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身or死亡:這會是中國共享單車的「唯二」結局嗎?

據《中國經營報》8月11日報道,ofo涉及的收購談判已經接近尾聲,收購方滴滴有意將投放市場的小黃車置換成自己的品牌青桔。ofo方面表示該消息完全虛構,將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

近幾個月來,關於ofo“賣身”的消息越傳越兇,但ofo方面均對此表示否認。

賣身or死亡:這會是中國共享單車的“唯二”結局嗎?

摩拜“賣”了,ofo也快了?

在共享單車行業,唯一能與ofo抗衡的只有摩拜單車,兩家公司爭先刷新行業融資記錄,靠燒錢換市場,成為中國共享單車的“雙寡頭”。

不過,事情在2018年4月出現了變化——美團以27億美元收購了摩拜單車。此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ofo未來是否還能保持獨立。

賣身or死亡:這會是中國共享單車的“唯二”結局嗎?

事實上,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就進入了調整期。一方面,摩拜單車等頭部企業忙著上市、併購。

賣身or死亡:這會是中國共享單車的“唯二”結局嗎?

另一方面,許多小公司難以為繼,紛紛收縮戰線甚至徹底退出市場。

賣身or死亡:這會是中國共享單車的“唯二”結局嗎?

國內外形勢都很嚴峻

國內市場方面,隨著共享單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其侵佔道路面積、影響公共秩序的缺點逐漸暴露。2017年下半年,全國多座城市發佈“禁投令”,叫停共享單車新增投放。

2018年8月,北京宣佈市內共享單車總量由235萬輛下降至191萬輛,並將把191萬輛定為上限,車輛只能減少,不能再增加。

賣身or死亡:這會是中國共享單車的“唯二”結局嗎?

國外市場方面,中國共享單車曾在2017年掀起一股“出海熱”,ofo和摩拜單車最高入駐海外200餘座城市。不過,這股熱潮已經在2018年夏天明顯減退。

以ofo為例,近一個多月以來,ofo已經撤出了印度、以色列、澳大利亞、美國等多個國家。

賣身or死亡:這會是中國共享單車的“唯二”結局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