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被毀墓掘屍,孝莊太后爲何如此痛恨多爾袞?

俸添夢話


清朝和碩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是清軍入關最大的功臣,孝莊太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是他八哥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嬪妃,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生母,兩人是正宗叔嫂關係。

但兩人的關係起伏不定,還留下各種流言蜚語,悅史君認為,這跟愛新覺羅·多爾袞的複雜遭遇有關。

明朝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愛新覺羅·多爾袞的父親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去世,母親大妃烏拉那拉·阿巴亥隨即被愛新覺羅·皇太極等親貴逼迫殉葬,愛新覺羅·皇太極成功登上汗位。

愛新覺羅·皇太極在位期間,愛新覺羅·多爾袞不僅榮封和碩睿親王,還多次率軍出征,參與朝政,迅速成長為清朝的重要人物。

明朝崇禎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愛新覺羅·多爾袞在無法完勝大侄子和碩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的情況下,主動提出擁立愛新覺羅·皇太極的九子愛新覺羅·福臨即位,自己擔任攝政王。

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即位後,他的母親孝莊太后被尊為聖母皇太后,愛新覺羅·多爾袞被任命為大將軍。

明朝崇禎十七年,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愛新覺羅·多爾袞率軍入關,順治帝被迎入京師後,晉封他為叔父攝政王。

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順治帝晉封愛新覺羅·多爾袞為皇叔父攝政王。

南明永曆二年,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四月,愛新覺羅·豪格被愛新覺羅·多爾袞下獄殺害,他的側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改嫁愛新覺羅·多爾袞,博爾濟吉特氏也是孝莊太后的族妹。

同年十一月,愛新覺羅·多爾袞再次晉封為皇父攝政王,權力和皇帝已經區別不大。

南明永曆四年,清朝順治七年(1650年)八月,愛新覺羅·多爾袞追尊母親烏拉那拉·阿巴亥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

同年十二月,愛新覺羅·多爾袞去世,順治帝追尊他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以皇帝的規格下葬。

明朝永曆五年,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順治帝追尊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元妃博爾濟吉特氏為義皇后,侄子愛新覺羅·多爾博襲封和碩睿親王,親信大臣也得到重用。

然而,順治帝雖然給了叔叔愛新覺羅·多爾袞這麼多的哀榮,但內心對他的仇恨更強烈,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政敵也紛紛彈劾、攻擊。

同年二月,順治帝剝奪了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所有封號,並將他的墳墓毀壞。

孝莊太后則在順治帝親政後,被上徽號為“昭聖慈壽皇太后”。

現在的結論應該是一目瞭然的,愛新覺羅·多爾袞與孝莊太后的丈夫愛新覺羅·皇太極有殺母之仇,孝莊太后的兒子順治帝與愛新覺羅·多爾袞又有殺兄之仇,更有愛新覺羅·多爾袞多年專權獨斷的屈辱,而愛新覺羅·多爾袞取得的“皇父攝政王”爵位,更是把孝莊太后放在了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

史書中只記載了順治帝對愛新覺羅·多爾袞的瘋狂報復,但悅史君認為,孝莊太后對愛新覺羅·多爾袞的痛恨,恐怕也是不相上下了。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多平臺簽約作者,觀止讀書會發起人,書評人,文學專欄主編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攝政王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被毀墓掘屍,說是孝莊太后痛恨多爾袞似有不妥,恰當一點的應該說是順治帝如此痛恨多爾袞。

順治帝雖然六歲便登基了,但他的皇位卻是用生母孝莊太后下嫁換來的。因為當時皇太極暴斃身亡,沒有留下遺詔,諸王爭位暗潮洶湧,皇長子豪格和皇弟多爾袞是最有可能做皇帝的兩個人。但是在一方權衡之後,為避免內部分裂,自相殘殺,多爾袞提出由年僅六歲的福臨即位,在這種情況下,福臨坐上了龍椅。



再說孝莊太后以下嫁多爾袞以保兒皇位是真是假。順治登基幾個月後,多爾袞率軍入關,佔領北京,他的身份是攝政王,皇帝年幼,大清的實際掌權者其實是多爾袞,那麼年幼的順治其實就是個傀儡皇帝,這種情況在多爾袞死後才得到改善,多爾袞死後一個月,順治親政。

按照當時的政治形勢,31歲的孝莊太后和6歲的幼帝孤兒寡母毫無力量,很難支撐整個大清江山,孝莊皇后要保全自己兒子的皇位,必須找到可以依靠的力量,那便是執掌軍政大權的小叔子多爾袞,這也是清理之中。

另外,滿族有個風俗,就是如果父親死了,兒子可以娶他的庶母,兄長死了,弟弟可以娶嫂子,31歲盛年寡居的孝莊太后改嫁給32歲的多爾袞,也是符合風俗的,但其實皇太極已經禁止了族內相婚。

還有一點就是,在清宮檔案的記載中,多處直接記載著“皇父攝政王”,人們認為,只有孝莊下嫁了,才會這樣稱呼。明朝遺臣張煌言有首詩也是記錄太后下嫁的:“春官作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

多爾袞是在順治七年(1650年12月31日)去世的,當時被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多爾袞死後一個月(1651年1月12日),順治帝親政,二月就開始清算多爾袞的罪狀,抄了他的家,誅殺他的黨羽,削了他的尊號,撤了他的廟享,將他從墳墓中掘出來,砍掉腦袋,鞭屍,說明順治帝對多爾袞是恨之入骨的,之所以如此痛恨,必定是之前多爾袞對他們母子的種種行徑懷恨在心,比如,逼迫孝莊下嫁,在朝廷一手遮天等。


蔡駿


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被毀墓掘屍,應該不是孝莊太后痛恨多爾袞而採取的報復行動。


眾所周知,多爾袞在世時,被封為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榮譽無以復加,權傾朝野,何等的風光榮耀,何等的尊貴,可以說當時的順治相當於一個傀儡皇帝,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被毀墓掘屍,應當是順治憋屈了多年的積怨,利用萬民之口,搜多爾袞的所有罪狀,以洩心頭之恨,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多爾袞權慾薰心,踐踏了順治皇帝的尊嚴


多爾袞在世時,以自己功勳卓著,居功自傲,位高權重,不但一步步封自己為皇父攝政王,上朝時各位朝臣向皇帝問跪拜安後,也要向他跪拜問安,而多爾袞卻不用跪拜順治皇帝,朝中大小事務他都有權定奪,順治在朝堂上時常被掣肘。


而且多爾袞的出行儀狀和皇帝的沒有多大區別,他穿的朝服有八條龍,僅比皇帝的少一條龍,帽冠上為十三顆珠子,僅比皇帝的少一顆珠子,完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最讓順治帝難以忍受的是多爾袞不但獨攬大權,許多事情獨斷專行,從不報備,完全不顧順治顏面與尊嚴,更為可氣的是常以皇父身份對順治耳提面命,頤指氣使,儼然一個“大家長”,有如太上皇!


這怎不讓順治恨得牙癢癢,只是沒有能力扳倒他,不得不忍氣吞聲而已,當他死了,把他挫骨揚灰也不為過!


二、多爾袞濫殺無辜,害死了順治皇帝的親哥


當年皇太極去世,多爾袞和豪格就因為爭奪皇位而結下樑子,兩人各退一步,讓六歲的順治繼位。順治元年四月多爾袞以豪格圖謀不軌,後悔當初沒當皇權為理由,企圖以此謀殺豪格,由於順治皇帝哭泣不食,才得以免去死刑。



但一直把豪格幽禁,幾個月後,豪格就不明不白地冤死在獄中,後來還強迫豪格的福晉做他的妃子。順治皇帝對多爾袞害死自己的同胞哥哥也一直耿耿於懷,這一筆賬也記在了小皇帝的心上。


三、多爾袞娶了孝莊,羞辱了順治皇帝的生母


不管多爾袞和孝莊有沒有真情,孝莊有沒有犧牲自己利用多爾袞保住順治的寶座,甚至他倆是不是真有一腿,坊間都有傳聞,這讓皇帝有個後爹的聲音無論如何也讓順治感到毫無顏面,何況多爾袞還讓順治封他為皇父攝政王,一句皇父叫得心中有多少酸楚,這種羞辱在多爾袞死後討回來,一點不為過!


多爾袞專橫跋扈,位高權重,做事不留後路,得罪權臣,樹敵太多,因狩獵騎馬摔傷後去世,樹倒猢猻散,各路人馬因為政治利益重新站隊排位,於是政敵濟爾哈朗等告發他做有龍袍,圖謀篡位,大逆不道等十多宗罪,正中了順治帝下懷,於是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被毀墓掘屍,斬首,鞭屍。



多爾袞生前風光,死後受辱,令後世之人唏噓不已!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1650年12月多爾袞在狩獵時墜馬去世,隨後以皇帝之禮下葬。但是兩個月後,順治宣佈了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奪去了多爾袞的一切封號,然後對多爾袞進行了掘墓鞭屍。而孝莊太后對於順治帝的這一決議並不反對,如此看來也就是默許了。那麼為什麼孝莊太后也是如此痛恨多爾袞呢?在我看來有以下幾點。



朝廷內部的黨爭

多年的宮廷生活讓孝莊具有了極強的政治手段,多爾袞生前黨羽眾多,而且權勢熏天,根本沒有辦法撼動多爾袞的地位。所以孝莊母子忍氣吞聲。

但是到了多爾袞去世之後,其黨羽依然遍佈朝中,而且我行我素。為了順治帝能夠徹底的親政,必須要來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打擊這些多爾袞生前的黨羽,尤其是阿濟格為首的多爾袞殘餘勢力成為了打擊對象。



於是孝莊命順治利用多爾袞生前打壓的朝臣率先發難。以濟爾哈朗為首的人聯名上書,請求懲辦阿濟格,隨後有勇無謀的阿濟格被拿下。

朝中的大臣們由此看清了局勢的走向,為了向順治帝效忠,所以紛紛請求懲治多爾袞。瞬息之間朝政風雲變幻,開始了懲治多爾袞案件。孝莊和順治因此掌握了朝廷大權,團結了朝臣。



多爾袞妄自尊大,有不臣之心

誠然是多爾袞把孝莊和福臨扶上了太后和皇帝的位置。但是後來多爾袞獨掌大權。根本不把孝莊母子放在眼裡,對自己一步步的加封。

順治三年多爾袞加封皇叔父攝政王,並且把順治的信符由宮中拿到了自己的府上。順治四年,多爾袞取消了對順治的行禮。順治五年,多爾袞加封皇父攝政王,並且把所用的一切禮儀排場之事都提升到了帝王的規格,隨意任免官員,任人唯親。種種的一切都在提示著孝莊母子,多爾袞可能會行僭越之舉。

因此孝莊也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對多爾袞也早已沒有了當年扶助的感激之情。



多爾袞和孝莊的緋聞

當時種種的傳言說多爾袞和孝莊有私情,兩人甚至在皇太極時代就已經私通了,不論事實真假,這種緋聞的穿出,孝莊更不可能對多爾袞有好感。

當順治決定對多爾袞進行掘墓鞭屍之時,孝莊為了避嫌也好,還是痛恨多爾袞也好,更不可能對順治鞭屍多爾袞阻止。



孝莊照顧兒子福臨的感受

在多爾袞時代,母子二人仰望多爾袞鼻息,朝中大小事務都由多爾袞決斷,兒子順治除了表面上的皇帝稱號以外什麼都沒有,所有的一切都由多爾袞壓制。

順治五年時,多爾袞不顧順治意見除掉了豪格,並且把豪格的兩個老婆霸佔。

所有的事務多爾袞獨斷專行,根本不會顧及順治的感受,當多爾袞去世之後,順治壓抑了多年的情感爆發也在情理之中,孝莊當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過去了。


我是越關


將多爾袞挖出來鞭屍的並非是孝莊太后,而是順治帝福臨。為什麼順治帝恨多爾袞,其中的恩怨就比較複雜了。

多爾袞生前乃是大清實際掌權的皇父攝政王,而死後成為了被開棺鞭屍的罪臣。當年清軍入關,多爾袞絕對是一大功臣,順治帝能夠即位也是他擁戴扶持的結果。福臨在北京即位成為大清皇帝,但是依舊不是中原之主。

滿洲貴族進駐中原後,強迫漢人剃髮易服,強行圈佔漢人的房屋和田地,將漢人捉來充當奴隸。彼時全國上下到處都是抗清運動,全國各階層都掀起了暴動。滿清面對的的最大障礙就是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多爾袞集中手中的精銳部隊,付出了重大代價才奪取了潼關,李自成戰死。此後,張獻忠亦戰死沙場。

這時候的多爾袞在大清皇族之中的威望如日中天,順治帝將其封為叔父攝政王。身居高位手握重權的多爾袞依舊不滿足,對於自己的陣敵多方打擊,在公開場合直接懲治了一些滿清貴族的不法行為,招致了滿清貴族的憎恨。

順治帝對多爾袞日益跋扈的個性越來越無法忽視。當初多爾袞本想支持福臨繼位,這對孤兒寡母比較好控制。他在朝中不是皇帝卻勝似皇帝,甚至出現了他在入朝之時諸臣跪迎的場景。多爾袞的睿親王府更是豪華壯觀,大有和皇宮相比的趨勢。當時的百姓都在紛紛議論,多爾袞的王府的豪華奢侈已經超過了皇宮。在這樣的重壓之下,順治帝對多爾袞的厭惡越來越深,只是暫時只能忍在心中。

當年一起扶持順治帝極為的索尼、鰲拜、遏必隆等大臣,因為多爾袞紛紛被罷黜,他們一直等待著有朝一日可以報仇的機會,一旦多爾袞的清算開啟,必定一觸即發。

多爾袞在權力的巔峰突然暴斃,終年僅38歲。擺脫了攝政王控制的順治帝終於得以親政,當時的他不過是個十四歲的小孩,但是終年累月對於這位皇父攝政王的恨意已經忍不可忍。他在親政之後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清算多爾袞的罪名。

因為在他的童年之中,母親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的曖昧關係讓他無法忍受,特別是多爾袞曾經殺死他的大哥豪格,在順治帝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可能是上天可憐這個小孩,讓多爾袞早早就死了,不然順治帝必然要在多爾袞的控制之下活大半生。

順治帝首先要追責的就是尚且活著的多爾袞的兄弟身上,正如多爾袞殺死他的哥哥一樣,多鐸死的早,阿濟格則被順治幽禁並且抄家,十個月之後阿濟格就被賜死了。而多爾袞則是被削去了爵號,不僅僅從太廟之中撤出了多爾袞的排位,還包括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的排位。他還命人將多爾袞從墳墓裡面挖出來鞭屍,這一系列的懲罰手段,反應出順治心中多年的憤怒和陰暗。

多爾袞的機智多謀讓他在生前站在了大清王朝的最高處,獲得了卓越的政治地位。但是隨著順治帝的成熟,他和皇帝之間微妙的君臣關係註定了他死後的悲劇。亂世需要手段強硬的能臣,多爾袞做到了,只是他的功勞,在國家安定之後,順治帝就不想再去回憶了。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對於多爾袞被毀墓的事情,可能大多數人猜測的就是孝莊太后對多爾袞不滿,所以在其去世後,對其恨之入骨,才會掘他的墓。其實真正恨多爾袞的不是孝莊太后,而是她的兒子順治帝。多爾袞到底做了什麼,讓順治帝這樣恨他。

當年皇太極一下去世後,順治只能硬著頭皮登基,當時的他只有六歲,自然是沒有能力執政,而此時的多爾袞在朝廷內部權利比較大,是他一直輔佐著順治理政,按照常理來說,順治感謝多爾袞還差不多,但是當其多爾袞去世後,順治居然讓其死都不得安寧,他們兩人生前發生了什麼?順治帝居然會這樣恨一個人。

一、多爾袞想篡權

剛開始的時候,順治很感謝多爾袞,於是給其封爵加俸祿,甚至給他很多的特權,讓其當攝政王,正是因為太尊敬多爾袞了,導致其開始無法無天。

當年多爾袞在冒頂上安了十三顆珠子,僅比皇帝少一顆。穿的衣服則是八龍服,也是和皇帝在服裝上相差甚小,在收入上多爾袞也比其他親王多,住的地方豪華無比,僅次於皇宮。

當時多爾袞的權利確實是足夠大,每天大臣不僅要給皇帝請安,還要給多爾袞請安,就包括批閱奏摺這種事情,多爾袞都要參與進去。

看著多爾袞的權利如此大,順治帝自然心理不舒服,可是又沒有辦法,只能心理給他記著這筆賬,打算等到時機合適就將所有拿回來。

二、與孝莊走的近

當年皇太極的去世很突然,因此很多事情還沒定下來,當時朝廷中有兩人權利比較大,一個就是多爾袞,另一個就是豪格,雙方勢力都不小,不過之後多爾袞站到了順治這邊,選擇讓其當皇帝。

孝莊皇后作為順治的母親,自然想盡辦法幫著自己的兒子坐上皇位,等到順治掌權後,孝莊開始和多爾袞聯繫密切,當然最主要的就是希望多爾袞能多幫幫順治。看著母親這樣低三下四的求多爾袞,順治帝早就看在眼裡,心生報復。

之後當多爾袞在狩獵中去世,順治皇帝得到這個消息時候非常傷心,為了表達對多爾袞的尊敬,順治帝帶著很多大臣來到五里外迎接他的屍體,在其去世後還封其為宗義皇帝,這是極高的榮譽。

原本以為事情就這樣瞭解,卻不料在多爾袞死後的兩個月後,其部下一個人爆料多爾袞生前的所作所為,說是私藏龍袍,早就想當皇帝,並且在吃住上早已達到皇帝的標準。順治帝考證後,覺得情況屬實,於是掘了他的墓,還將屍體挖了出來。

其實順治帝有多重方法懲罰多爾袞,比如撤銷他的封號,收回以前給他的俸祿,但是他卻選擇了將其鞭屍,可見在他心理多恨多爾袞,才會一下把心裡的不滿釋放出來。


奇點歷史


孝莊太后與攝政王多爾袞的“戀情”,更多的出自戲說,實則未必如此。不是孝莊太后有多“痛恨”多爾袞,而是順治帝福臨要清算多爾袞了。

多爾袞:地位到頂峰了!



多爾袞,身份尊貴,地位顯赫,又兼多重光環。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兒子,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弟弟,是孝莊太后的小叔子,是順治帝的叔父兼攝政王,還是滿清八旗之一的正白旗旗主……

攝政王,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地位節節攀升,榮耀無以復加……

多爾袞:激烈皇位爭奪

哥哥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本想自己當皇帝,怎奈皇太極的大兒子肅清王豪格,成為皇位爭奪戰的勁敵。兩相PK之下,難分勝負。



於是,多爾袞退而求其次,擁立一個“中間人”皇太極九子6歲的福臨為帝,即順治帝。小福臨,成為滿清貴族集團這兩股勢力的暫時平衡點。

多爾袞不當皇帝,豪格也不當皇帝,雙方暫時達成了“和解”。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小福臨及孝莊太后母子意外的成為最大贏家。

小福臨即位後,因年齡太小,由攝政王多爾袞輔政,群臣共扶。後來,多爾袞陸續打壓肅清王豪格勢力,剪除異己,逐漸掌控了朝政大權,成為滿清王朝實際上的最高掌權人。



多爾袞因戰功卓著,榮譽不斷加身;因獨攬大權,行事猶如皇帝。當初多爾袞扶幼小的福臨即位,就是因為弱小自己好控制,扶一個“傀儡”。

多爾袞打壓其他貴族,凡事不經過皇帝,自己獨斷專行,而且穿皇帝服飾,出入都要大臣跪地迎送,其實就是實際上的立皇帝了。(順治帝福臨只是坐在龍椅上)。

隨著順治帝不斷長大,對這位皇叔也越來越不滿,矛盾也逐漸加深。多爾袞還經常會對順治帝耳提面命,儼然“大家長”作風,凡事都要替順治帝做主,順治帝不甘成為“擺設”,對叔叔多爾袞的痛恨愈演愈烈。

多爾袞:“霸佔嫂子”?

說多爾袞與孝莊太后有“私情”,多是出自戲說或影視劇。傳言“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小叔子霸佔了嫂子,還有說多爾袞與孝莊本有感情,叔嫂之情等等,權當戲說聽聽罷了,不足為信。



首先,多爾袞有幾十個老婆,美色大把,要什麼樣女人都有,犯不著觸雷。其中有漢人、朝鮮人,據說他還將失勢後的大侄子豪格的老婆納為自己的福晉。



其次,多爾袞與孝莊太后之間,縱然叔嫂關係會“顯得親近”,甚至“鬼精”的孝莊太后會主動和多爾袞打好關係,也只是出於政治交換。

其三,榮譽加身的多爾袞,也不會為了一女人,自毀“偉岸形象”。畢竟封建時代君臣有別,名義上多爾袞還是臣,霸佔皇嫂這種遭人唾罵的事兒,有政治眼光的多爾袞也不會幹。

其四,多爾袞與孝莊太后的傳言,多半是失勢的政敵們抹黑,或者是遭到壓迫的漢人仇恨滿人的言辭。民間瓦舍評書,添油加醋,津津樂道,也就流傳開來了。乾隆帝是漢人的“意淫”流言,如出一轍。

多爾袞:死後大清算!



所以,當多爾袞死後(一說墜馬而死,一說暴斃),順治帝先是裝模作樣的追封多爾袞為皇帝“清成祖”,歌功頌德一番。僅兩個月後,順治帝就多爾袞展開了大清算。

多爾袞權勢太重,跋扈專斷,早已引發眾人嫉恨。那些被多爾袞壓制多年的其他貴族們,見多爾袞一死,又看到了重返政治舞臺的希望。不用順治帝出手,這幫壓抑已久的貴族們,一人一口吐沫也會淹死多爾袞。

所以結果是,群臣列舉多爾袞多款大罪,順治帝撤銷“清成祖”帝號,罷黜一切爵位和封號,抄沒家產,而且掘開了多爾袞華麗的墳墓,割下頭顱,鞭屍洩憤,暴屍示眾。

從順治帝掘墳鞭屍多爾袞來看,孝莊太后不僅沒阻止,而且是默認的。所以,孝莊太后與多爾袞之間,多是政治上的相互利用,多爾袞沒價值了,也就從神壇跌到了地上。



多爾袞,其實是清朝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他攜小福臨順治帝遷都北京,掃平國內叛亂勢力,鼎定大清江山,對滿清來說功不可沒。

可惜功高震主,權大眾嫉,多爾袞的下場,只是滿清貴族集團內鬥的一個犧牲品。


峰子奇觀


現在人們說到多爾袞也總會提到多爾袞和孝莊皇后,大部分人因為現在電視劇的侵襲,都認為這兩人互相愛慕,彼此感情極深。其實上這些都是臆想出來的。



並不是孝莊如何痛恨多爾袞,而是順治帝對他一直以來的厭惡與憎恨。多爾袞這個人極為貪權、縱慾,若是他真的愛孝莊,府裡就不會有十幾個妻子,還不算他納入府的朝鮮女子及漢族女子。他後來甚至還把豪格的妻子,強奪入府,說他愛上孝莊這個可能極小。就算他和孝莊有一腿,也絕不是因為看上孝莊了,而是兩人的關係都是帶著明顯的政治交換味道。 多爾袞,原名愛新覺羅多爾袞,是清太宗努爾哈赤的十四子,清太祖皇太極的弟弟,順治帝的叔叔。多爾袞一生獲得了無數榮耀,天命十一年被封貝勒,後因功得封號”墨爾根戴青“,同時成為八旗之一的正白旗旗主,後又被封和碩睿親王。皇太極死後,擁立皇太極第九個兒子,也就是孝莊的兒子福臨登基,成為攝政王。滿清入關之後,定都北京,多爾袞的權勢愈發強盛,從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一路封到了皇父攝政王。



多爾袞英年早逝,年僅38歲就死了,史書上說,他去關外狩獵時,不幸落馬跌傷,最後病重不治身亡。他死後,順治帝追封其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但多爾袞下葬兩個月後,這個封號就被廢除。多爾袞自己,也被廢除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的諡號,還被掘墳鞭屍。《韃靼戰紀》中記載說:”順治帝福臨命令毀掉阿瑪王(多爾袞)華麗的陵墓,他們把屍體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他的雄偉壯麗的陵墓化為塵土。“ 這樣一個為滿清建國立下漢馬功勞的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死後卻非常悲慘,到底是什麼讓這個清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大清入主中原,論功績應為第一的人落得這麼一個生前榮耀,死後屈辱的結果呢。



    究其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順治帝對他一直以來的厭惡與憎恨,多爾袞倚仗自己的權勢在順治面前作威作福。《湯若望傳》說:”他穿的是皇帝的服裝。“順治帝自己也回憶說,”那時墨爾根王攝政,凡是國家的大事,朕都不能參與,也沒有人向朕報告。   2、“處處壓制順治,將自己放在皇帝上的位置上。倚仗權勢,肆意亂為,他不嚴於律己,謹慎行事,反而氣焰囂張,從沒把順治這個皇帝看在眼裡。因此多爾袞一去世,順治帝只是象徵性的給多爾袞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但僅僅兩個月後,就在對多爾袞的清算中廢除了。   3、多爾袞縱慾好色,妻妾不僅幾十人,還不括朝鮮和漢族女子。在自己權勢愈大後,他對自己當初與自己爭奪皇位的豪格極為不滿。一抓住機會就立馬殺了豪格,他強令豪格的福晉博爾濟錦氏做他的福晉。這樣的行為,引起了眾人極大的不滿,尤其是豪格的舊部。 4、多爾袞是輔政大臣,其權利堪比過往任何一個朝代的宰相。多爾袞掌控朝政期間,也利用自身的權利牟利,比如他任意揮霍國家財物、隨意升降官員官職、讓自己的弟弟輔政叔王、妄自尊大搶奪別人的戰功,等等人生得意就會飄起來,多爾袞也不例外。將朝中一干大臣都不放在眼裡。因此他死後,導致群臣一擁而上,尋找各種罪責,安放在他的身上。 順治帝連藉口都不用找,大多數人就為他尋找好各種罪責,使得多爾袞死後,英名受辱。


歷史黑白灰


是順治下的御旨,不是孝莊太后,而且,順治在世時與孝莊太后的關係差得可以。順治十四歲親政,他在朝堂上的手段,成熟、狠辣。聖旨不是隨便下的,何況孝莊太后沒有垂簾聽政過。多爾袞的悲劇下場,全由順治一手謀劃。

這個問題很好解釋,看清朝以前的歷史就行。歷史上,沒有專權大臣有好下場的。大概規律如下:


創業初期,領導和下屬稱兄道弟,許下海誓山盟。創業成功後,先封賞、再挑刺,最後滅掉。守業開始後,有爭位經歷的新皇帝,打壓昔日敵對勢力、殺兄、殺臣。如果皇帝年少即位,權臣便會自然出現。等到皇帝有了自主意識,殺權臣,以儆效尤。

歷史上,創業前的功臣和守業時的權臣下場必定悲慘,雖然理由多種多樣,但多數是附加之罪。

產生這些罪過的源頭只有一個——僭越皇權。家天下的國家政權,一家之主頻繁受別人指指點點,這種憋屈是個人都忍不了,莫說皇帝了。

大原因說過,再提幾個小原因:

1、多爾袞攝政以來,強權排除異己。對自己所代表的兩白旗利益,能偏袒就偏袒。長期獨斷專行,樹敵眾多,造成死後對手成群結隊反撲,上奏其罪狀。

2、和孝莊太后關係不清不楚,隨意出入後宮,還以皇父自稱。(順治跟孝莊關係不好也有這個原因)

3、活著的時候是一把手,死後還以帝王禮儀入葬。稱成宗義皇帝,製作八卦黃袍。大臣用帝王禮儀和諡號,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專權了,是名副其實的自稱皇帝。並且正妻博爾濟吉特氏也被冠以皇后稱號。其母阿巴亥諡號也為皇后。(阿巴亥去世前只是努爾哈赤的妃子。)

4、皇家玉璽不放皇宮,放在自己的睿親王府。(此不可考)

多爾袞死後的淒涼,是歷史註定。法理上,不是宰相而使宰相之責,便視為專權。明清兩代沒有宰相,皇帝獨大。多爾袞死後諡號為皇帝,權臣做到這份上,也算曆史少有。多爾袞攝政的那些年,他有足夠的實力廢掉順治自立為王。但他沒有那麼做,這也為他後來的悽慘埋下了伏筆。權臣想有善終,篡位是最好的方式。比如王莽。


王老四他大舅


多爾袞被毀墓掘屍,是順治下的旨,這也不是孝莊太后在幕後指使操控,所以跟孝莊太后沒啥關係,也就談不上孝莊太后有多恨多爾袞了。而順治皇帝由先前對多爾袞的極致推崇突然轉變為狠下死手,也絕非是因為痛恨那麼簡單的。

政治上從來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衡量政治人物的行為,最大的標尺只有利益。所謂的意氣用事,所謂的感情衝動,在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面前,是永遠不會出現的,他們所考慮永遠都是本集團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政治人物所要上演的戲碼,絕對不是狗血劇,也不會是肥皂劇,更不是言情劇,只能會是血淋淋的現實劇。

受很多影視劇的影響,現在人們固有印象中,多爾袞、孝莊太后、順治皇帝之間的故事,說不清、道不明,剪不斷、理還亂,反正就是愛你愛得死去活來,恨你恨得咬牙切齒那種,實際上呢,如果真是這樣膚淺,大家就不用去讀史書,都去看清宮劇得了。

還是來看下多爾袞身上發生的那些事兒。

愛新覺羅·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而賓縣老城),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努爾哈赤休棄袞代皇后富察氏,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就此上位,多爾袞也因此地位提升。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慈去世,阿巴亥被逼殉葬,多爾袞被封為貝勒,當時他年僅15歲。天聰二年(1628年),多爾袞因跟隨皇太極出征蒙古察哈爾部有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同時正式成為正白旗旗主。之後的多次征戰中,他又多次打敗明軍,獲得皇太極的賞識。

天聰九年(1635年),多爾袞在征戰中獲得傳國玉璽,呈獻給皇太極,第二年,皇太極稱帝,多爾袞被封為和碩睿親王,當時在六王中位列第三。崇德二年(1637年),多爾袞又進軍朝鮮江華島,俘虜朝鮮國王家屬。

崇德三年(1638年),多爾袞被皇太極任命為“奉命大將軍”南征明朝,立下戰功。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明清松錦大戰中,多爾袞更是立下卓越戰功。這一戰,先是由多爾袞、濟爾哈朗等為首,后皇太極親臨前線增援,最終明軍慘敗,洪承疇被俘投降,祖大壽率部投降,明朝山海關的據點除寧遠外基本丟失殆盡。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猝死,皇太極長子豪格與多爾袞成為皇位的最有力競爭者。當時多爾袞擁有兩白旗,正紅旗、正藍旗和正黃旗中也有部分人員支持他,而豪格擁有兩黃旗自然也是毫不相讓,鑑於自己未能夠擁有絕對實力登頂,同時也是為避免八旗內亂,多爾袞退而求其次,擁立了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登基,改元為順治。之後,多爾袞和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同為輔政王輔佐新皇,權力得以進一步鞏固。

顯然,多爾袞這次選擇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因為他有著高瞻遠矚的格局,而是因為滿清內部複雜的政治局勢以及其本身實力所決定。多爾袞雖然沒有做成皇帝,權勢卻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之後,他逐步肅清了豪格的勢力,造就了一家獨大的局勢。

順治元年(1644年),被封為攝政王的多爾袞,再次授封為大將軍,率領清軍入關,進兵中原,開始逐鹿天下。同年,吳三桂邀請清軍入關協助,乘著吳軍與李自成軍隊在山海關外大戰雙方損失極為慘重時,多爾袞所率清軍乘機而起大敗李自成軍隊,順利進入北京城。

當年順治帝進入北京城,正式遷都於北京,多爾袞被封為叔父攝政王,並建碑紀功,從此多爾袞可以說是權傾朝野。順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軍隊基本被肅清後,多爾袞晉升為皇叔父攝政王,滿朝文武、王公貴族見了他,都是要“列班跪送”,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順治三年(1646年),多爾袞所用儀仗的種類與皇帝等同,就連各種皇帝璽印他都拿回府邸中收藏備用,簡直就是差一個皇帝稱呼了。順治四年(1647年),多爾袞允許不用向順治帝行禮。順治五年(1648年),多爾袞再一次晉升,成為皇父攝政王,除了沒有皇帝稱號外,他的所有一切,基本上已經和皇帝沒有兩樣。

正當多爾袞權勢達到頂峰時,意外發生了!

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前往古北口外行獵,不慎墜馬跌傷,不久後逝世於古北口外喀喇城,當時年僅為三十九歲。順治皇帝為之震動,追封了他為“清成宗”,並按照皇帝禮制安葬了多爾袞。

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多爾袞正宮元妃博爾濟吉特氏被尊為義皇后,多爾袞沒有子女,由豫親王子多爾博為後襲承親王,他幾位近侍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賞。

然而只是一個月後,即多爾袞去世兩個月後,順治八年(1651年)的二月,多爾袞被宣佈十四條罪狀,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這之後,雖然也有為多爾袞“平反”的聲音,然而最終都是讓提議者付出不小的代價,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位多爾袞平了反,恢復了他睿親王封號,並評價其為“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從此才有了定論。

值得玩味地是,多爾袞剛去世時,順治皇帝頗為震驚,還親自到東直門外迎接多爾袞的靈柩,並給予了各種追封,連葬禮都是風光而隆重,為什麼只是過了兩個月之後,順治皇帝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轉變呢,期間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呢?

首先地,多爾袞殉葬後,就有人出來告發,這個“有人”還是多爾袞生前的親信心腹人員蘇克薩哈、詹岱等人,他們聽聞多爾袞早前為自己所準備的下葬品不符合禮制,已經超越本身應有規格,有謀反的嫌疑。緊接著,多爾袞先前的政敵們也都站出來了紛紛揭露多爾袞的罪行,罪名各式各樣地都有,不管是捱到得邊挨不到邊的,還是做過的沒有做過的,所有的鍋都讓多爾袞背了。

不久後,多爾袞的胞兄阿濟格被撤職議罪幽禁,並於第二年被處死,除宗籍。先前被多爾袞打壓的兩黃旗貴族地位得以提升,兩紅旗的權貴們也是獲利不少,多爾袞所掌控的兩白旗當權者倒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懲罰,權力大為削弱,然後就是針對多爾袞的一系列雷霆手段了。最為重要的,順治皇帝乘機將正白旗收歸到了自己手中,外加上先前的兩黃旗,從此也就有了上三旗的說法。

很是顯然的,多爾袞這次死後清算,完全就是滿清上層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後的利益重新分配,一次推到重來的洗牌,既得利益集團之間的默契配合,也許還夾雜著些私人恩怨,公報私仇也是有的,然而最為重要的還是各方勢力角逐後以實現各集團的利益最大化。

從結局來看,從中得到最大受益的是順治皇帝,多爾袞生前痛恨過這個將所有權力攬在懷裡等同於皇帝的“皇父攝政王”,而等到多爾袞突然去世,順治皇帝可能還會“沒事偷著樂”,畢竟地,擺在他面前的可是一塊巨大的利益蛋糕,誰能抵擋得住這個誘惑呢?

還是套用《大話西遊》中的一句臺詞:“這下,大家都滿意了吧!”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