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兵啓航紀念塔誕生紀實

(寫在前面:重新刊發《鐵道兵紀念塔》誕生紀實,經鐵道兵文化公益基金領導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並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指示:鐵道兵紀念園的修建是留給後人重要的鐵道兵文化遺產,要以事實為根據,讓所有參與的單位和個人認可。留給後人真實的情況介紹。這次活動是集體的力量,是鐵道兵老戰友和地方政府合作的典範。在此特別感謝黑龍江鐵道兵戰友們為此做出的努力。

《鐵道兵啟航紀念塔誕生紀實》編委會:這是幾位親身經歷了鐵道兵啟航紀念塔修建全過程鐵道兵戰友蒐集整理的視頻、照片等資料編輯而成的文檔。這篇文檔首次披露了《鐵道兵啟航紀念塔》修建的全過程及經歷。其中很多視頻及圖片都是首次發表。可以說是《鐵道兵啟航紀念塔》誕生最真實直觀的文獻資料。我們真誠的希望,通過這篇文稿讓《鐵道兵啟航紀念塔》更完美、更真實展現在廣大鐵道兵老戰友及所有關心鐵道兵事業的人們眼中!)

《鐵道兵啟航紀念塔》誕生紀實

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誕生於決定中國命運的解放戰爭的炮火硝煙中。1948年7月5日,鐵道縱隊在哈爾濱極樂寺舉行了成立大會。

鐵道兵啟航紀念塔誕生紀實

1949年5月16日,鐵道縱隊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1953年9月9日,中央軍委決定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1953年12月20日,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為鐵道兵報題寫了《鐵道兵》。

鐵道兵啟航紀念塔誕生紀實

為了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從誕生到退出序列35年來所建立的豐功偉績,讓後人牢記那段光輝的歷史,由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鐵道兵文化公益基金髮起,由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呈報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擬在鐵道兵的誕生地-------哈爾濱,選址建立一座鐵道兵成立紀念塔。 以此做為繼續傳承鐵道兵文化,弘揚鐵道兵精神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這裡不但是鐵道兵的誕生地,也是鐵道兵廣大指戰員魂牽夢繞的母親城。鐵道兵從這裡出發,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投身到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援越抗美的鐵路搶修搶建和國家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的事業之中。獻出了他們的青春和熱血,甚至於生命。在哈爾濱建立鐵道兵紀念園意義重大和深遠。

此動議得到了哈爾濱市市委市政府的充分重視和大力支持,在各相關部門的協調下,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鐵道兵文化公益基金張楚然主任與鐵道兵老戰友、武警原黃金部隊張振遠主任一起,帶領曾慶道、徐茂軍、中鐵五院、中鐵建安工程設計院的工程師們,先後多次赴哈爾濱進行認真的考察和論證,並向市政府彙報,最後市政府與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一致確定,將鐵道兵成立紀念塔選址在景色秀美的松花江畔太陽島風景區中東鐵路公園北端觀光園區內。2017年8月22日,哈爾濱市政府正式批准,將新建的園區命名為“鐵道兵紀念園”,將已建成的觀光塔命名為“鐵道兵啟航紀念塔”。

鐵道兵啟航紀念塔誕生紀實
鐵道兵啟航紀念塔誕生紀實

在哈爾濱市政府的批覆後,鐵道兵文化公益基金提出了紀念園內鐵道兵紀念項目的總體設計思路,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同意鐵道兵文化公益基金邀請石家莊鐵道大學中鐵建安工程設計院進行總體設計,並報哈爾濱市政府核准。為了確保項目實施,鐵道兵文化公益基金邀請中鐵建大橋局東北指揮部原指揮長蘇寶伶同志擔任鐵道兵紀念園公益項目工程總指揮。經有關領導推薦,張楚然主任和蘇寶伶指揮長決定由黑龍江省鐵道兵戰友文化聯誼會會長郝新寶同志擔任施工現場總負責人。郝新寶同志表示,這是對黑龍江省鐵道兵戰友的信任,在家鄉能為鐵道兵文化傳承做點事情,貢獻一份力量,是全體黑龍江鐵道兵戰友的光榮,一定要按時完成任務。

工程動工前,蘇寶伶指揮長和肖鳳國副指揮長與有關人員共同研究施工方案,在認真理解了鐵道兵文化公益基金的總體構思後,對施工安排提出了具體要求,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鐵道兵文化公益基金張楚然主任與曾慶道同志等,多次主動向哈爾濱市政府主管部門彙報,聽取意見。哈爾濱市政府有關部門多次召開協調會議,解決了施工配合中的具體問題。在施工中經黑龍江省鐵道兵文化聯誼會會長郝新寶同志與多方聯繫,爭取幫助,認真遴選人員,具體安排施工。

鐵道兵紀念園項目,從現場調查開始到向市政府報告,直到項目完工,在全過程中,始終得到武警部隊原黃金一總隊和武警黑龍江總隊的關懷和支持,這是項目完成的最關鍵性,我們永誌不忘。

在項目施工的決戰階段,三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徐茂軍同志,長駐一線,每天到現場指導施工,並應急承擔起毛主席題詞碑的設計任務,對項目按時完工起了重要作用。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黑龍江省鐵道兵文化聯誼會會長郝新寶和其他老戰友們在炎熱的一百多天裡始終堅守在施工現場,配合肖鳳國副指揮長為圓滿、安全、保質保量的完成紀念園的修建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鐵道兵文化公益基金於2017年1月5日向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請示,在鐵道兵戰友中開展鐵道兵啟航紀念塔公益項目專項捐贈活動。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於2018年1月23日批准同意。此後,捐贈活動在全國各地的鐵道兵戰友中有序開展起來,戰友們積極響應,熱情支持。江蘇戰友表現尤為突出。

新建成的鐵道兵紀念園,簡潔、肅穆、寧靜,松花江像慈祥的母親一樣,陪伴在他的身旁。江水時而平緩,時而奔流,陣陣濤聲和浪花似搖藍曲在輕輕的拍打著他的身軀,讓他在經歷了艱難困苦的洗禮之後安然的熟睡。大地和藍天伸出熱情的雙臂環抱著遠行的兒女回家。

順坡而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巨大的石碑上鐫刻著的毛澤東主席親筆提寫的《鐵道兵》三個蒼勁有力的紅色大字;

鐵道兵啟航紀念塔誕生紀實

紫銅製作的鐵道兵英雄群雕矗立在石碑的後方,正面是朱德元帥題寫的《人民鐵軍》四個大字,下方大理石基座上綴有三師戰友高翔撰、中國鐵建原副總裁扈振衣書的《鐵道兵英雄賦》,後面是葉劍英元帥題寫的體現鐵道兵精神的全文,兩側是鐵道兵英雄群雕像。英雄群雕在滾滾松花江水襯托下,彷彿在向母親彙報著自己所走過的35年不平凡的道路,述說著子弟兵成長曆程和豐功偉績。

鐵道兵啟航紀念塔誕生紀實

拾階而上,鐵道兵啟航紀念塔與鐵道兵的誕生地—極樂寺隔江相望,似騰飛的蛟龍,昂首挺立,直衝雲霄,鐵道兵“兵徽”在塔頂端閃閃發光;似起錨遠航的巨輪,乘風破浪,勇往直前。他的雄姿在告訴人們,70年前他是在這裡起航,背上行裝,扛起槍,奔向解放全中國的戰場,踏上保家衛國的鄰邦,融入祖國鐵路建設和經濟發展最需要的地方。

滄桑歲月為鐵道兵點贊,綿延於大江南北的鐵路網為鐵道兵的偉大功績作證。鐵道兵志在四方,汗水輔就鋼鐵路,鮮血和生命伴隨汽笛鳴。他們的生命誕生在共和國的黎明,步伐與共和國同行,身軀屹立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叢山峻嶺,血液與國旗一樣鮮紅,精神與共和國同心,吼聲與汽笛一樣宏亮,意志與鋼軌一樣堅定,胸懷與列車一樣奔放,志在四方的歌聲與解放軍進行曲一樣嘹亮。

雖然鐵道兵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鐵道兵的紅色基因在這裡流淌,鐵道兵的精神永存,“兵魂”永在。為了繼續弘揚鐵道兵精神,銘記光輝歷史,給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讓紅色記憶世代相傳,鐵道兵精神在這裡再次啟航。鐵軍洪德普惠黎庶,鐵軍精神後代弘揚,鐵軍文化千秋傳承,鐵軍豐碑日月同光。

這裡是鐵道兵的“根”、這裡是鐵道兵的“源”、這裡是鐵道兵的“兵魂”、這裡更是鐵道兵戰友們追憶軍旅生涯的精神家園。希望全國的鐵道兵戰友們常回家看看!

下面播放的是編輯而成的《鐵道兵啟航紀念塔》誕生紀實視頻:

結束語:《難以割捨的鐵道兵兵魂》原詩文:

難以割捨的“鐵道兵魂”

魂牽夢繞的七十週年,

老兵相逢在七五這天,

當我跨過鬆花江大橋的北端,

啟航紀念塔在我的眼前閃現。

鐵道兵的豪情瞬間騰飛,

似乎飛躍紀念塔的塔尖。

這裡是鐵道兵誕生的搖籃,

是我鐵道兵魂珍貴的藏館。

當一雙雙手緊握在一起,

眼角閃動的是無語的漪漣。

曾經無比光榮的鐵道兵軍旗,

已經悄然退出了三十五年。

說的還是當年的軍營青春,

想的還是難忘的鐵路沿線。

歲月把所有的芳菲都已衝遠,

老兵依戀的還是遠去的昨天。

八千多英靈守護在鐵路線上,

鐵道兵魂那是永久的詩篇。

我們是失去了家的老兵,

唯有鐵道兵魂是我們的根。

紀念塔展示一往無前的風姿,

似乎是母親在向我召喚。

遍佈神州大地的縱橫鐵路,

那是鐵兵人忠誠的奉獻。

鐵道兵戰友今天七五的慶典,

無不皆是白髮蒼蒼的容顏。

這些沒有了家的老兵,

心裡卻仍然固守著鐵道兵的營盤。

幾十年歲月的風雨滄桑,

留下無盡對兵魂的懷念。

那些守護鐵路沿線的英靈,

有我戰友兄弟熟悉的身影。

他們的青春留在祖國的山山水水,

他們的英雄模樣篆刻在我們心間。

三十五年沒有家的失落,

在七五聚會上釋然。

我們用鐵道兵精神在詮釋:

鐵道兵魂是我心底豪邁的源泉。

啊!永恆的鐵道兵兵魂!

它永存於祖國大江南北。

啊!難忘的鐵道兵兵魂!

它長城樣堅守在鐵路沿線。

她豐碑樣矗立在鐵道兵人的心田!

《鐵道兵啟航紀念塔》誕生紀實編委組集體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