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武漢約定:要將願景變美景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武汉约定:要将愿景变美景

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號令已經奏響!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武汉约定:要将愿景变美景

武漢堅決貫徹中央精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依託長江流域自然資源稟賦、人文特色,始終把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放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武漢的突出位置,高水平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三年行動。

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三鄉工程”為突破口,以“三個率先”(率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率先建立現代農業體系、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為目標,積極打造鄉村振興的“武漢樣本”,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著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努力奮進。

推進“三鄉工程”:到2020年,武漢農村美將實現

■強力推進“城管革命”進農村,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5%;

■強力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72個涉農街道、鄉鎮生活汙水治理;

■強力推進“廁所革命”,完成1.8萬戶衛生戶廁改造;2018年,完成美麗鄉村宜居村灣建設達到50個以上。

推進“三鄉工程”:到2020年,武漢農業強、農民富將實現

“三鄉工程”:1902個行政村實現全覆蓋

激活農村閒置資源,用了3年時間,武漢實現六大新城區“三鄉工程”行政村、中心全覆蓋。結合各村、中心的自然資源稟賦、基礎設施條件、產業發展現狀、閒置資源狀況等因素,對產業發展、村建設進行科學指導。2018年,實現“三鄉工程”促農民新增收入25億元以上。

共享農莊:秀千村百景,統一建設各具特色的村落風景區

促進城鄉資源融合,吸引大企業資本,創新推進“共享農莊”平臺建設,是武漢“三鄉工程”拓面提質、市場化運作的重要抓手。“共享農莊”將通過進行整村綜合開發或現有農房改造升級,統一建設休閒旅遊、居家養老、文化創意、扶貧濟困等各具特色的村落風景區,打造美麗小鎮、美麗村莊、美麗庭院,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建設互聯互通互享的共享農莊平臺。 2018年將在30個行政村推進。

都市田園綜合體:以工哺農、以城帶鄉,創建4大都市田園綜合體

帶動全市農業現代化發展,武漢在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西湖區)、新洲區、江夏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按照“國內領先、全省一流”的標準,全面開展武漢都市田園綜合體創建工作。每個都市田園綜合體覆蓋周邊35-50平方公里範圍,堅持文化為魄、全方位、體系性復興鄉村,構建文農旅“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的現代農業特色村鎮。 我市將總投資10億元,對“綜合體”創建予以財政獎補支持。

農村電商:

實現涉農電商交易額破2000億元完成農村電商創業就業培訓10萬人的總體目標。以產業、人才和扶貧為核心,重點實施電商富民脫貧計劃、電商產業倍增計劃、電商創業就業培訓計劃等“三大計劃”。

“中國種都”:實現3項以上重大原創性成果

構築武漢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的技術高地,努力建成80個農業企業科技創新平臺,突破50項關鍵技術,為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科技支撐,為武漢優勢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提供技術支撐。

推進“三鄉工程”:到2020年,武漢精準脫貧將實現

鄉村振興扶貧更扶志,全市將以“三鄉工程”促脫貧為統領,建立穩定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推動產業扶貧,構建全社會力量參與的“大扶貧”格局,全力保障已脫貧人口可持續穩固脫貧。脫貧攻堅是武漢“第一民生工程”軍令狀工程”。2018年武漢將如期完成最後22807名貧困人口脫貧銷號、87個貧困村出列的工作目標,實現特色優勢產業在有條件的貧困村(戶)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