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赴台后为什么没有为难阎锡山,而为难了小诸葛白崇禧?

范东臣





蒋介石是个很厉害的人,厉害之处在于能整合各种资源,国民党的人能为己所用,北洋军阀们也能为己所用。

阎锡山、白崇禧是军阀派里的佼佼者,两人后期紧紧跟随蒋介石,但到了台湾后,阎锡山没有受到更多刁难,而小诸葛白崇禧过得很不如意,最后还死得不明不白。

这是为什么呢?

1、狡猾的阎锡山,与蒋正面对立只有一次



北洋时代,军阀割据,各自为政,阎锡山作为晋系军阀,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股势力,蒋介石是看在眼里的。能积极争取过来,绝对是一件美事。

于是,阎锡山在1927年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这顶帽子看似不小。

官职给了,接下来就得干活了。

第一个大活就是讨伐唐生智,阎锡山干得很卖力,因为蒋介石又送了一顶“国民党海陆空副总司令”的帽子。

唐生智被干败,同时,阎锡山发现自己的权利真的有限。



当得知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汪精卫联合倒蒋时,阎锡山感觉有戏,也加入了进来,于是名震中外的“中原大战”发生了。

但结果是军阀联盟败了,因为张学良支持了蒋介石。

这不得了,这让阎锡山觉得蒋介石实在厉害,从此再也没有公开反蒋过,不仅没有反蒋过,还在国民党政府里任过重要职务。

这让蒋介石觉得阎锡山虽然很滑,但后面基本没有做过出格的事,而且在有些时候还公开支持过蒋介石,比如清党,比如不积极抗战。

2、反蒋多次的白崇禧



白崇禧,国民党中非常出众的军事指挥家,人称“小诸葛”,但在其一生中,扮演最多的是“李宗仁的左膀右臂”的角色,人称“李白组合”。

李宗仁和蒋介石不对付,因为蒋介石上任后,把他偶像孙中山的很多政策改了,这让李宗仁不爽。

1927 年八月,白崇禧响应李宗仁,联系何应钦,逼迫蒋介石下野,这让蒋介石很郁闷。

这是白崇禧第一次反蒋。

1928年1月,蒋介石回位,重新掌握国民党政府,而白崇禧和李宗仁作为桂系军阀的代表,不认同蒋介石的上位。

一年后,在1929年三月,发生了著名的“蒋桂战争”,结果是桂系大败。

这是白崇禧第二次反蒋。

于是,白崇禧跟着李宗仁扎根到了广西,对广西进行自治。

1930年4月,冯玉祥联合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石友三公开反蒋,发生了“中原大战”。结果不理想,军阀们失败了。白崇禧和李宗仁一起又回了广西。

这是白崇禧们第三次反蒋。

1931年5月,回到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联合粤军领导陈济棠,一起反蒋,结果没怎么行动,就被蒋介石“招安了”。

这是第四次反蒋。

1936年6月,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一起北上反蒋,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桂粤联军实在看不下去了,准备反蒋抗日。

这是白崇禧第五次反蒋。

1948年4月,在白崇禧的策划下,李宗仁成为了副总统,这让蒋介石“企图操纵副总统人员安置的计划”落空,蒋不爽

1949年国民党全军战败,白崇禧、阎锡山等跟随蒋介石上了台湾。

3、清算时刻



清算的时刻到了,对于只反过自己一次的阎锡山,以及反过自己五六次的白崇禧,蒋介石该如何安置呢?

你肯定没有猜错,阎锡山继续做了几个月的“行政院长”,然后开始写书,过着休闲的日子,1960年病逝,享年77岁。



而白崇禧,去了台湾后,当了几个月的战略顾问委员,又当了一段时间的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然后,就没有了任何职权,没有职权也就罢了,监视他的人开始就位,这一监视就是好多年。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被发现死在了自己卧室,而尸体已经发绿,死因不明。



其实,脸已经撕破,而且撕破了好多次,白崇禧为何还要去台湾呢?

不得而知,但他的老搭档李宗仁,聪明的去了美国,最后善终于中国。

而狡猾的阎锡山,因为只有一次和蒋介石的对立,也得以善终。

看来,懂军事谋略和懂人性是两回事。


蓝风破晓


阎锡山是个老油条、老江湖,白崇禧虽为新桂系三巨头,但政治头脑还是嫩了一些,而且看不清时势。其实,事实的确是如此,白的政治远见远远不如阎锡山。

要说到阎锡山和白崇禧在台湾的待遇,本质上都是弃之不用,反省悔过,以闲职赋闲,但是两人的遭遇确实有别。

阎锡山是辛亥元老,白崇禧是军阀新贵,两人做事方式大不相同,对蒋的威胁也大不一样,命运自然不同。先说说白崇禧,他去了台湾之后,一来受蒋介石欺骗,二来不听老朋友的劝阻,三来对蒋介石抱有幻想。此后他一直处于闲居与被监控之中,从未离台湾半步。

白崇禧在台湾遭到蒋介石的责难,首先是白崇禧对蒋介石威胁最深,不能见谅于白。蒋白有旧怨,蒋介石第二、三次下野都有白崇禧的份儿。

特别是蒋介石第三次下野之后,蒋对白崇禧由一点幻想到完全失望,以至于仇视且:绝非一时以语所能消除,怨恨很深。

不过,蒋介石固然有气量太窄的一面,但在国民党危难时刻遭人拆台和暗算,谁都不可以原谅。白崇禧做的不成熟的有两件事:

第一,在蒋介石的所谓“总统选举”上,起初以为白比李好,“甚明理,不以李等跋扈蛮横为然也。”甚至让白劝阻李不要竞选总统,但是白不仅不配合,反而是逼蒋的主谋,图穷匕首见,白崇禧派使者从武汉到南京劝蒋下野,威胁称“恐各省将有通电劝辞也。”蒋最终下野,此一不可原谅也。
第二件事儿是在淮海战场上,白崇禧违抗蒋的命令,坐看蒋介石的嫡系被消灭。由此蒋对其恨之入骨,“其恶毒阴险……党国不幸,生此奸回,苍苍者不知将何止。”此二不可原谅也,可见白崇禧与蒋介石结怨已深。故而白崇禧做替罪羊也是活该。
阎锡山就不同了,阎锡山的政治力比白高好几个档次,蒋介石能够统一中国,阎锡山的功劳最大,因为他在关键时刻患得患失,出尔反尔,给了蒋各个击破的空间。

而且,阎锡山很会夹着尾巴做人,非常圆滑。在1934年,蒋介石的权势已经难以撼动,他看清了时局,于是积极给蒋介石写信,说了很多个人感悟,汇报个人思想,一直想缓和与蒋的关系。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阎锡山开始住的地方开始不通水不通电,还面临炎炎夏日和台风侵袭,与白崇禧在台湾处处摆架子,不低头,不写检讨书相比。

阎锡山对这些都忍了,并且可谓极近之能事对蒋进行吹捧,并且写大量文章为蒋介石歌功颂德,真可谓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也挺无耻,但最安全。当然,阎锡山也曾经试图离开台湾,难见蒋介石,就托人告诉蒋介石想去日本或美国从事著书立说,但蒋怕放虎归山,出现第二个李宗仁,就不予理睬。

阎锡山也终于明白了,自己永远不可能再回权力中心,做以上这些只能聊以自慰了,对此蒋介石也看的明白,所以也就没有怎么对阎锡山进行迫害了。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团队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与交流!

历史传讯社


其实这是个伪命题,因为说不上对谁好对谁不好,更谈不上为难谁不为难谁,他们两人蒋介石都没有“放过”。

阎锡山曾经在中原大战中逼迫蒋介石下野,而白崇禧也没有安生过,一直跟着李宗仁东奔西跑,只希望有朝一日推翻蒋介石。


▲阎锡山(左)与白崇禧(右)

他们两人都给蒋介石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如果说两人真的受到了为难,其实我并不觉得是意外。而两人都能够善终,已经是蒋介石做出的最大让步。

蒋介石这里显得比较大度了,对于这两个“造反”的人,不仅没有让他们做韩复渠第二,反而是在台湾好吃好喝的供着,但是也仅限于好吃好喝招待着。

蒋介石与阎锡山、白崇禧的瓜葛

蒋介石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在1929年准备召开大会,排斥异己扩充嫡系。因此难免会侵压其他军阀的势力,其中尤以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为最。随后引起了全国诸多军阀的反对,最后造成了百十万大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的场面。

中原大战前期蒋介石被打的一退再退,如果不是张学良的支持,估计蒋介石当时就凉了。张学良一开始也被拥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是专门讨伐蒋介石的部队。

▲张学良、张作霖、蒋介石

虽然他老爹没了,但是他习得老爹张作霖的一点点智慧。观望一段时间后,在最重要的时刻突然出击,一举扭转了败局。

中原大战结束以后,阎锡山做起了军阀最常做的事情——全国通电下野。随后居住在天津了,然而仍然遥控着山西的大权。

如果说蒋介石与阎锡山最直接的冲突在哪?其实就在中原大战,至于阎锡山后期固守山西,不允许蒋介石插手这种事情,在蒋介石那里完全是小事情。

如果蒋介石真的想搞阎锡山,那么他完全可以在中原大战结束以后,派遣部队驻扎在山西。哪会有后来的土皇帝阎锡山,这还不是蒋介石给阎锡山放水,才让他重新掌握了山西大权,在这一点阎锡山甚至需要去感谢蒋介石

而白崇禧其实一直都在和蒋介石作对,当然也不是说没听话,可还是作贱蒋介石的时候比较多。

▲白崇禧与李宗仁

比如说在北伐战争的时候,白崇禧联合李宗仁逼宫蒋介石,要求其立刻下野。而说出的理由更是很好笑的“不宜以个人地位而牺牲党国大计”,很快中央大权就被他们桂系军阀掌控。一直到了当年的十月份,大权才重新回到蒋介石手上。

而蒋介石能够坐到那个位子,肯定是有两把刷子。为了反制白崇禧,蒋介石也是做出了“拉胡(汉民)倒桂”的计划。后来更是要派人刺杀白崇禧,逼的白崇禧不得不跑出国门躲避。这个时候蒋介石对于白崇禧可谓是恨之入骨,巴不得杀了他,其实两人矛盾说到底还是动了对方的利益。

天下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用在两人身上也很合适。倘若两人任何一方示弱,并且不触动或者是无法触动对方的利益后,双方都会给对方留下活路。就像白崇禧逃到台湾后,蒋介石只是给了他冷板凳,并没有要了他的命。


▲蒋介石晚年

如果阎锡山与白崇禧只是因为上面几档子事情,才造成了两人在台湾的窘迫,那真的要说你太小看蒋介石的胸怀了。其实这些侵压只是军阀之间的小打小闹,就像通电下野一样,谁都没当真。两人到了台湾后的局面,其实是因为临走前的另一件事

临走前的孤注一掷——保了小命

先说阎锡山!在这么多的军阀里面,阎锡山所固守的太原,在我军的猛烈攻击下,还能撑了半年之久。对于这一点,阎锡山已经在蒋介石的心里位置加很多分了。而阎锡山失败后,也很快的跑到了南京投奔蒋介石。

但是好巧不巧,阎锡山赶上了李宗仁要推翻蒋介石。自古以来站队都很重要,一个不慎就是万劫不复。阎锡山作为山西土皇帝,虽然有个土字,但是后面的皇帝也不是瞎吹出来的。他选择是两边押宝,虽然听从李宗仁的安排,但是真正去做之前,也会跟蒋介石商量。


▲阎锡山

阎锡山的队虽然没有站死,但是对于蒋介石来说已经够了,足以保下阎锡山的性命。但是也只是可以保命,想往更高的位置爬是很难了。

阎锡山刚到台湾的时候,可谓是踌躇满志。写了两百多万字的文献,专门用来研究如何反攻大陆。同时他也是站死了蒋介石,为其儿子蒋经国铺路。因此一开始的时候,在很多事务上面,蒋经国经常会去找阎锡山商量。

但是人很容易被冲昏头脑,阎锡山不知道哪根筋不对。经常在发表演讲的时候,大批痛批蒋介石的错误,直指党内不团结等原因。气的蒋介石要直接改组行政院,严重削弱阎锡山的势力。

阎锡山本来想以退为进,提出辞职的申请。但是此举可谓是正中蒋介石的下怀,直接批准阎锡山“告老还乡”。失去大权的阎锡山,也是看清了眼前的局面,去求蒋介石肯定不可能,因为拉不下脸,干脆也就认输了。不久之后就搬到了深山老林住着了,从此永远远离了政治。

▲蒋介石与白崇禧

阎锡山其实还好点,大多数的时候还是和蒋介石的目标一致。但是白崇禧作为李宗仁的坚定拥护者,可是一直找机会要扳倒蒋介石。如果真的要杀一个人,那这个人肯定是白崇禧。但是白崇禧临来台湾前做了一件事,才保住了他的小命。

之前也讲到了李宗仁在解放战争末期,准备扳倒蒋介石。除了依靠美国方面的支持,国内对其支持最大的就是白崇禧了。两人一直都有合作的基础,扳倒蒋介石更是有着丰厚的经验,两人的合作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等到李宗仁真的成功后,白崇禧发现自己被骗了。两人在合谋之前,李宗仁曾经给白崇禧画过很大的饼。但是当时以我党的势头,无论是谁掌权都是回天乏术。所以在李宗仁掌权后,还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解放军渡过长江。

白崇禧的势力不仅没有李宗仁所说的扩大,反而在一点点的缩小,还不如当初跟着蒋介石。所以在李宗仁夺得了位置后,白崇禧就什么都不给李宗仁做了。而蒋介石也看清楚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准备从中插一脚。


▲白崇禧、蒋介石、李宗仁

因此他联系白崇禧,告诉他“我们俩之前关系一直都很好,现在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但是不管怎么样我支持你在大陆的做法”。白崇禧也是很意外,没想到蒋介石竟然不怪自己。

在临逃跑之前,李宗仁曾经叮嘱过白崇禧“你可千万别去台湾,否则蒋介石不会放过你。”

可是这次白崇禧没有像往常一样,继续相信这位老大哥。而是先跑到了香港住了一段时间观察情况,最后才决定跑到台湾。

其实到台湾的时候白崇禧还受着伤,光杆司令一个对于蒋介石来说没有任何威胁。蒋介石也没有必要冒着大不讳,去杀掉白崇禧,至于阎锡山更是没有必要。然而一些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就算是你现在改的再好,蒋介石也不可能原谅

所以说到了台湾后,蒋介石对于两人谁都没有放过,至于他们的性命肯定不会威胁。毕竟大家都是一个绳上的蚂蚱,蒋介石真出手压力也会很大。不说白崇禧,人家阎锡山可是辛亥革命的元老。

▲阎锡山与白崇禧

所以也就没有了为难谁不为难谁之说,因为两个人在蒋介石这里都不好过。两人一直都被蒋介石派遣的侍卫24小时贴身“照顾”,甚至是白崇禧家门口就是警察局。

至于后来所说蒋介石杀害白崇禧,更是不可能了。白崇禧死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杀死他的意义其实不大。如果说是蒋介石报复,那白崇禧就不可能在台湾活了十几年。而白崇禧的儿子后来也站出来辟谣了,老人是死于心脏病。


史之策


到了台湾的阎锡山,乖到不行。

首先是1950年3月,当退守台湾的蒋介石宣布恢复总统后,阎锡山直接辞去了行政院长的职务,然后挂了一个虚衔“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但阎锡山从来没打算履行过自己的职责,转而在家开始研究老庄,阎老西的态度很明确:

我不但不涉及政治,还专门只研究“清静无为”的学问。

事实上阎锡山研究的还真不错。比如关于道家“不争”这个词,阎锡山就给出了我平生见过最棒的解释:

无珠宝而不争珠宝,不是不争,是无所争;有珠宝而不争,是自己心上无珠宝,才足为奇。人不污辱你,你不和人争,不是不争,是无争;人污辱你,你不和人争,才是不争。”

蒋介石见阎锡山都如此表态了,只好指示人给阎锡山送了道德经里的8个字:

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但是,阎、蒋二人的关系显然不只是因为这几句话就彻底打消。

事实上当阎锡山辞去行政院长的职务后,同时也解散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只留下了几个警卫员平日里给自己看家护卫,每天吃青菜馒头,而且基本谢绝了各种社交。这样老蒋就算想处理阎老西,似乎也找不到一个由头,时间久了,也就听之任之了。

白崇禧当然做不到阎老西的清静无为,再加上在大陆时,白崇禧也多少不大把老蒋放在眼里,日久天长,被办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酒骑风


白崇禧这个人,是个军事奇才,但是不太懂政治。他的一生,在政治上的选择几乎都是错的。

在去台湾以前,作为桂系的二号人物,白崇禧一直紧跟李宗仁,对李宗仁忠心耿耿,号称“李、白不分家”。从中原大战开始,李宗仁数次反蒋,白崇禧都是坚决支持。

对于自己和蒋介石的矛盾,李宗仁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尽管蒋介石花言巧语相劝,李宗仁都坚决不去台湾,而是去了美国。同时,他也劝白崇禧不要去台湾。可是白崇禧竟然糊里糊涂地跟着老蒋去了台湾。

去了台湾之后,白崇禧就是蒋介石的囊中之物了。他把白崇禧冷落一旁,不加以重用,同时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这让白崇禧万分苦恼。

失意的白崇禧,只好沉迷于酒色之中。最终死在了年轻护士的床上。

蒋介石为难白崇禧,其实是在表达对李宗仁的不满。

尤其是李宗仁从美国返回大陆后,蒋介石对他更是恨之入骨。但是,鞭长莫及,蒋介石拿李宗仁没办法,只好把这种恨转嫁到了白崇禧身上。

至于阎锡山,除了中原大战和蒋介石大打出手外,此后就没怎么反过蒋,蒋介石对他自然没有太多的仇恨。

补充一点趣闻。当年李宗仁返回大陆前,曾经捐给大陆一些古董,并且号称是花了11多万美元在海外购买的。可是大陆方面找专家一鉴定,全是赝品。对此,大陆这边的领导哈哈大笑,说道:照真的付给他钱,给他12万,人家这是投石问路嘛。

果然,收到钱的李宗仁大为赞叹,然后立即返回了大陆。


趣谈秘史


阎和白不同之处,是阎的资历极深,他早就是革命党人,在日本军校时,就加入"铁血丈夫团",也是蒋的学长一类,而赴台时更是行政院长身份,蒋复任总统时,他才下台的,蒋没出力照顾他,也没怎样为难他。白崇禧却和蒋相鬥了很久,到了准海战败时,还让蒋认为桂系逼宫,他才会下野的,过去也太多恩怨,所以到了台湾,蒋就把他投闲置散,不理睬他,说为难他也没多利害,祗是派人监视他,经济上也不怎样照顾而已,说暗杀他也是谣言居多,那时根本没这必要,白手上無兵,已没有威胁了。


战塲YOK1942419


做为民国不倒翁的阎锡山,老谋深算,有极高明的处世哲学,既善于笼络下属,又善于趋利避害。中原大战后,他就知道,凭一个山西之力,要想战胜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政府是不可能的,只有归顺才可自保。解放战争中,阎锡山也是死硬的反共分子,太原城是解放军最难啃的钉子,阎的部下宁死不降,成为国民政府杀身成仁的表率。阎锡山赴台后,明哲保身,不问政事,所以蒋介石不为难他。而白崇禧做为桂系三巨头中惟一一个在台代表人物,刚到台湾时,因代总统李宗仁在美国、香港等地尚有影响,蒋介石通过白崇禧还想感化李宗仁,至少不让李宗仁走向极端,当李宗仁归顺大陆,白崇禧一下子失去了利用价值,势必要为桂系与蒋数十年的内斗,三次逼蒋下台的所作所为负责,甚至把淮海战役失败而导致长江以北全面失守的责任,也全部搁在白崇禧身上。不为难小诸葛白崇禧,蒋介石郁积胸中几十年的怒气 向谁出!


原上牧马



白崇禧是桂系人物,虽然名义上是桂系老二,实际上是说话举足轻重的核心实力人物,在桂系的实际影响力应该是超过李宗仁的。蒋桂之间明争暗斗了二十多年,矛盾很深。

蒋介石三次逼迫下野都有桂系活动的影子,有时甚至是明火执仗的趁火打劫。特别是在国共内战到了最后关头的时候,国民党内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内战是蒋介石挑起来的,蒋介石应该承担责任。

但是蒋系人马不能取得中共信任,再也无法促成和谈。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位能够与中共取得联系,而且有可能被共产党信任的人出来主持大局,这个重担理所当然的就落到了桂系首领李宗仁身上。但是在蒋介石看来,这就是桂系在背后搞鬼,想要把他搞下课,所以始终耿耿于怀。

这之前,蒋桂两系之间也发生过战争,桂系在蒋桂战争之前,其实力一直在走上坡路,但蒋桂战争一战使桂系元气大伤,然而抗战期间桂系实力又得到了一定恢复,成为这段时期极少数实力增长的地方军阀之一。这也是桂系一直不服蒋介石的原因和底气。

在解放战争期间,桂系基本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中南作战之前并未受到严重打击,且对内拉拢了不少杂牌,形成了以桂系为中心的政治军事集团,对外又得到了对蒋不满的美国人的支持。而且桂系在抗战以来的许多政治活动,军事行动,人事变动上与蒋频频爆发矛盾。

淮海战役期间甚至发生扣住武汉的轮船,不准蒋军调动的严重事件。当蒋介石在三大战役惨败后,桂系趁机跳上前台逼宫。所以,长期以来蒋介石对桂系可谓怀恨至极。

阎锡山在中原大战失败后,始终未能恢复元气,抗战期间山西大部被日军占领,绥远的傅作义自立。抗战结束后,山西大部又成为了解放区,阎锡山仅仅控制了晋中部分地区,处境十分艰难。阎锡山长期以来严重依赖蒋介石的支援,造成了事实上的附蒋状态,极尽谄媚讨好蒋介石之能事,所以蒋介石并没有那么恨阎锡山。

到台湾后,阎锡山深知大势已去,认真约束晋系人马,本人也隐居山林,低调度日。且他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也就不再能够引起蒋介石的注意。相比之下,白崇禧只是桂系的二号人物,桂系老大李宗仁并没有到台湾,他在海外继续反蒋,甚至最后还回到大陆,这让白崇禧想低调都低调不了,必然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旦失去利用价值自然就会对他下手。

还有,中原大战之后,阎锡山只求保住山西地盘,不再觊觎中央大权,对于蒋介石保持全面合作。小诸葛是从从四一二国共决裂开始,一直到败退台湾之前,都是和蒋对着干。即便抗日,也是三分合作七分阴阳,只要有机会就要整倒蒋介石。另外阎锡山没有团队,白崇禧却有反蒋的圈子。阎锡山最多是癣疥之疾,而白崇禧是心腹之患。

一旦到了台湾,就不再是哪个系的地盘了,都是蒋介石的地盘。蒋介石吸取在大陆的教训,第一件事就是搞掉门派山头,统一格局,像一直不老实而且还有相当实力的桂系,自然是首当其冲了。


谢金澎


阎锡山和白崇禧在台湾都得不到蒋介石的信任,最后的结果是阎锡山独善其身,得以安享晚年;而白崇禧则暴尸卧室,莫名死亡。

阎锡山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及赴台后的情况

阎锡山在山西主政,有功于山西,这个是我党也承认的事情。阎锡山是一个没有什么大野心的人,他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保住自己山西这块地盘。所以说,阎锡山与蒋介石的分与合,其实有很多因素是与时局有关的。

△阎锡山

就比如说中原大战的时候吧,那时候是军阀乱战,阎锡山联合冯玉祥倒蒋,无非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虽然最后蒋介石获胜,但是“九一八”事变之后,阎锡山又投向蒋介石这边,结成利益共同体。所以说,水无常态,兵无常势,蒋介石三次下台,都与阎锡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在利益面前,敌人也可以是朋友。再比如说,在抗战这件国家大事上面,两人还是有过并肩作战的。

1949年,阎锡山随国民党败退台湾,阎锡山的几十万军队也打完了。这个时候阎锡山其实已经失去了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了。期初蒋介石还让阎锡山做“行政院长”,但是阎锡山却时常批评国民党不团结,这让蒋介石很不高兴。再加上蒋介石这个人向来只信任嫡系和黄埔系,对阎锡山这种被收编过来的军阀而言,蒋介石的策略是能用则用,不能用则弃之。

阎锡山晚年

1950年,蒋介石将行政院的属员都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嫡系,这让阎锡山终于坐不住了,他决定以退为进,向蒋介石提交辞呈,想以此来逼迫蒋介石退步。可是阎锡山错误地预估了自己的重要性,他已经没有资本与蒋介石叫板了,蒋介石顺水推舟,果断批准了阎锡山的辞呈。阎锡山这才缓过神来,可是为时已晚。阎锡山不得不接受了蒋介石给他安排的闲职,跑到台北菁山之麓安度晚年。阎锡山晚年心态平和,吃住从简,没事就看书写书,一直到1960年在台北病逝,享年77岁。

白崇禧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与赴台后的情况。

白崇禧与阎锡山略有不同,阎锡山可以与蒋介石真心相交一回,而白崇禧则一直与蒋介石貌合神离,而且还差点真的让蒋介石翻不了身。

白崇禧和李宗仁是桂系的核心人物,尤其是白崇禧,素有“小诸葛”、“当代张良”的称号,他也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被林彪认为是最有才干、最狡猾的一位将领。

△“李白”与蒋

李宗仁与白崇禧组成的“李白”组合,自始至终都与蒋介石不对付。从北伐战争到中原大战,蒋介石没少为难桂系,特别是在北伐战争时期,蒋介石打退了桂系军的进攻,迫使“李白”流亡异地。在中原大战当中,“李白”、阎锡山、冯玉祥组团对付蒋介石,结果依然是以失败而告终。

在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终于吃到了桂系的苦头。淮海战役之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陷入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李白”落井下石,逼迫蒋介石下野,李宗仁则担任“代总统”。这一事件急剧加深了蒋介石与“李白”的矛盾。

解放战争胜利之后,李宗仁远走美国,而白崇禧则败退台湾。这个时期的白崇禧其实腰杆子要比阎锡山硬,因为外有李宗仁与白崇禧相呼应,内有桂系桂系残余势力和反蒋势力的支持。蒋介石虽然不敢动白崇禧,但是也不会重用他,给了他一个虚职,还派人在白崇禧居住的白公馆对面建立了一个警察所,监视白崇禧的一举一动。

△白崇禧在台湾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1965年,这一年李宗仁从美国回到大陆,受到了毛主席的热烈欢迎。李宗仁的投诚,意味着蒋介石利用白崇禧反牵制李宗仁的计划落空,白崇禧的境遇就相当尴尬了。仅仅一年多以后,白崇禧就被佣人发现猝死在卧室,死时全身呈绿色,享年74岁。身体发绿一般是中毒的症状,但是国民党却对外宣称白崇禧是心脏病发作而死。这显然是欲盖弥彰,于是就有了蒋介石毒杀白崇禧的流言出现。

总结一下。阎锡山和白崇禧在台湾的境遇都不算太好,这也不是说蒋介石要故意为难他们,时局不同,情况不同,为了各自的利益,舍弃和牺牲都是顺势而为。


围炉煮酒话春秋


蒋介石都对他们都是有防备的,采取的政策也是给予官职没有实权并且派人监视,让他们对自己当年犯下的过错做出深刻的反省,实质上两个人的遭遇都不好,都受到了蒋介石的为难,只是一个结果好一点,一个结果有些凄凉,阎锡山和老蒋闹翻了之后直接递交辞呈跑去隐居,最后也是安度晚年了,而白崇禧则是暴毙而亡,身体发绿,所以很多人认为是蒋介石故意下毒害死他了。



但是我认为毒死那只不过是民间的谣言罢了,如果真的这么说可能会有些误会蒋介石了,蒋介石应该不是这么小气的一个人,就蒋介石和白崇禧与蒋介石和阎锡山的关系对比来说,白崇禧确实是和蒋介石的恩怨更大,因为白崇禧是除了李宗仁之外桂系的老二,是著名的反蒋人士,蒋介石的几次下野都有他的身影,而阎锡山呢,是山西王,当年阻止蒋介石的势力渗入自己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谈不上反对蒋介石,从这一层来看,的确是找到了所谓蒋介石为难白崇禧而不为难阎锡山的理由,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在退去台湾之后,他们两个的待遇实际上事差不多的,俗话说的包吃包住,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豪宅,就是有一个条件,天天有人监视他们,而且不能返回大陆,也就是不可以出台湾,其他的都无所谓,想去哪里去哪里,这难道就是为难吗?似乎不是,蒋介石为了照顾他们的面子还给了他们两个虚职,官还是有的,只是没有实权罢了。



最后再来说说这个白崇禧被害一事,从蒋介石方面的解释是说白崇禧是因为心脏衰竭而亡,并不是所谓的毒死,在从侧面白崇禧的儿子的说法也是一样的,说自己的父亲本身就有疾病,并不是蒋介石故意害死,这件事情虽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谁也解释不清楚,但是我认为如果蒋介石要动手不会等到白崇禧70多岁了吧,都已经70多岁,还要报仇,蒋介石的心胸确实比较狭隘,所以分析来看应该是因疾病而死。



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其他很多将领也是受到了和他们两差不多的待遇,如果说为难还真谈不上,至于那些被软禁又应该另当别论吧,比如张学良,还有孙立人这些又是不一样的一种,所以就白崇禧和阎锡山来说只是没有在委以大任罢了,蒋介石选择了自己更加相信的一批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