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清洁日”,上轻松筹一起治愈地球

假如,我们毫无节制的肆意丢弃垃圾,那么几十年后地球将没有一片适合生存的土地。

“世界清洁日”,上轻松筹一起治愈地球

其实,垃圾对环境和人的危害远比你想的要大。塑料制品需要500多年才能分解,会污染土壤,挤压可利用土地面积。废电池对水源土壤也有不可逆的伤害,一粒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00000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电池可以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

BBC拍摄《蓝色星球》时,拍到了海洋在遭遇垃圾后触目惊心的画面。塑料被人倒进大海,被海浪聚集在海面。这些垃圾要经历上百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进行降解,在这之前,海洋里的生物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世界清洁日”,上轻松筹一起治愈地球

一只海豹宝宝被海里漂浮的塑料袋垃圾缠住,整个皮肉被嵌入直至死去。

“世界清洁日”,上轻松筹一起治愈地球

一头死去的鲸鱼漂浮在海上,被人救起后发现它整个胃里没有任何食物,却塞满了30多个塑料袋。

“世界清洁日”,上轻松筹一起治愈地球

被人随手丢弃的一根吸管,被海龟吸进了鼻子。工作人员用了8分钟才将它取出。

“世界清洁日”,上轻松筹一起治愈地球

这一幕幕的悲剧,让我们感受到环境遭遇垃圾破坏的严重后果。也让和人类同样生活在一个星球上的动物遭受灭顶之灾。不可否认的是,如果继续让垃圾肆意破坏环境,未来的我们会不会也和这些动物一样?

冰川的悲鸣:创造资源和美景,却遍布垃圾

帕米尔高原方圆千里人烟稀少,除了冰川白雪,就是滚石流沙;别人记录慕士塔格峰7546米的雄奇,像一位巨人屹然耸峙于苍穹之中。但,这位巨人却因为垃圾的环绕,身型不断扭曲、枯萎。

2018年7月,在纯净的新疆慕士塔格峰,海拔4500米处,60个人,仅仅用时60分钟,捡了至少1195件、143.77公斤重的垃圾。我们敬畏冰川,赞叹它的美丽、巍峨,却在观赏之余为它留下从触目惊心对的“伤痕”。

一群“捡垃圾”的人

70后的王子人,自诩是一个“捡垃圾的人”,当年雄心壮志的她,原本想用写作来改变世界。几经人生失利和挫折,她终于想明白了,自己就是一个平凡人,那就干点影响世界的“平凡”事儿。2010年王子人从单位离职之后,她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有点不一样的改变。

“世界清洁日”,上轻松筹一起治愈地球

从那时候开始,王子人就与“垃圾”结下不解之缘。最开始王子人做的就是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相关的议题,并且形成了条件反射一般的职业病,一是进社区就看垃圾桶,二是走到哪里都会注意到垃圾。

回了农村老家,不是看乡村变化有多大,第一反应就是“村里的垃圾太多了”。2012年王子人和团队伙伴在村头河道里捡拾垃圾。哪里有垃圾,王子人就往哪里扎

,甚至连户外爬山,朋友看到的是风景,她看到的,是垃圾。

虽然有所准备,但当亲眼看到堆积如山的垃圾,还是让参与捡拾的人感到无比震撼。仙居公盂崖,号称“华东最后的香格里拉”,却聚集了几千个废弃塑料瓶子,俨然像个天然垃圾场;海拔3700米的阿坝小山村,村周边扔满了游客的电子产品、橡胶鞋。你无法想象被这些垃圾污染后的山村在未来的几年、几十年内会变成什么样子。

2014年春天,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因为捡拾垃圾,决定一起发起活动,组织志愿者一起“俯身拾垃圾,还山以洁净”,这便是“捡拾中国”的缘起。

“世界清洁日”,上轻松筹一起治愈地球

他们用“捡拾”改变世界

户外捡拾5年来,“捡拾中国”从个人的随手捡拾行为,发展到联合全国内20多个省市的五十多家环保组织参与,已经发起了100多场捡拾活动,超过3000人参与和上万人关注,捡拾里程达上万公里。“捡拾中国”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影响力。

黑眼睛户外的负责人小强,参加了2015年春季的吴越古道净山。自那以后,每次出门都会带上一个垃圾袋,随手捡拾垃圾。他说:“我也不说教,我就捡”,所以青海湖走完,后面跟着几十个自发捡垃圾的小伙伴。一路走,一路捡垃圾,做多少是多少,能身体力行,比什么都强。

来自四川的黄莲是个退休职员,特地跑到杭州来参加活动。在这之前,他已经在峨眉山捡了一个月的垃圾。73岁的老杨是这里最老的志愿者(现在已经不在了),2014年秋天,他和大家一起从浙大玉泉校区北高峰捡到了虎跑寺。

他们每一个个体,都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人;但正是这些普通人,通过他们的行动,一点一点的净化着这个世界。

“世界清洁日”,上轻松筹一起治愈地球

在捡回来的垃圾中,食品外包装是最多的。没有参加过捡拾的人,是永远体会不到垃圾多到装不下的无奈和无力感的。所以大家的夙愿是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捡拾”的行动中。人多力量就大,如果每个人都能做一点,环境会改变很多。

当一些仅仅三四岁的孩子,一起加入到捡拾的队伍中;当他们认真的捡着山野里每一个细小的烟蒂。当曾经参与过捡拾活动的志愿者,自发组织身边的朋友家庭定期去佘山捡垃圾,这一切让我们意识到,让更多的人带动周边,参与到日常环境的环保行动中。“带着一部分人先捡,然后带着全国人民一起捡,直到没有垃圾可捡。”

那些参加过捡拾活动的人,和亲眼目睹过山野户外垃圾问题的人,甚至只是在朋友圈里看到别人行动的人,相信他们的心里都种下了环保的种子。

数场“捡拾”行动,动员了成千上万的人,但是这些远远不够。垃圾太多,能动员出来捡拾的人太少,我们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影响更多人。而这个举动也影响了许多公益人士、明星和公众人物的参与。

“上轻松筹款,一起治愈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