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院第一屆骨科論壇暨骨科成立60周年慶典活動舉行

本報訊(記者 姚贊原 通訊員 彭福祥 梁嘉韻)9月8日,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顯微外科醫學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醫師學院、廣東省醫學會聯合舉辦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一屆骨科論壇暨骨科成立60週年慶典舉行。

中山一院第一屆骨科論壇暨骨科成立60週年慶典活動舉行

顧立強教授致辭

論壇邀請國內外知名大師級專家及骨科醫師共800餘人進行交流演講,為骨科各專科領域醫學同仁提供一個多學科協作、交流的學術平臺。論壇內容涵蓋脊柱、關節、運動醫學、骨腫瘤、顯微創傷手外、骨基礎、護理等領域的新技術及臨床應用新進展,並進行廣泛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中山一院始建於1910年,前身為廣東公醫醫學專門學校附設公醫院,歷經百年滄桑磨礪。中山一院骨科成立於1958年,經歷了60年歲月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與老一輩學科帶頭人鄺公道、黃承達、朱家愷、李佛保等教授、新一代學科帶頭人廖威明、劉小林及顧立強教授的艱苦創業、勤奮自強、求實創新息息相關。

回首60載春秋,碩果累累。1964年11月23日成功開展世界首例斷腿再植手術;1978年成立顯微外科專科,創辦《顯微外科》雜誌,1986年成為《中華顯微外科雜誌》;1999年組建骨科-顯微外科醫學部;2005年骨科亞專科化使骨科學科發展進入了快車道,2010年骨外科、手外科雙雙獲得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2011年獲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手外科),2013年獲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骨外科),2015年獲廣東省周圍神經組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6年獲廣東省骨科學重點實驗室,2018年獲廣東省軟組織生物製造工程實驗室。

中山一院第一屆骨科論壇暨骨科成立60週年慶典活動舉行

論壇現場

目前,中山一院骨科-顯微外科醫學部院本部設立關節外科、運動醫學科、顯微創傷手外科、骨腫瘤科、脊柱外科,東院設立脊柱外科、上肢骨科、下肢骨科,惠亞醫院設立顯微創傷關節外科、脊柱外科與創傷骨科兩病區,2018年成立骨科醫師學院。目前已建設成為華南地區骨科疑難和危急重症診斷與治療中心、規範化骨科醫師臨床教育培訓中心和轉化醫學、臨床研究中心之一,醫教研技術優勢突出,影響輻射港、澳、臺和東南亞。

骨科目前學術隊伍人才濟濟,現有碩士導師19人,博士導師22人,60年來培養了大批研究生和進修醫生,他們中湧現出一批優秀骨科專家,為全國、全世界的骨科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近5年(2013~2017),發表了SCI論文近200篇,平均每年都在40篇左右,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含面上和青年項目)43項,共2321萬元,獲各級研究基金項目(含國自然基金)135項,總經費高達9000萬,同時獲得專利17項。

中山一院第一屆骨科論壇暨骨科成立60週年慶典活動舉行

專家合影

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里航。中山一院骨科事業在無數“骨外人”艱難的探索與開拓中,經歷六十年崢嶸歲月,影響輻射港、澳、臺和東南亞,成為中國骨外科學事業的中流砥柱。

鏈接

【中山一院骨科發展簡史】

1958年:中山一院骨科成立,鄺公道教授任第一任骨科主任(1958-1960)

六位骨科創始人:鄺公道、黃承達、朱家愷、徐錦森、黎秉衡、歐陽季

1962年:黃承達研製出同源無機骨和人造骨應用於臨床,屬世界首創

1964年:11月23日世界首例斷腿再植成功,黃承達教授人第二任骨科主任(1960-1993)

1966年:斷指再植成功(中國最早斷指再植成功單位之一)

1972年:廣州斷肢再植經驗交流會,施行肢體惡性腫瘤瘤段切除及重建

1973年:美國顯微外科代表團訪問中山醫

1975年:人工關節成功應用於臨床

1976年:椎體腫瘤切除人工椎體重建

1977年:吻合血管的腓骨和皮瓣遊離移植

1978:顯微外科專科成立(骨科專科化走出第一步)朱家凱任主任,《顯微外科》雜誌創刊,黃承達、朱家凱、徐錦森、李佛保、劉均樨 ,斷肢再植,全國醫藥衛生科技術獎

1980年:骨科獲碩士學位授予權,淋巴管移植治療下肢淋巴水腫

1985年:6月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顯微醫學雜誌》出版發行

1986年:《顯微醫學雜誌》更名為《中華顯微外科雜誌》,骨科獲博士學位授予權,同年徐錦森教授開展臨床腕、髖、踝、肘關節關節鏡檢查與手術,屬國內最早

1980年:開展脊柱外科臨床研究

1993年:李佛保教授接任第三任骨科主任

1999年:骨科-顯微外科醫學部成立(從外科分出,獨立大科建制),李佛保教授任骨科-顯微外科醫學部主任

2000年:稱為博士後流動站,黃埔院區骨科成立,李佛保教授任黃埔院院長

2001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學院

2004年:在黃埔院區建立骨科研究所

2005年:骨科-顯微外科醫學院部正式分為脊柱外科、關節外科、骨腫瘤科、顯微創傷外科四個專科,廖威明教授任骨科-顯微外科醫學部主任(第四任大骨科主任)

2010年:獲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骨外科,手外科)

2011年:獲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手外科)

2013年:獲國家臨床專科重點專科(骨外科),惠亞醫院骨科成立,劉小林教授任中大惠亞醫院院長

2015年:廣東省周圍神經組織工程研究中心(廣東省科技廳)

2016年:廣東省骨科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科技廳)

2017年:骨科-顯微外科醫學部換屆,成立運動醫學科,顧立強教授任骨科-顯微外科醫學部主任(第五任大骨科主任)

2018年:廣東省軟組織生物製造工程試驗室(廣東省發改委、科技廳)

【部分重大成就回顧】

01、世界首例同源無機骨和人造骨

1962年,黃承達教授成功研製出世界第一例同源無機骨和人造骨,並應用於臨床。黃承達教授在骨腫瘤學方面有較深的造詣,曾擔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學會副主委、衛生部創傷骨科專題委員會委員、骨腫瘤學組主席。1955年,黃承達教授還研製出外科止血海綿,填補了我國的空白。

中山一院第一屆骨科論壇暨骨科成立60週年慶典活動舉行

中山一院第一屆骨科論壇暨骨科成立60週年慶典活動舉行

02、世界首例斷腿再植成功

1964年11月23日,中山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黃承達、鄺公道、黎秉衡成功為廣州黃埔港務局船隊工人梁錦開施行世界首例“斷腳再植”手術,這在當時中國醫學界是首例,即便在世界醫學界也是罕見。

1965年6月24日,黃承達因“斷腳再植”手術的成功受到中共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等領導人的接見及表揚。

中山一院第一屆骨科論壇暨骨科成立60週年慶典活動舉行

中山一院第一屆骨科論壇暨骨科成立60週年慶典活動舉行

03、《中華顯微外科雜誌》創刊

1978 年,全球矚目的中國改革開放元年,《顯微外科》內部刊物在廣州創刊,1985 年更名為《顯微醫學雜誌》公開發行。1986 年改為《中華顯微外科雜誌》,成為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承辦,是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的學術性期刊,我國惟一的顯微外科專業性刊物,也是一本跨學科與交叉學科的專業性刊物。

中山一院第一屆骨科論壇暨骨科成立60週年慶典活動舉行

04、國內率先將腕關節鏡技術應用於臨床

1986年,徐錦森開展了腕關節鏡技術,為國內首創。徐錦森教授在國內最早全面、成功在四肢六大關節開展了關節鏡技術,為發展我國的關節鏡技術作出了貢獻。

中山一院第一屆骨科論壇暨骨科成立60週年慶典活動舉行

05、國內首例骨肉瘤切除和可延長假體置換術成功

2002年,國內首例兒童骨肉瘤切除和可延長假體置換保肢手術在我院獲得成功,為我國醫學界填補了一項技術空白。

中山一院第一屆骨科論壇暨骨科成立60週年慶典活動舉行

06、研發國內首個去細胞同種異體神經修復材料——“神橋”

2012年劉小林團隊開發出全球第二、國內首個去細胞同種異體神經修復材料——“神橋”並投放市場,實現了去細胞同種異體神經修復材料從實驗室研究向產業化生產的轉化。指神經缺損患者使用“神橋”6個月後單絲觸覺優良率達到94.44%,兩點辨別覺優良率為66.67%,達到自體神經移植修復水平,全國123家大型醫院在使用“神橋”,直接受惠患者超過2000人,終端經濟效益過億元,相關成果獲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創新成果一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中山一院第一屆骨科論壇暨骨科成立60週年慶典活動舉行

圖|通訊員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