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有「精英」速成焦慮,成功的路可以縮短嗎?

年轻人有“精英”速成焦虑,成功的路可以缩短吗?

來源:《中國青年報》2018年8月24日07版、微信公眾號“共青團新聞聯播”(ID:gqviewpoint)

就業季緊接著畢業季而來,剛剛從“學生黨”變成“社會人”,未來究竟在何方?一個人究竟為何而生,一份職業究竟因何而做,是需要信念的。這樣,在面臨挫折的時候,可以給自己一個充盈的底氣。這也就是所謂的價值觀和心底之力。

隱藏於理性背後的渴望

近些年,有一類困惑者越來越多地進入了生涯規劃師的視線,暫且按其共同特性叫他們“精英速成焦慮者”吧。

冉冉就是這樣一位典型的學生。她出身普通家庭,學習成績中上,有選擇地積極投身學生工作,尤其對生涯社團傾心。“我選擇社團的標準就是要和未來的發展相關,在生涯社團可以接觸到企業人士,提前為進入社會做好準備。”冉冉顯得很現實,也很理性。

“你對自己未來的生涯期待是什麼呢?”

“迅速在某一個領域成為專家,實現財務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什麼是你想做的事情呢?”

“旅遊,看不同的風景,體驗不同的民俗和風情。還有,和一些好玩的人做好玩的事情。”

“具體是怎樣呢?”

“比如叢林探險,挑戰極限,做一些別人難以企及的事。”

“如果真的如自己所願,做到了這些,你會有什麼不同呢?”

“我的生活會非常自由,也很快樂……”

“這對你意味著什麼呢?”

“肯定會有很多人羨慕我,說我是這個時代的“精英”吧……”

冉冉臉上煥發著光彩,對未來的憧憬讓她渾身散發著渴望的氣息。理性的冉冉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浪漫夢想的姑娘。

也許每個年輕人都是被現實和夢想拉扯的浪漫體,冉冉也不例外,理性外表之下仍然有一顆感性的內心。

冉冉說她特別贊同張愛玲那句“出名要趁早”,她為自己列下的計劃是30歲以前可以獲得財務自由。在她圈定的發展選擇當中,生涯規劃師也是被看好的一個,生涯規劃師看似是個輕鬆、有前景的行業,也似乎讓一些人很快成名,但是作為一個助人的職業,對於從業者的專業和經驗要求是比較高的。

那成功有沒有捷徑呢?

一起看看生命線!

我們選擇了生涯探索裡面常用的一種工具——生命線。我先在紙上畫了一條線段,左邊的一端標記為0,右邊的一端冉冉的意願是80,然後我們共同找到了冉冉現在的20歲,又找到了理想的30歲。

“好短的一段啊!”剛畫出來,冉冉就感嘆了。的確,在80年的歲月當中,這10年確實顯得比較短暫。

“嗯,你有什麼新的想法嗎?”我看著若有所思的冉冉。

“看著這條線,我突然覺得我的人生還有很長。”

我點頭鼓勵她說下去。

“我其實在想,30歲之後我該做什麼?”

“你想到什麼呢?”

“我想如果30歲我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了,那種到處玩的日子也不可能過一輩子,我肯定還是要做點什麼,尤其是有意義的事情。”

這個時候的冉冉沉靜了下來,不再像剛來時那種激情而堅定的樣子,語速也慢了,“我想幫助農村孩子和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我討厭社會存在的不公平……”

/ 冉冉背後的故事 /

冉冉給我講了她的個人經歷,在一個保守城鎮長大的她,因為父母的“弱勢”處境,曾經飽受冷遇,從小便下決心要出人頭地。但脫穎而出並不容易,所以冉冉非常努力,總像憋著一股氣……

這種較勁的感覺是一種虛弱的支撐,是為掙回面子的假託力量。

“我突然有點感激那些經歷,雖然原來我非常不喜歡它們,但是今天卻發現,如果沒有它們,我就不會這樣努力。而且,我還發現我想要的也許不是剛才說的財務自由,遊山玩水,而是怎麼樣活得更像我自己,更有尊嚴。我要考慮的是這輩子怎麼活的問題,而不單單是10年的問題。”冉冉的聲音有些激動,看來她是真的被自己的發現觸動了。

一條生命線,將時間從10年拉長到了80年,對長遠未來的凝視澆滅了短視帶來的焦灼,這時的冉冉開始迴歸理性,關注自己內在真實的渴望。

收入落差帶來的轉行危機

潘偉是個工作只有半年的小夥子,從事餐飲行業。他有個廚藝出眾又深愛他的姑姑,他想未來傍著姑姑開餐館,所以就選擇了與餐飲相關的專業。

起初,潘偉就做好了慢慢積累的準備,但是一個同學會卻摧毀了他對未來的信心。

“平時差不多的同學,有些工資幾乎是我的兩倍。”潘偉的語氣充滿了沮喪。

落差使潘偉對自己的職業進行了新的反思,“我在猶豫究竟要不要跳槽。”

此前,潘偉對餐飲行業做了調查,發現整個行業工資偏低。但如果放棄,會感覺前面的付出有點可惜。同時也擔心能否迅速適應新的行業。

“你對未來的行業有思考了嗎?”

“有的,也在嘗試。我想未來做一些網絡運營。”

“據你所知,網絡運營的‘錢景’會好一些嗎?”

“也不能簡單這麼說,有些做得可以,有些也不好說。”

“那是什麼讓你選擇這個方向呢?”

“因為網絡學習的機會,我加入了一些社群,也開始關注社群的發展和運營,我發現這是一個充滿機會的方向。”

潘偉在網絡社群中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他看到一些與他相似的年輕人在網絡分享、表演,有些成為網紅,快速賺到大筆的錢。“我很羨慕他們!”說這話的時候潘偉滿眼的憧憬。

潘偉也同樣談到了旅遊和對“自由工作”的憧憬。希望“想上班就上班,不想去就不去,在家工作。”他說,可能上學期間太壓抑了,不喜歡也沒辦法。現在上班掙得少,買東西特別糾結,也不敢出去玩。一直在羨慕別人,希望有一天別人也能羨慕自己。“過得自由、舒展,成為“精英”……”

一句話說出如今年輕人的生存狀態,千軍萬馬擠過高考之後,他們面對的可能是更為殘酷的現實,激烈的社會競爭,巨大的收入落差,會讓他們感到一直被擠壓。

積累的路途漫長而不確定,各種炫目的信息讓他們無法安心於長遠的奮鬥。網絡時代催生的成功者既給了他們希望,也讓他們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他們一會兒為一夜暴富的夢想激動不已,一會兒又會跌回現實的低谷而一蹶不振。

“你希望什麼時候達到理想的狀態呢?”

“這個我不敢說,我比較膽小,不想太冒險,所以得有個長期規劃。”

“從餐飲到網絡,這個轉換的過程你計劃是多久?”

“也不太敢確定,我希望是2年,或者需要5年……網絡運營變化太快,許多東西還沒有總結出模式就已經落伍了,這也是我一直下不了決心的原因。”

“如果有一天你作出了一個決定,不管是繼續現在的職業,還是網絡運營,你覺得那是因為什麼?”

“要麼是我在網絡運營方面有了自己的見解,可以有把握地去做一個非常有希望成功的事情了,要麼就是我變得現實了,決心和大多數人一樣過按部就班、逐漸積累的日子。”

“你希望是哪一種呢?”

“內心我肯定希望的是前者,但是從現實考慮,我又覺得那種機會真的很少。”

“對你來說,更實際的選擇是什麼呢?”

潘偉停了停,而後又深深嘆了口氣,“我覺得我還是適合比較穩妥的選擇,一邊踏實做好現在的工作,一邊用業餘時間去探索其他的可能性。網絡運營雖然掙錢快,但是要看運氣、看機會,我現在的城市,這種機會不多,所以,我只能把它當作一個選項,而不能是唯一。我還需要去發現其他的選項。”

這時的潘偉已經沒有那麼焦慮了,他說,到40歲如果可以有一份靠能力取勝的職業,變成專門人才,有不錯的收入,讓家人有比較寬裕的生活,他就滿足了。

“你真的可以接受這樣的未來嗎?”

“可以,雖然也有夢想,但我還是希望腳踏實地一些。”

潘偉將自己的理想和現實做了一個妥協,既不放棄探索的機會,又要保持一份冷靜。這個時候他看起來成熟了許多。“每個人的生涯是不一樣的,衝動都會有,但是結果必須承擔,我不想賭輸贏,我要走得踏實、穩健”。

生涯規劃師點評如下

選擇職業需要信念感

奮鬥者應擁有平常心

在個案中,看似理性的冉冉其實並不理性,看似現實的潘偉也並不真的現實,快速、專家、財務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探險、旅遊……這些詞語常常出現在“精英速成焦慮者”的口中,他們渴望成功,希望縮短成功的路途,一戰功成,而後隨心所欲地生活。

願望是美好的,但也是脆弱的,因為這些願望往往根植於對現實拼搏的逃避和對一夜成名的幻想。在那些堅定、理性、聰明包裹下的仍然是稚嫩的生命。所以都是外表美麗,實際不堪一擊。他們無法等待成為“工匠”的那一天,容易患得患失。

“聽從你心,無問西東”,冉冉說這是她的新座右銘。我告訴她,我也很喜歡這句話,但是對這句話的理解有些不同。在我的認識裡,這句話說的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在對生命真誠、對世界熱愛基礎上的無畏。

清華大學校歌的原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指的也是要具有美好的德行和傳承的責任感,才有青春飛揚的根基,才有捨我其誰,勇於擔當的豪氣和資本。如果年輕的心只是過度關注自我,甚至為了自我的自由,不惜採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那麼這種無問西東無疑是懸崖邊的舞蹈,最終傷害的是自身。

所以,在我看來,持有這種想法的人需要的也許不是生涯路徑的規劃,而是生涯信念的教育。

這種力量絕不是靠幾句“做自己”的口號,靠幾個炫酷榜樣就可以獲得。任何時代,都需要它的奮鬥者們擁有一顆平凡而熱情的心,需要的是面對現實、面對人生的勇氣。

“如果提前瞭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願冉冉和潘偉們終將可以心懷熱忱,無問西東。

滑動查看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

年轻人有“精英”速成焦虑,成功的路可以缩短吗?
年轻人有“精英”速成焦虑,成功的路可以缩短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