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后死後37年沒有被下葬,究竟爲何?只因1個遺願

孝莊太后死後37年沒有被下葬,究竟為何?只因1個遺願

在清朝的歷代中,一提到哪位女性對清朝朝政影響。很多人第一個會想到慈禧太后,但是對皇室貢獻最大的女性,當屬孝莊皇后。她一生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政治才能,扶持了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為清朝的穩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在公元1688年1月27日去世後,她的遺體被停放了37年才入土為安,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封建社會里,即使家境再貧寒,在對待死去的人後事上,也是想方設法讓其入土為安,普通百姓尚且如此,更何況堂堂的皇室貴族。

其實在殯葬的安置方面,

孝莊太后死後37年沒有被下葬,究竟為何?只因1個遺願

大清的祖制也規定,孝莊文皇后死後,應該是和她的丈夫,也就是皇太極共同葬在瀋陽的清昭陵。但是孝莊皇后在臨死前,卻留下了一個讓人意外的遺願:“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可合葬。若別起瑩域,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按照孝莊的遺願,她死後想葬在清東陵,到時候與順治、康熙常相伴。

孝莊太后死後37年沒有被下葬,究竟為何?只因1個遺願

但是這可給康熙出了個難題,假如把孝莊葬在清東陵,整個陵墓的體系就會被打破,清東陵都是帝王的墓。即使你是輩分最高的皇后,也是與帝王有差距的,康熙不敢破壞這一規矩。如果違背孝莊的遺願,康熙心中又很愧疚,因為孝莊對康熙的重要性有目共睹。沒有孝莊可能就不會有後來的康熙。正在康熙左右為難之際,大臣們經過商議,給他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在清東陵風水牆外為祖母修建了一座臨時的建築————“暫安奉殿”,用來暫時停放靈柩,誰知道,這一方,就是37年,即使康熙去世也沒解決。當然難題順理成章的就拋給了後來的雍正帝。

孝莊太后死後37年沒有被下葬,究竟為何?只因1個遺願

而雍正認為,自從孝莊安奉“暫安奉殿”以來,大清國力蒸蒸日上,國泰民安。也許這正是孝莊在天之靈的護佑。於是果斷的決定,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起建陵園,由於孝莊和皇太極的昭陵隸屬於一個體系,而且又位於昭陵的西邊,因此得名“昭西陵”。這樣,孝莊皇后的安置難題,就在雍正手中解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