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率調整後,小規模和一般納稅人選哪個?

自新規從5月1日開始實施後,企業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單就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統一上調到500萬(小規模納稅人的標準是工業50萬,商業80萬,服務業500萬。)。此次國家稅改優惠政策的力度也是非常大的,稅率也下調1個百分點。那麼公司在設立過程中我們該如何選擇呢?是選擇一般納稅人呢?還是小規模呢?

存在分類就存在選擇的問題,除了達到標準必須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外,這些情況也讓納稅人有了一些思考和自主選擇。

稅率調整後,小規模和一般納稅人選哪個?

1、對於沒達到500萬標準的企業他們也是可以可以選擇一般納稅人的,這樣有利於公司後期的發展、壯大,以後可以在招標時有優勢,日後與大型公司做生意的企業,也會主動申請成為一般納稅人。

特別是和一些大型國企合作。對方往往要求你提供專票,雖然小規模也可以代開,但是有時候別人就是感覺拿到你代開3%的專票吃虧了,雖然不含稅都是一樣的。

2、沒有500萬標準,但是公司購進原材料都能取得合法抵扣憑證,而且公司毛利本身低,如果測算按照一般納稅人來算增值稅,實際稅負(實際繳納增值稅/銷售收入)完全可能小於3%,這種情況下,納稅人也會主動申請成為一般納稅人。

3、如果經過稅負測算,有的行業達不到3%,自然就有行業長期超過3%,那麼這類企業,在不考慮其他因素情況下,更多願意選擇成為小規模納稅人。

4、有些企業因為行業特殊,經營成本中本身就有很多無法取得合法的扣稅憑證,比如人工成本佔比較高的行業,人工成本本身無法取得進項稅發票,也不願意成為一般納稅人。

5、還有一些行業上游供應商基本是個人。個人只能提供稅務局代開的增值稅普通發票,無法抵扣進項,但是企業對外就要開具適用稅率的發票,這樣稅負就會很高。這類企業也會情願選擇小規模納稅人。

所以,到底是一般納稅人好還是小規模納稅人好,這個是一個綜合考慮的問題,並不是一個因素決定,要考慮企業自身的情況。有些納稅人,雖然成為一般納稅人後稅負會上升,但是為了拿到更好的訂單,為了和更大型的企業合作,他們也會主動選擇成為一般納稅人,這也是企業的一種經營手段,感覺是在吃虧實質是為了更大的利益。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公司財稅資訊歡迎聯繫我們,中投世紀成立十五年來,一直未企業提供優質的企業託管服務,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