面試一組組的父母,可以看到不同的父母的相處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情緒。

前三組家庭看起來都很和諧,而孩子也是臉帶笑容和希望。但第四組家庭的氛圍直接影響到了櫥窗外孩子們的心情,他們臉上的笑容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驚恐和膽怯。

如果有得選,孩子還會選你們當父母嗎?

如果有得選,孩子還會選你們當父母嗎?

家庭的情緒氣氛和父母的行為會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之前就聽過一個小故事:家裡的媳婦厭惡公婆,嫌棄他們髒,不肯讓他們上桌吃飯,就讓他們在廚房蹲著吃。一天,她公公去世了,她就準備把她公公用的東西扔了。她兒子不肯她扔掉,她便問為什麼。然而兒子給了一個令她震驚的答案:不要浪費,留著以後給你和我爸用。這個媳婦才覺得後怕,認為這是報應,從此不再厭惡婆婆,反倒畢恭畢敬地伺候著。

實際上認為是“報應”也不為過,因為這是做父母埋下的種子。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塊鏡子,平時父母的行為和情緒就是一種輸入,仔細地觀察,你能發現你所覺得不聽話、不懂事的孩子身上折射出的很多行為就是你平時有意無意所做的。在你抱怨你的孩子沒有禮貌的時候,你是否想過身為父母的你是不是彬彬有禮;在你抱怨你的孩子不愛讀書,就只會看電視、上網的時候,你是否想過身為父母的你是不是時常放不下你的手機;在你抱怨你的孩子不尊重你的時候,你是否想過身為父母的你是否尊重你的父母了。

如果有得選,孩子還會選你們當父母嗎?

近年來好多親自節目,我們可以看到明星的育兒方式。從《爸爸去哪兒》到《媽媽是超人》,杜江和霍思燕的兒子嗯哼可以說擄獲一大批粉絲,小小年紀那麼會說話,又有主見,貼心有愛,還實力寵媽,是個不折不扣的高情商小男孩。嗯哼這麼可愛又有魅力,離不開杜江和霍思燕的教育。他們尊重孩子,隨時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也願意傾聽孩子的心聲,而且他們從不吝嗇在孩子面前表達對彼此的愛和理解。

如果有得選,孩子還會選你們當父母嗎?

很多父母表面上說愛孩子,但是內心卻根本不尊重孩子。一旦孩子犯錯或者不順意,就會充滿訓斥和不尊重,而孩子則越來越沒有自信,也會不願意親近父母。所以請不要說出那些傷害孩子自尊的話,不要去諷刺他們、不要永遠把別人家的孩子擺在嘴邊來刺激孩子,如果希望孩子未來是成功的、做世界上最傑出厲害的人,那就要去幫助他們,以孩子能夠感受到的舒服的方式,給他們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最最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請不要把自己作為孩子時所沒有實現的願望或想法強加給你的孩子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