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官舟鎮木梓嶺村,倚山而建,從山腳到山巔居住著500多戶楊姓人家,村寨周邊古木參天,鬱郁蒼蒼;古木掩映中,300多棟不同時代的房子,鱗次櫛比,房簷緊貼,錯落有致;木房子上,花、鳥、蟲、龍、鳳、佛等圖案,雕刻精緻,栩栩如生;房屋之間,上下橫穿的石板路,各家各戶通達相連;村子外有石筍巖、金採窩溶洞、鑼鼓壩石林等美麗的自然風光;村子裡民風淳樸,因為木梓嶺村傳統色彩濃重,2014年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

古樹蔭庇的村寨

從沿河自治縣城出發,沿326國道一路前行至官舟鎮新路口,再走7公里鄉村路,就來到了木梓嶺村,走進村子、走近村民,發現傳統的東西,在這個村子裡無處不在。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該村依山而建,房子一座挨著一座,山坡緩緩上升,瓦房一棟比一棟高出屋簷半部分,站在村頭一看房屋連片,整個村子就像迷宮一樣。據說,就算是本村人,只要不經常走動,常常會在村裡迷路,雖然都是住一個寨子,但寨里人不認識寨里人十分普遍,有的就算是認識也不知道他家在哪裡。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行走在村子中,首先令人感到驚奇的就是村邊的古樹,大多有數百年曆史,主要有柏樹、楓樹、黃菱樹(黃檀)、絲慄樹等,每一棵樹都枝繁葉茂,大的樹木要三個人才能合圍。這些古樹全都分列在村子的東、西、北三面,寨子中間及靠山的南面一棵古樹也沒有,聽村裡的老人說,是木梓嶺村的 老祖宗在三面栽上的樹木,是想讓大樹作為屏障來保護村子。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伴隨古樹的成長,村子裡人丁也逐漸興旺起來,發展到了現在的五百多戶人家。如今,100多棵古樹像哨兵一樣矗立在村子周圍。

青石孕育的村莊

行走在木梓嶺村,你會發現青石板鋪就的巷道連接著家家戶戶,寨子中間的主路,石板已被踩得磨去了原有的鑿子印痕,變得十分光滑,就像打磨過一樣。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木梓嶺村村民充分發揮青石板的資源優勢,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石頭加工成生活所需的板子石、水層石、墩子石等幾十個品種,並運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石街陽、石院壩、石梯、石巷道、石水缸、石哨缸、石碓、石磨、石研缽、石豬槽等等,只要是通過加工能夠為生活提供方便的石頭產品,在木梓嶺村隨處可見。20多年前,在這個村哪家有錢了,不是買肉來吃、不是買衣來穿,而是想方設法把院壩鋪上青石板,所以石頭產品多少成了村民們貧富的外在標誌,石頭也孕育了木梓嶺村的特色傳統文化。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於汽車稀少,石頭產品的盛行造就了該村大批石匠和“趕馬人”(用馬車運送石頭的人),那時只要走進村子邊的按家巖一帶,到處都是手工石材加工點:山坡上錘子、鑿子及石頭碰撞的叮噹聲,整天不絕於耳。山路上趕馬人來來往往,馬蹄聲、吆喝聲等呱呱聲響成一片,走在哪裡都像是在聽“交響樂”。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石頭產品除了供應本村外,還銷往板場、官舟、土地坳等鄉鎮,那時拉著石頭產品去土地坳,再拉一車煤回木梓嶺,成為趕馬人最完美的差事。

現已六十多歲的老趕馬人楊秀倫說,他通過改裝馬車,可以讓兩匹馬同拉一輛車,別的趕馬人一次運送七八百斤,他一次可以運送一千五百斤左右,一大家子七八口人全靠他趕馬來養活,大家都非常羨慕他。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後來,隨著水泥鋼筋的普及及石頭加工機器的出現,木梓嶺村的石頭“工業”急劇衰落,石匠和趕馬人紛紛“改行”,如今按家巖一代只剩下空蕩蕩的石山,再也不見昔日繁忙的景象,只有那一堆堆亂石崗在訴說著往日的繁榮。

石頭為木梓嶺村人帶來財富和改變生活的時代徹底畫上句號,往日盛行的石頭產品已被水泥鋼筋覆蓋,漸漸成為人們心中的鄉愁記憶。

緊鎖深閨的風景

對於木梓嶺村來說,村莊本身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除了石頭文化、房子密集、古樹參天外,村子裡許多老木屋造型獨特,做工精細,有幾棟老木屋,鏤空雕刻的花、鳥、蟲、龍、鳳等圖案栩栩如生,讓人無不稱奇。有的房頂上至今還保留著裝飾十分精巧的煙囪和屋脊。村裡有一戶人家雕刻的香盒,一湖南客商出資數萬元購買而被此戶人家拒絕,還有一戶人家的石板上雕刻的犀牛望月、野鹿含花也非常有名。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除此之外,該村還有鑼鼓壩石林、老虎洞、石筍巖、金採窩巖洞等許多不為世人所知的美麗自然風光,最出名的又要數金採窩溶洞、石筍巖了。

金採窩巖洞位於木梓嶺村一千多米的東部,分為大洞、二洞、小洞。其中,景色最美的要數大洞,大洞大廳約有一千平方米大小,一塊巨大的岩石橫亙頭頂,中間沒有任何支撐,穩穩地托住了上面一百多米高的大山,洞頂有倒著的“石鍋”“石碗”“石盆”等器具,大廳裡還有可擺四五張八仙桌的石火鋪、石梯田。據村裡人介紹,大洞內還有二樓和許多小洞,最長一條小洞有一千多米長,一直延伸到了山的反面,相傳古時有土匪在洞裡住,發生過戰爭。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沿河木梓嶺:一個“國字號”傳統村落的鄉愁記憶

石筍巖位於木梓嶺、光輝、秦家巖三個村的交界處,因為幾座像竹筍一樣20多米高的山頭或獨立或緊挨著屹立在一起而得名。由於石筍巖地勢很高,在冬季常常是石筍巖上是白雪皚皚,而木梓嶺村陽光明媚。登上石筍巖後,腳下的莽莽群山,有如平原,“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會油然而生。

如今,我們在木梓嶺可以看見茶餘飯後,村民們喜好小聚在參天大樹下,說著村裡村外事、古往今來事,這裡宛如一處世外桃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