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努點力,你連書都讀不了之閱讀的藝術與層次

不努點力,你連書都讀不了之閱讀的藝術與層次

讀與聽總給人一種誤解,就是我們作為讀者和聽眾是毫不費力的,最起碼與寫和說比起來,我們似乎更被動一點。但事實卻是,如果我們不主動,不費力,我們根本讀不好一本書。

本文算是我最近讀《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第一篇筆記。最近讀完書想寫總結的時候總是感覺無法準確得抓住一本書的重點,或者記不起作者都講了些什麼內容。我覺得這不應該是好好讀完一本書的正常狀態,於是買了這本書,希望能有所幫助,也希望我這份筆記能對我的讀者們有所裨益。

為了更好得說明寫與讀的關係,書中用傳球做比喻,寫作者好比投球手,他的責任是把球拋出去,而且是儘可能得讓這個球好接一些。閱讀者就像捕球手,他的任務就是接住球,儘可能得接住各種球。在整個過程中,投球手與捕球手都應當是打起十二分精神,積極主動得互相配合來完成球的傳遞,而沒有主動與被動之分,有一方不主動,這個球可能就接不住了。當然硬要說被動的話,就是那隻球了。

閱讀的目的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為了獲得諮詢,一類是為了提升理解。前者通常指的是閱讀報紙,雜誌,或者用手機來查看一些新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幾乎不需要費力去接收其中的信息。而後者一般指的是一些艱深的文字,比如專業書籍,科普書籍,歷史觀的書,難懂的小說等等,這種情況下,我們總是需要傷一點腦筋來理解書中的內容。

從閱讀的方法上來看,閱讀就是學習,而寫學習也分為兩種,一種是指導型的學習,一種是自我發現的學習。它們的區分就在於前者是在老師或者旁人的指導下進行,而後者是我們獨立得閱讀。

本書旨在於幫助走出學校之後想要繼續通過閱讀來提升自我的人群。所以這本書的內容也是關於我們個人如何在沒有任何人幫助的狀態下閱讀一些需要理解,需要傷腦筋的書。

不努點力,你連書都讀不了之閱讀的藝術與層次

閱讀的層次共分為四層,每一層的內容和要求都包含在高一層中。這四層分別是

基礎閱讀

檢視閱讀

分析閱讀

主題閱讀

處在基礎閱讀層次的人通常的問題是“這個句子在說什麼?”,他們通常會因為生字或者詞彙而沒有辦法理解一個句子的意思(這裡的意思指的是最淺層的意思)。而我們的大多數基本上在初中階段已經可以熟練的掌握基礎閱讀。

檢視閱讀的特點在於強調時間,它要求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一本書的重點。這個層次的典型問題是“這本書在談什麼?”

分析閱讀就如它的字面意思一樣,重點在分析理解。可以說是在無線的時間,儘可能得咀嚼與消化一本書,直到這本書成為我們自己為止。

主題閱讀指的是系統化的閱讀,針對一個主題之下的多本書進行比較,分析。這是所有的閱讀活動中最有收穫的方式。

因為我們中的大多數已經掌握了基礎閱讀,我就不再介紹這方面得內容。不過這一節有個觀點我想寫在這裡。

一個人文素質優良的高中,就算什麼也沒做,也該培養出能達到分析閱讀的讀者。一個優秀的大學,就算什麼也沒貢獻,也該培養出能進行主題閱讀的讀者。

這本書是一位美國學者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所著。在我看來,今天我們的高中,大學依然沒能做到這一點。最起碼我自己到現在也不能熟練得分析閱讀,更不用說主題閱讀。我們中的很多人是在讀了幾年研究生之後,才能做到主題閱讀。中小學十二年,大學四年,研究生又好幾年。我們幾乎要用二十年的時間來學習如何閱讀。就如作者所說,這不合理。更不用說,有些人經過了這二十年,也不見得能真正得學會如何閱讀

不努點力,你連書都讀不了之閱讀的藝術與層次

檢視閱讀也是比較好達到的一個層次。這種閱讀也分兩種,一種是有系統的略讀,一種是粗淺的閱讀。

有系統的閱讀的目的是看一本書到底值不值得讀。它的步驟如下

1.看書名,序,跋

2.研究目錄

3.有索引的話檢閱一下

4.出版者

5.挑幾篇看一看

6.隨意翻一翻

在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做完上述步驟之後,我們要知道我們是否應該繼續花時間和精力來讀下去。或者說,我們可能現在不需要讀這本書,但我們瞭解的信息可以幫助我們在以後需要得時候想起來還有這麼一本書可以作為參考。

粗淺的閱讀意思是面對一本書,先從頭到尾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直接跳過,而不必在不懂的地方,一直死磕,那樣只會浪費時間,妨礙我們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需要理解書中百分之五十的內容就可以了,剩下的工作可以交給分析閱讀。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閱讀速度的問題。畢竟是檢視閱讀,我們需要在短時間裡把書通讀一遍。影響閱讀速度的最大因素在於逗留和倒退。

當我們的眼球從左到右移動的時候,中間是有幾次停止的。我們的眼睛決定了我們只能在眼球停下來的時候才能看清東西,只不過通常這個停止的時間都很短,短到我們意識不到。而閱讀文字的時候,我們總是不自覺得逗留,一逗留浪費的時間就多了。所以我們要儘可能得縮短逗留的時間或次數。這裡我們不必要擔心眼球停下來太短讓我們看不清字,因為我們的眼球停下來那一刻,我們已經接收到了完整的信息。

而倒退是指我們總會下意識得往回看。比如我們經常會看了兩三行之後倒回去,或者一行看完又瞄了一眼。這對時間也是極大的浪費。

解決的辦法就是用筆或手指帶著眼鏡讀。用筆尖抵著書,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一行一行不停歇得移動,眼睛隨著筆動,就會減少逗留和倒退的次數。剛開始可以讓筆動得慢一點,慢慢適應以後,可以不斷加快筆得移動,或者適時調整筆得移動速度。因為並不是讀的越快越好,我們的閱讀速度應該“慢不該到慢得不值得,快不該快到有損於理解。”

不努點力,你連書都讀不了之閱讀的藝術與層次

本文開頭提到,我們的閱讀應該是積極主動的。作為一個積極主動的讀者,我們應該對自己有所要求。

第一個要求就是我們在閱讀之前必須提出的四個問題:

1.整體來說,這本書談了什麼?

2.作者在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這四個問題雖然簡單,確是我們必須要好好得讀完這本書才能回答的,所以能夠調動我們閱讀時的積極性,不至於睡著。

另一個要求就是做筆記,每個人都有自己做筆記的的習慣,這裡我就不做介紹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做筆記的重要性,但往往在閱讀專業之外的書時就忘了這個要求。對於我這種珍視書的人,更是不願意在上面也一個字。

與君共勉。

下一篇文章見。

早安!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給你的小夥伴,不喜歡的話,請在下方默默點贊。

如果你想看到更多有深度的文章,請關注我,我會經常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