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供銷社是種什麼樣的存在?

靚眼看世界


邢臺市對全市172家基層供銷合作社根據不同特點,堅持先易後難、分步推進的原則,進行了分類改造,築牢了服務鄉村振興的主陣地。全市基層社經營服務面積由原來的10.2萬平方米增加到 23.6萬平方米。隆堯縣城關供銷合作社、柏鄉縣龍化供銷合作社被評為全國基層社標杆社。最近,全國總社公佈的星級農村綜合服務社中,邢臺市星級綜合服務社評定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邢臺市供銷合作社和3個縣社組建了新合作供銷集團,其他13個縣社建立了資產管理運營中心。通過整合資源,社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得到明顯提高。2018年全系統社有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實現銷售收入總額118.07億元,同比增長18.5%;資產總額120.2億元,同比增長13.3%;所有者權益30.9億元,同比增長13.7%。

  開展土地託管,為小農戶提供了系列化全方位服務。以基層社、社有企業、農民合作社等為實施主體,開展土地託管半托管綜合服務,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方式。截止目前,全系統已實現土地託管半托管121.7萬餘畝,超額完成了2018年的任務目標,無論是增長率還是增長絕對值均超過全省平均數,在省社重點改革工作督查通報中,增長率名列全省第二。

  建設供銷金融超市,農村合作金融業務得到進一步發展。全市建設供銷金融超市67家,其中,2018年新建27家,加強與銀行、保險等部門的合作,運營業務得到有效拓展,服務範圍和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服務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打造了農村產權交易平臺。聯合市農業、林業、農辦等6部門會簽印發《邢臺市農村產權11類交易規則》,聯合市檔案局印發《邢臺市農村產權交易檔案管理辦法》,為全市開展農村產權交易健全了制度體系。全市搭建了市級和15家縣級交易中心,均與省交易中心進行了聯網對接。2018年市縣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共完成各類農村產權業務37筆,產權抵押融資3000多萬元。

 農村電商服務模式得到進一步推廣。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共組建電子商務公司10家,實現電商銷售額達2億元,電子商務成為供銷合作社流通服務創新的重要模式。威縣供銷合作社打造“邢臺鄉間貨的公司”電商平臺,對接總社“供銷e家”平臺,建立農村物流體系,解決了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最後一公里”難題。


甲乙方31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是全國供銷合作社的聯合組織,由國務院領導,行政級別為正部級。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設立理事會、監事會,實行理事會主任負責制。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內設機構14個,監事會內設機構1個,有11家出資企業、16個直屬事業單位和15家主管社團,也是國際合作社聯盟(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lliance,縮寫ICA)的成員。組織機構和人員情況。截至2018年底,全系統有縣及縣以上供銷合作社機關2783個,其中,省(區、市)供銷合作社(以下簡稱省社)32個,省轄市(地、盟、州)供銷合作社(以下簡稱省轄市社)342個,縣(區、市、旗)供銷合作社(以下簡稱縣社)2408個。財政全額撥款的2422個,佔87%。其中,省社機關30個,省轄市社機關324個,縣社機關2067個。差額撥款的138個,佔5%,其中,省轄市社機關1個,縣社機關137個。財政定額補貼的60個,佔2.1%。其中,縣社機關60個。實行自收自支的163個,佔5.9%,其中,省社機關2個,省轄市社機關17個,縣社機關144個。全系統縣及縣以上供銷合作社機關人員編制5.1萬個。其中,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編制3.7萬個,佔總人員編制數的72.5%。全系統縣及縣以上供銷合作社機關設立理事會1775個,佔63.8%,監事會1589個,佔57%。   

截至2018年底,全系統有基層社31792個,比上年增加1511個。其中:集體企業20262個,有限責任公司3322個,股份有限公司768個,股份合作公司1390個,農民合作社3225個,其他2825個。由縣社垂直管理的23217個,實行屬地管理的1360個,保留牌子實行民營的2776個,其他4439個。實行自營的17312個,佔54.5%,承包經營的5687個,佔17.9%,租賃經營的4368個,佔13.7%,停業、歇業等4425個,佔13.9%。吸納農村大戶或能人加入的有8349個;上級龍頭企業通過資本、業務帶動的有5471個;通過農村綜合服務社或莊家醫院改造建成的有4204個。基層社經營網點34.1萬個,其中,日用消費品網點17萬個,農業生產資料網點11.7萬個,農副產品收購網點2.6萬個,再生資源回收網點1.8萬個,其他經營網點1萬個。

  歷史沿革   合作社在我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就多次論述過合作社的問題。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一直把發展合作社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解決農民問題的重要方面,切實給予引導、支持和推動。   1949年11月,成立了中央合作事業管理局,主管全國合作事業。1950年7月,召開了中華全國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屆代表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社法(草案)》、《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章程(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統一領導和管理全國的供銷、消費、信用、生產、漁業和手工業合作社。1954年7月,召開了中華全國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會,修改了社章,將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更名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建立了全國統一的供銷合作社系統。從新中國成立到1957年,供銷合作社在全國得到迅速發展,形成了一個上下連接、縱橫交錯的全國性流通網絡,不僅成為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組織農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而且成為聯結城鄉、聯繫工農、溝通政府與農民的橋樑和紐帶,對恢復國民經濟、穩定物價、保障供給、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時期,是供銷合作社發展的黃金時期。   1958年以後,供銷合作社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時期,與國營商業兩次合併,後又兩次分開。   1982年,在機構改革中,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第三次與商業部合併,但保留了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牌子,設立了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保留了省以下供銷合作社的獨立組織系統。這一時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在改革開放的宏觀環境中,供銷合作社在加強為農服務、改進經營方式、提高綜合實力和擴大對外交往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供銷合作社事業得到較大發展,為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農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從1982年到1988年,先後進行了恢復“三性”(群眾性、民主性、靈活性)、“五突破”(勞動制度、農民入股、經營範圍、內部分配、價格管理)、“六個發展”(發展系列化服務、橫向聯合、農副產品加工、多種經營方式、農村商業網點、科技教育)三個階段性改革。進入90年代,又進一步探索向綜合性農業服務組織發展的新路子。   1995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深化農村改革的要求,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出發,在總結供銷合作社過去改革和發展經驗的基礎上,作出了《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的決定》(中發〔1995〕5號),明確了供銷合作社的性質、宗旨、地位和作用,並決定恢復成立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提出了支持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1998年,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組織了大規模的調查研究,形成改革的總體思路。1999年,《國務院關於解決供銷合作社當前幾個突出問題的通知》(國發〔1999〕5號)正式出臺,供銷合作社的工作重點轉向了扭虧增盈。2000年全系統扭虧為盈,當年系統彙總實現利潤13.77億元。2001年,情況進一步好轉,彙總實現利潤16.39億元,2002年達到28.6億元。扭虧工作中積累的經驗為“四項改造”戰略的提出提供了實踐層面的支撐。   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圍繞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貢獻這一主題,提出在“十一五”期間,供銷合作社工作要在夯實基層基礎的同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建設“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以下簡稱“新網工程”)。2006年國務院印發了《聽取供銷總社關於建設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等有關工作彙報的會議紀要》,對“新網工程”思路給予充分肯定。在“新網工程”的強力推進下,供銷合作社業務得到恢復和加強。2011年,全系統初步建成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經營服務網絡。 2009年11月,《國務院關於加快供銷合作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0號)正式發佈,提出新形勢下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目標和任務是,堅持為農服務宗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合作制基本原則,大力推進經營創新、組織創新、服務創新,加快構建運轉高效、功能完備、城鄉並舉、工貿並重的農村現代經營服務新體系,努力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骨幹力量、農村現代流通的主導力量、農民專業合作的帶動力量,真正辦成農民的合作經濟組織,不斷開創中國特色供銷合作事業新局面。這標誌著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邁入了新的改革發展階段。   2011年,“2011中國企業500強、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及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名單發佈。中國供銷集團以960多億元的營業收入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83位,在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排名中名列第31位,這是供銷合作社系統企業首次入選中國百強企業。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支持供銷合作社開展農產品流通,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在農業社會化服務中的重要作用,是對供銷合作社的肯定,為供銷合作社的改革發展和轉型升級帶來契機。   2014年,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列入中央改革辦2014年工作要點,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4月初,國務院批覆同意在河北等4個省開展試點,成為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央層面批覆的第一家全國性改革試點。經中央同意,總社會同中央農辦等20多個部委,啟動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文件的調研起草工作,目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審議通過文件稿。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分別聽取供銷合作社工作彙報並作重要講話,對總社成立60週年作出重要批示,為新時期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7月,總社在人民大會堂成功召開供銷合作總社成立60週年紀念大會,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的重要批示指示,汪洋副總理出席會議並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作了重要講話,擴大了供銷合作社的社會影響,提振了廣大幹部職工的信心。   2015年,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第六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會議並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他強調,供銷合作社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依靠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圍繞服務“三農”壯大實力,努力譜寫發展農業、富裕農民、繁榮城鄉的新篇章。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深入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提升為農服務能力。支持供銷合作社創辦領辦農民合作社,引領農民參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分享產業鏈收益。《全國供銷合作社“十三五”發展規劃》印發實施,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提出了今後五年的發展目標、具體任務和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   2017年,全面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充分肯定了近幾年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和試點工作取得的成效,強調要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全面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切實把供銷合作社打造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6月,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專項試點啟動,28個省(區、市)32家單位承擔試點任務。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就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全面部署,明確提出全面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支持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鄉村,健全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總社隨即印發《關於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全系統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與重點任務,切實發揮供銷合作社獨特優勢,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積極作為。


星星影視欣賞


供銷社在50年代,60,70年代是社會的主力軍。縣長兼職供銷社主任。基層供銷社職工參與生產隊勞動,同時肩挑腳動送貨到村。他們對國家有功勞也有苦勞!

2003年後基層供銷社下崗改制。有名無實,下崗改制人為遺留問題多如牛毛。嚴重損害公信,各方面的形象。與時代不符合!


霽往霽進


供銷社我們這裡,六十年代是以農民入股的方式成立的。獨家出售、收購,農資、日雜百貨、土特產品……由於是壟斷經營,服務態度很差,效益還算可以。改革開放後,個體經濟大力發展,且服務態好、品種繁多、進貨及時……供銷社開始衰退。九十年代,已經負債累累、無法經營,就承包給了給職工。由於欠銀行的帳,利息越聚越多,就開始逐步賣房產、加油站……幾年時間,再無東西可賣,就遣散職工,只留一個空有其名的主任。又幾年後,主任也沒有了,供銷社徹底消失,農民的股金也全打了水漂。


文化創作


供肖社,賣地產都吃不完,以前供肖社,店鋪一般在正街,不知賣多少錢呢。


用戶1324478263368


坐在家中,通過供銷合作社電商平臺,農民群眾就能把家中的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足不出村,在供銷合作社的綜合服務中心,農民群眾就能享受到和城裡人一樣的便捷生活服務;外出務工,藉助供銷合作社的土地託管服務,農村群眾就能做完耕地播種、澆水噴藥、莊稼收割等農活。近年來,供銷合作社帶來的貼心服務,讓廣大農民群眾欣喜地讚歎:曾經熟悉的供銷合作社又回到了我們身邊!為供銷合作社這個老系統帶來鉅變的,正是全系統全力推進的綜合改革。

進入新時代,面對農業農村的新形勢新變化,供銷合作社如何應對挑戰、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為回答好這一命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堅定地用好改革這關鍵一招,堅持向改革要發展,向改革要動力,及時部署推進了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高度重視與支持,2015年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出臺了《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也就是中發〔2015〕11號文件,完成了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頂層設計,發出了深化綜合改革的動員令。總社全面謀劃推動,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切入點,以綜合改革試點為抓手,建立領導對口聯繫機制,強化督導檢查,狠抓工作落實,以抓鐵有痕的過硬作風推動綜合改革;系統上下真抓實幹,協同發力,匯聚強大的工作合力,推動綜合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勇於自我改革,按照社企分開的要求,創新聯合社治理機制,提升社有企業發展水平,推進系統上下聯合合作,積極構建雙線運行機制,供銷合作社的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得到有力加強。

堅持密切與農民群眾利益聯結,加快推進基層社改造,強化基層合作社經濟組織屬性,開展勞動、資本、土地等多種方式合作,基層社的覆蓋面穩步擴大,發展質量迅速提升,基層基礎得到不斷鞏固。

堅持為農服務根本宗旨,不斷提升為農服務實力,服務領域從傳統“一買一賣”的流通服務拓展到農業生產經營全過程,農村電商、合作金融、冷鏈物流等新的服務業態蓬勃發展,供銷合作社的服務品牌更加響亮,給農民群眾帶來更多實惠。

以改革為動力,全系統經濟實力不斷壯大,銷售總額、利潤持續攀升,銷售總額由2012年的2.5萬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5.4萬億元,年均增長15.7%;實現利潤由2012年的295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441.5億元,年均增長8.9%,發展質量和效率穩步提升。依靠改革,供銷合作社實現了新的發展,整體面貌發生明顯變化。

我們也應看到,綜合改革在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的同時,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比如改革進展不平衡、體制難題突破還不夠、基層相對仍然薄弱等。改革沒有止境,發展未有窮期,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必須進一步堅定改革信心,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勇氣,著力解難題、求突破,推動綜合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改革的範圍要往廣處推。前一階段綜合改革試點已經取得7個方面11條經驗,目前正在推進7個方面專項改革試點,在一些方面也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成果。對於已經得到實踐驗證的這些經驗和成果,應加大總結推廣力度,推動改革在更大範圍開花結果,讓更多地方的農民群眾享受到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帶來的實惠。

改革的程度要朝深處去。改革解決了一些突出問題,但制約事業發展的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仍有待進一步破解。在社有企業方面,如何優化企業運行機制,構建符合合作社特點的現代企業制度,增強發展質量與效益,保持市場競爭優勢,需要我們下更大功夫。在基層社改造中,如何在提高數量的同時提高質量,進一步密切與農民群眾的利益聯繫,確保基層社建起來就能立得住,成為服務農民群眾的堅強陣地,也需要我們提出更加務實有效的改革舉措。

改革的力道要向難處使。改革越往後,觸及的難題越多,有的是長期積累的老問題,有的是發展中產生的新問題。改革越往後,推進難度越大,特別是一些發展基礎相對薄弱的地方,力量、資源相對有限,改革動力不足、畏難情緒嚴重的問題都不同程度存在。要直面困難問題,提早謀劃,做好充足的政策和思想準備,扎硬寨,打硬仗,勇於攻堅克難;要加大激勵獎懲力度,加強改革輿論宣傳,調動系統參與性和積極性,劃出改革最大同心圓。

改革的路徑要沿穩處行。要為改革把好舵定好向,嚴守改革底線,防範化解風險,保持系統穩定,堅決杜絕發生方向性失誤和系統性風險。要用發展成果、服務成效檢驗綜合改革工作,把系統實力有沒有壯大、經濟效益有沒有提升、農民群眾有沒有受益、與農民利益聯結有沒有更緊密等,作為檢驗綜合改革的標尺,確保改革沿著正確軌道運行,實現改革與發展的相互提升、相互促進。








文若可


供銷社與中國大媽同頻。那時候,中國大媽還普遍年輕漂亮,供銷社也是全國人民眼裡的香餑餑,靠著國家政策,壟斷著全國物資的流通渠道。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供銷社俏麗可愛,人們一般都是高攀不起。

而今時過境遷,物資豐富,渠道萬千。供銷社也徐娘老矣,風騷不再。作為依然享受國家政策關照的一個普通物資流通部門,土地房產變現,公司改制以後,也還有著一定的存在和意義。


唐歌宋舞


供銷社,一個與計劃經濟時代共振的存在,全稱為“供銷合作社”。

最早成立於1950年,曾經依靠統購統銷包攬了中國幾億農民的買與賣,“一手託兩頭”,在穩定物價、調控物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直到市場經濟逐漸登上歷史的舞臺,供銷社才漸漸淡出了百姓視線,好像“消失了”。

其實不然,它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我們對它較為陌生罷了,它保留了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牌子,設立了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保留了省以下供銷合作社的獨立組織系統。

據野馬財經資料顯示:現在的供銷社,其實是在1995年恢復成立的,主要服務於農產品,現今也涉及物流、金融、節能環保、文化等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供銷社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為什麼又要把供銷社弄回來?


福祿272829


我們鄉後改公社又改鄉到鎮(現改為街道辦)的供銷合作社是我們農戶入股創立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那些店鋪經營不去被變賣了,其實就是倒閉了,只剩一個囤化肥農藥的倉庫賣化肥農藥,屬個人承包經營,即沒還股本也沒分過紅,其實就是騙子,比傳銷還壞!


吉祥伴我家


合作[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