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还可以遇到更多好餐厅?

在香港,还可以遇到更多好餐厅?

无论身处何时何处,“ 如何吃得更好 ”似乎永远是中国人最乐于思考的问题之一。

7月26日,携程美食林来到了美味密度超高的香港,在这里举办了2018香港评审会。东西方文化的汇聚,传统与现代理念的交锋,让这座城市的饮食缤纷多彩而又极具魅力。

在香港,还可以遇到更多好餐厅?

了解一座城市最直接的方式,或许便是尝一尝那里的食物。味蕾的相会能比语言表达更多,那份对美味的记忆说不定也会是一次出行中最难忘的收藏。

三年来,携程美食林与榜单理事以及全球众多特邀专家评委一起,结合地道本土经验和全球化视野,对榜单每处细节用心考量,一直想为探寻美食的人们带来更多与好味道的美妙邂逅。

在香港,还可以遇到更多好餐厅?

这次对于香港榜单评审会,以当天走进的餐厅为例,首次半公开化了对星级餐厅的评审流程,也有幸和多位到场的美食家、餐饮文化相关重量级专家一起,进行了一次围绕着“ 怎样让一份榜单更具有实用性 ”和“ 香港的餐厅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的意见讨论,各位嘉宾评委从不同角度出发,各抒己见。

在香港,还可以遇到更多好餐厅?

△左起为:欧阳应霁、彭树挺、蔡昊、卢健生

美食林专家评委管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寻找美食的往事,他每次都会先想到征求当地朋友的推荐,“十几年前卢健生带我到佐敦的一家店,在小巷里,出租车都不愿意带我们过去。”

在香港,还可以遇到更多好餐厅?

△蔡昊:“香港是一座美食之都,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我还是更偏爱中餐。”对于评审环节,他认为食材优先,并且要经历两三次的综合评价,“能讲好普通话还是蛮重要的”。

美食林理事卢健生认为,对一个目的地城市真正地道小吃的发掘,对每个爱吃的人都非常有意义。携程美食林榜单组负责人周之晗也很认同这一观点,她表示美食林的评委和达人都有着最直接的在当地成长与生活的经验,很多专家评委也有着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视野。美食林始终相信人对食物的经验和理解比数据更可靠,这也是美食林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掘“地头舌”的初衷。

在香港,还可以遇到更多好餐厅?

△欧阳应霁:“我最钟爱云吞面,老字号的大牌档里有真正的香港味道”。他也看重一家餐厅是否真正的用心,“用心是可以看得到、触得到、吃得到的”。

除了最具当地经验的深度理解,评委们还认为考量一家餐厅最重要的核心还是食物的味道,但与此同时榜单中对于就餐中的每个细节也应该替食客多加审视,如一家餐厅方方面面体现到的卫生细节。专家评委刘健威提出,榜单的评选体系也应该注重对就餐中蕴含的创意元素的欣赏,以及对是否物有所值的反馈,对是否注重原汁原味、真材实料的察觉。

在香港,还可以遇到更多好餐厅?

△沈星:“香港的早茶特别地道,总会想要与朋友分享”

美食林理事、《美女私房菜》主持人、专栏作家沈星表示,在了解一家餐厅的过程中,味道永远是决定性的因素,但关于味道这个概念其实见仁见智,每个人口味不同,所以好吃与否是要自己来判断的。在这个基础上菜肴的原创性,与餐厅的环境及卫生也是从女性的角度来看很值得注重的因素。

美食林专家评委彭树挺认为,为了追求美食,很多人都在背后付出了特别多的努力,对于一些融入心思与设计的菜品,讲解也会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让大家看到背后的故事,以及如何将食材做到极致的构思。

在香港,还可以遇到更多好餐厅?

每一次的评审会,“美味”与“分享”始终是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通过从不同角度出发的意见与观点的交汇,我们不断在从城市中发现好餐厅与从对榜单的反复检验中,为了把美食带来的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做着自己的努力。

在香港,还可以遇到更多好餐厅?

希望你也能在每段旅行即将划上句号的时候,对这座城市的一餐又一餐,有了“好好食”的满意评价。

在香港,还可以遇到更多好餐厅?

查看2018香港榜单-惦念已久的港岛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