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启航纪念塔诞生纪实

(写在前面:重新刊发《铁道兵纪念塔》诞生纪实,经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并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指示:铁道兵纪念园的修建是留给后人重要的铁道兵文化遗产,要以事实为根据,让所有参与的单位和个人认可。留给后人真实的情况介绍。这次活动是集体的力量,是铁道兵老战友和地方政府合作的典范。在此特别感谢黑龙江铁道兵战友们为此做出的努力。

《铁道兵启航纪念塔诞生纪实》编委会:这是几位亲身经历了铁道兵启航纪念塔修建全过程铁道兵战友搜集整理的视频、照片等资料编辑而成的文档。这篇文档首次披露了《铁道兵启航纪念塔》修建的全过程及经历。其中很多视频及图片都是首次发表。可以说是《铁道兵启航纪念塔》诞生最真实直观的文献资料。我们真诚的希望,通过这篇文稿让《铁道兵启航纪念塔》更完美、更真实展现在广大铁道兵老战友及所有关心铁道兵事业的人们眼中!)

《铁道兵启航纪念塔》诞生纪实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诞生于决定中国命运的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1948年7月5日,铁道纵队在哈尔滨极乐寺举行了成立大会。

铁道兵启航纪念塔诞生纪实

1949年5月16日,铁道纵队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1953年9月9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53年12月20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为铁道兵报题写了《铁道兵》。

铁道兵启航纪念塔诞生纪实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从诞生到退出序列35年来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让后人牢记那段光辉的历史,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发起,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呈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拟在铁道兵的诞生地-------哈尔滨,选址建立一座铁道兵成立纪念塔。 以此做为继续传承铁道兵文化,弘扬铁道兵精神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里不但是铁道兵的诞生地,也是铁道兵广大指战员魂牵梦绕的母亲城。铁道兵从这里出发,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投身到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的铁路抢修抢建和国家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之中。献出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甚至于生命。在哈尔滨建立铁道兵纪念园意义重大和深远。

此动议得到了哈尔滨市市委市政府的充分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下,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张楚然主任与铁道兵老战友、武警原黄金部队张振远主任一起,带领曾庆道、徐茂军、中铁五院、中铁建安工程设计院的工程师们,先后多次赴哈尔滨进行认真的考察和论证,并向市政府汇报,最后市政府与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一致确定,将铁道兵成立纪念塔选址在景色秀美的松花江畔太阳岛风景区中东铁路公园北端观光园区内。2017年8月22日,哈尔滨市政府正式批准,将新建的园区命名为“铁道兵纪念园”,将已建成的观光塔命名为“铁道兵启航纪念塔”。

铁道兵启航纪念塔诞生纪实
铁道兵启航纪念塔诞生纪实

在哈尔滨市政府的批复后,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提出了纪念园内铁道兵纪念项目的总体设计思路,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同意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邀请石家庄铁道大学中铁建安工程设计院进行总体设计,并报哈尔滨市政府核准。为了确保项目实施,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邀请中铁建大桥局东北指挥部原指挥长苏宝伶同志担任铁道兵纪念园公益项目工程总指挥。经有关领导推荐,张楚然主任和苏宝伶指挥长决定由黑龙江省铁道兵战友文化联谊会会长郝新宝同志担任施工现场总负责人。郝新宝同志表示,这是对黑龙江省铁道兵战友的信任,在家乡能为铁道兵文化传承做点事情,贡献一份力量,是全体黑龙江铁道兵战友的光荣,一定要按时完成任务。

工程动工前,苏宝伶指挥长和肖凤国副指挥长与有关人员共同研究施工方案,在认真理解了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的总体构思后,对施工安排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张楚然主任与曾庆道同志等,多次主动向哈尔滨市政府主管部门汇报,听取意见。哈尔滨市政府有关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议,解决了施工配合中的具体问题。在施工中经黑龙江省铁道兵文化联谊会会长郝新宝同志与多方联系,争取帮助,认真遴选人员,具体安排施工。

铁道兵纪念园项目,从现场调查开始到向市政府报告,直到项目完工,在全过程中,始终得到武警部队原黄金一总队和武警黑龙江总队的关怀和支持,这是项目完成的最关键性,我们永誌不忘。

在项目施工的决战阶段,三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徐茂军同志,长驻一线,每天到现场指导施工,并应急承担起毛主席题词碑的设计任务,对项目按时完工起了重要作用。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黑龙江省铁道兵文化联谊会会长郝新宝和其他老战友们在炎热的一百多天里始终坚守在施工现场,配合肖凤国副指挥长为圆满、安全、保质保量的完成纪念园的修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于2017年1月5日向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请示,在铁道兵战友中开展铁道兵启航纪念塔公益项目专项捐赠活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于2018年1月23日批准同意。此后,捐赠活动在全国各地的铁道兵战友中有序开展起来,战友们积极响应,热情支持。江苏战友表现尤为突出。

新建成的铁道兵纪念园,简洁、肃穆、宁静,松花江像慈祥的母亲一样,陪伴在他的身旁。江水时而平缓,时而奔流,阵阵涛声和浪花似摇蓝曲在轻轻的拍打着他的身躯,让他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洗礼之后安然的熟睡。大地和蓝天伸出热情的双臂环抱着远行的儿女回家。

顺坡而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石碑上镌刻着的毛泽东主席亲笔提写的《铁道兵》三个苍劲有力的红色大字;

铁道兵启航纪念塔诞生纪实

紫铜制作的铁道兵英雄群雕矗立在石碑的后方,正面是朱德元帅题写的《人民铁军》四个大字,下方大理石基座上缀有三师战友高翔撰、中国铁建原副总裁扈振衣书的《铁道兵英雄赋》,后面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体现铁道兵精神的全文,两侧是铁道兵英雄群雕像。英雄群雕在滚滚松花江水衬托下,仿佛在向母亲汇报着自己所走过的35年不平凡的道路,述说着子弟兵成长历程和丰功伟绩。

铁道兵启航纪念塔诞生纪实

拾阶而上,铁道兵启航纪念塔与铁道兵的诞生地—极乐寺隔江相望,似腾飞的蛟龙,昂首挺立,直冲云霄,铁道兵“兵徽”在塔顶端闪闪发光;似起锚远航的巨轮,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他的雄姿在告诉人们,70年前他是在这里起航,背上行装,扛起枪,奔向解放全中国的战场,踏上保家卫国的邻邦,融入祖国铁路建设和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

沧桑岁月为铁道兵点赞,绵延于大江南北的铁路网为铁道兵的伟大功绩作证。铁道兵志在四方,汗水辅就钢铁路,鲜血和生命伴随汽笛鸣。他们的生命诞生在共和国的黎明,步伐与共和国同行,身躯屹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丛山峻岭,血液与国旗一样鲜红,精神与共和国同心,吼声与汽笛一样宏亮,意志与钢轨一样坚定,胸怀与列车一样奔放,志在四方的歌声与解放军进行曲一样嘹亮。

虽然铁道兵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铁道兵的红色基因在这里流淌,铁道兵的精神永存,“兵魂”永在。为了继续弘扬铁道兵精神,铭记光辉历史,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红色记忆世代相传,铁道兵精神在这里再次启航。铁军洪德普惠黎庶,铁军精神后代弘扬,铁军文化千秋传承,铁军丰碑日月同光。

这里是铁道兵的“根”、这里是铁道兵的“源”、这里是铁道兵的“兵魂”、这里更是铁道兵战友们追忆军旅生涯的精神家园。希望全国的铁道兵战友们常回家看看!

下面播放的是编辑而成的《铁道兵启航纪念塔》诞生纪实视频:

结束语:《难以割舍的铁道兵兵魂》原诗文:

难以割舍的“铁道兵魂”

魂牵梦绕的七十周年,

老兵相逢在七五这天,

当我跨过松花江大桥的北端,

启航纪念塔在我的眼前闪现。

铁道兵的豪情瞬间腾飞,

似乎飞跃纪念塔的塔尖。

这里是铁道兵诞生的摇篮,

是我铁道兵魂珍贵的藏馆。

当一双双手紧握在一起,

眼角闪动的是无语的漪涟。

曾经无比光荣的铁道兵军旗,

已经悄然退出了三十五年。

说的还是当年的军营青春,

想的还是难忘的铁路沿线。

岁月把所有的芳菲都已冲远,

老兵依恋的还是远去的昨天。

八千多英灵守护在铁路线上,

铁道兵魂那是永久的诗篇。

我们是失去了家的老兵,

唯有铁道兵魂是我们的根。

纪念塔展示一往无前的风姿,

似乎是母亲在向我召唤。

遍布神州大地的纵横铁路,

那是铁兵人忠诚的奉献。

铁道兵战友今天七五的庆典,

无不皆是白发苍苍的容颜。

这些没有了家的老兵,

心里却仍然固守着铁道兵的营盘。

几十年岁月的风雨沧桑,

留下无尽对兵魂的怀念。

那些守护铁路沿线的英灵,

有我战友兄弟熟悉的身影。

他们的青春留在祖国的山山水水,

他们的英雄模样篆刻在我们心间。

三十五年没有家的失落,

在七五聚会上释然。

我们用铁道兵精神在诠释:

铁道兵魂是我心底豪迈的源泉。

啊!永恒的铁道兵兵魂!

它永存于祖国大江南北。

啊!难忘的铁道兵兵魂!

它长城样坚守在铁路沿线。

她丰碑样矗立在铁道兵人的心田!

《铁道兵启航纪念塔》诞生纪实编委组集体创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