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中,哪些理財行爲不可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個人理財意識也在逐漸增強。而理財帶給大家的好處自然也是十分顯著的,一是讓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保值,二是讓自己的個人資產不斷增加。不過,在個人理財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不成熟的表現,從而導致理財收益受到影響。

投資理財中,哪些理財行為不可有?

表現一:對銀行理財情有獨鍾

有很多在理財的時候會將銀行作為首選,因為他們認為銀行是絕對安全的,所以會將全部資金放入銀行,或存定期或是進行大量銀行產品配置,總之是對銀行情有獨鍾。但銀行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像一些結構類的理財產品,就曾出現過問題。所以在個人理財的時候,一定要客觀分析,合理分配資金,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收益。

表現二:不能堅持執行理財計劃

對於個人理財,首先要制定一份適合自己情況的理財計劃,而且計劃要有條理性和目的性;其次,對於我們制定的理財目標要符合我們自身的實際情況,不然就只能成為“幻想”了;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因為理財是一項長期任務,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必須持之以恆,才能取得成果。

表現三:跟風進行海外投資

由於受到國內股市等投資市場的影響,海外投資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追捧。“全球資產化配置”作為當下比較熱門的投資方式,能夠起到分散投資,規避風險的作用。但是,如果一味的執著於海外投資,可能也會得不償失,因為國外的政策變化對於我們來說存在滯後性的可能,對變化不能及時作出應對措施,所以一味追逐海外投資,也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表現四:理財信息獲取渠道單一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理財資訊的獲得渠道可能僅僅只是新聞媒體,而這種單一渠道的資訊獲取方式便存在了弊端。所以,我們在看新聞資訊的同時,還要多看一些關於金融理財方面的書籍,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成長;因為只看新聞是有侷限性的,一般的新聞都會重視新聞本身的傳播性,這就很容易導致投資者從中學不到什麼有用的知識。

表現五:總有一個投資能賺到錢

這類人一般都抱有東邊不賺,西邊賺的心態,認為要進行多元化投資,雖然這一觀點沒錯,符合分散投資規避風險的要點,以求實現收益最大化的目的。但是如果對投資項目不去進行了解,抱著碰運氣的心態,認為總有一個能賺錢的想法的話,那這樣的行為就是非常不成熟的表現,而且伴隨左右的很可能就是虧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