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业务的资金逻辑

PPP业务的资金逻辑

所有的生意都是围绕钱的运行展开地,现阶段推崇的PPP模式也离不开这个逻辑,为什么PPP入库规模宏大,但实际落地的项目差距较大,主要是很多PPP业务开拓阶段并没有考虑清楚钱的问题。常说“资金是血液”,血是需要流动的,凝固的血价值会不断下降,最终成为废品,血的流动离不开活的机体,好的PPP资金流动必须在一个好的项目上,反过来好的PPP项目必须能够形成好的资金流,所以PPP业务必须重视资金逻辑,把资金管理放在第一位。

资金谁出

PPP资金的出资人主要有三个:政府、社会资本方和金融机构,最大头的是金融机构一般为70%,政府5%-10%,社会资本方20%-25%。为什么这些主体要进行出资,首先政府有建设的需要,但地方政府短期拿不出钱来进行建设,传统的政府融资平台已经被叫停,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是本界政府的目标之一,所以政府投入少量资金,借助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的力量实现建设发展;社会资本方出资的主要目的是拿到项目,通过项目利润壮大发展;金融机构出资的目的是贷款回报,在没有资产担保的条件下,政府信用是最大的贷款保障。

收入在哪

PPP项目主要提供政府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收入一般很难量化到经济收入上来,有些项目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可以看成是政府的纯支出,那么还款的主要来源就是政府的财政支出,而财政支出取决于两部分:财政收入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有些专项的转移支付还必须剔除计算。财政收入的核心是税收加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出让收入与城市人口、区位、环境、交通息息相关,税收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所以能够支撑PPP项目还款的收入来源清晰可见,三个主体中,政府是项目的需求者,社会资本方是项目的执行者,金融机构是收入的密切关注者。

价值何在

一个项目要实现必须有存在的价值,PPP项目的价值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政治价值与经济价值。一方面,在财政约束的条件下,PPP项目必须做政府最想最需要的基础设施,所以1号工程是首选,现阶段政府的三大攻坚战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后两项与PPP项目密不可分;另一方面,经济价值是解决政府的增量问题,通过PPP项目可以创建更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当地的产业发展能力,实现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让财政与PPP项目实现良性循环是必须实现的目标之一。

持续可行

PPP项目长达10-15年的项目周期,必须长期维护运营。政府承担的费用也不仅是项目总投资,还包括财务成本和运维费用,一般每半年付本息一次,所以PPP项目的运营与还款都必须持续可行。还款的持续可行是重点,现在大部分的PPP项目都还没有进入还款期,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没有按时还款的情况,到时银行将法律诉讼SPV公司,但SPV仅仅是家壳公司,此时这家公司对政府形成的应收帐款成为关键。所以PPP持续运行的核心是政府未来持续的还款能力,成功的PPP项目必须选择财政状况良好且未来增长更好的政府进行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