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曉輝,玉米供需關係沒變,未來支撐增強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晓辉,玉米供需关系没变,未来支撑增强

點擊上方“種子天下” 可以訂閱!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晓辉,玉米供需关系没变,未来支撑增强

9月12日,第十一屆國際玉米產業大會在遼寧大連舉行。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曉輝指出,當前國內玉米供需關係沒有發生改變,國家去庫存的政策也未改變,玉米產業鏈相關方要準確把握形勢,找準市場節奏。

王曉輝:玉米需求增長成為重要支撐因素

最近一段時間,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貨價格出現快速上漲。王曉輝認為,引起上漲的原因很多,包括對天氣的擔心、對產量的擔憂、對未來需求增長樂觀的判斷,同時還伴隨著對國內政策調整的種種預期。

展望2018—2019年度,王曉輝認為:

第一,今年玉米上市時,將面臨上一年的高結餘陳玉米和新玉米同時供應市場的局面。10月份之後,玉米的供應會越來越多,春節之後會慢慢減少,這一供應節奏需要把握好。

第二,市場需求呈增長態勢。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7年、2018年的玉米消費水平是1.4億噸,下一年會增長1000萬噸以上,達到1.57億噸。

未來,飼料豆粕替代、豬價看漲、玉米深加工發展都成為支撐玉米需求的重要因素。

企業代表:本年度供需基本平衡

而在9月11日大商所主辦的第十一屆國際玉米產業大會同期活動——中信期貨玉米產業鏈深度解析及基差貿易探討中,一些企業代表的分析認為,本年度玉米供需平衡。

大連北方物流總經理馮吉龍介紹,目前來看,本年度黑龍江、內蒙古玉米產量增加,遼寧、吉林玉米產量受乾旱影響,產量下調,整體上來看,東北產區本年度玉米產量較2017年略微增加,供需基本平衡。

國家氣象中心農業氣象中心主任侯英雨表示,2018年春播以來,全國大部農區熱量充足,光照正常或偏多,降水呈“北多南少”態勢,農業乾旱發生範圍小、影響偏輕,區域性暴雨洪澇和高溫災害輕於去年,氣象條件總體利於我國玉米生長髮育和產量形成。綜合2018年我國玉米主產區播種以來氣象條件分析、作物長勢監測與生長模擬、作物產量氣象模型預測等,

預計全國玉米單產與2017年相比為持平略增。

四平天成信息部負責人李長松介紹,我國玉米深加工行業受環保限產因素影響,目前開工率普遍在60%左右,行業庫存穩步下降。同時,玉米供給方面,少部分深加工企業以收購陳糧為主,東北整體原糧玉米庫存充足

中信中證資本農產品事業部總經理陳琪表示,玉米基差業務對交易雙方而言,兼顧公平與效率,對比單純的現貨或者期貨業務,更加穩健、合理,更加靈活、規範。在大宗農產品貿易中,通過準確研判市場動態,掌握基差走勢的規律,可以有效規避基差風險,提高收益。“以大豆市場為例,進口大豆買賣雙方只確定大豆的數量、船期、升貼水和點價期,具體成交價格則有買方在CBOT盤面點價+基差的方式確定。對於賣方來說,由於對內銷售也是採用基差的模式,利潤已經鎖定。”陳琪說道,下一步,我國玉米市場隨著臨儲政策的取消、玉米期貨的日趨活躍以及“保險+期貨”有望逐漸取代傳統的農業補貼來保障農民受益,預計未來以基差方式定價將成為玉米行業的主流做法。

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預測:結餘變化量減少2238萬噸

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本月預測,2018/19年度,中國玉米產量2.13億噸,比上月預測數調增157萬噸,主要是玉米單產比上月預測數每公頃調增45公斤。8月份全國玉米產區墒情適宜,光溫條件較好。當前,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大部春玉米處於乳熟期,局地進入成熟期。據氣象部門監測,9月10日全國一、二類苗比例分別為41%、59%,與8月底相比一類苗比例增加4個百分點,二類苗減少4個百分點。

中國玉米消費量2.37億噸,比上月預測數調增620萬噸,主要原因:一是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大豆、玉米替代品等進口減少,飼料原料中玉米用量增加,飼用玉米比上月預測數調增200萬噸;二是玉米深加工新增產能釋放偏快,特別是8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擴大燃料乙醇試點省份,進一步提振玉米工業消費,玉米工業消費比上月預測數調增420萬噸。期末結餘變化量減少2238萬噸以上,比上月預測數有所擴大。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晓辉,玉米供需关系没变,未来支撑增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