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妒英才,一代戰神造福華夏子孫幾千年

一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成語千古名句,也成為歷代軍事名家的座右銘。

這就是一代戰神霍去病。

天妒英才,一代戰神造福華夏子孫幾千年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出生在一個傳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兒子,這位小吏不敢承認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於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霍去病是私生子。其父未曾盡過一天當父親的責任,但霍去病長大後,知道了父親的事,有次任驃騎將軍出征時順道到了平陽(今山西臨汾),霍去病便命下屬將霍仲孺請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大人:漢唐時指父親)之子。”霍仲孺愧不敢應,匍匐叩頭說:“老臣得託將軍,此天力也。”隨後,霍去病為霍仲孺置辦田宅奴婢,並在領軍歸來後將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帶到長安栽培成材。

從小時候起這位小英雄就對騎馬打獵表現出強大的慾望,擁有殺敵鬥狠的勇氣和卓越的武功根底。因為是衛青的外甥而當時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正是衛青的姐姐。因為這種皇親關係很快得到當時崇尚武治國的漢武帝喜歡。

天妒英才,一代戰神造福華夏子孫幾千年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漢武帝再次籌劃了一場大規模的對匈反擊戰(即歷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戰)。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武帝遂封他為驃姚校尉隨軍出征。
在戰場上,霍去病再三請戰,衛青便給了他八百騎兵。霍去病憑著一腔血氣驍勇,率領著自己的第一批士卒,在茫茫大漠裡奔馳數百里尋找敵人蹤跡,結果他獨創的“長途奔襲”遭遇戰首戰告捷,斬敵二千餘人,匈奴單于的兩個叔父一個斃命一個被活捉。而霍去病的八百騎兵則全身而返。大喜過望的漢武帝立即將他封為“冠軍侯”,讚歎他的勇冠三軍。
霍去病的首戰,以這樣奪目的戰果,向世人宣告,漢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將橫空出世了。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用兵天分嘖嘖稱奇,也許是為了再試探一次霍去病的天賦和勇氣,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讓他獨自率領精兵一萬出征匈奴。這就是河西大戰。 19歲的統帥霍去病不負眾望,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打了一場漂亮的大迂迴戰。六天中他轉戰匈奴五部落,一路猛進,並且在皋蘭山與匈奴盧侯、折蘭王打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戰。在這場戰鬥中,霍去病和他的部下迎戰以逸待勞的匈奴軍隊,完完全全是以從上到下都視死如歸的決心奮勇拼殺。最終,霍去病取得了慘烈的勝利,一萬精兵僅有三千人回師長安。而匈奴更是損失慘重——盧侯王和折蘭王都死於戰陣,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做了俘虜,斬敵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在這一場血與火的對戰之後,漢王朝中再也沒有人質疑少年霍去病的統軍能力,他成為漢軍中的一代軍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一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成語千古名句,也成為歷代軍事名家的座右銘。
這就是一代戰神霍去病。
同年夏天,漢武帝決定乘勝追擊,展開收復河西之戰。
此戰,霍去病成為漢軍的統帥,而多年的老將李廣等人只作為他的策應部隊。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戰的公孫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馬”還不如兩年前的長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沒有起到應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將李廣所部則被匈奴左賢王包圍。霍去病遂再次孤軍深入,並再次大勝。就在祁連山,霍去病所部斬敵三萬餘人,俘虜匈奴王爺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共計六十三人。
經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復了河西平原。曾經在漢王朝頭上為所欲為、使漢朝人家破人亡無數的匈奴終於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從此,漢軍軍威大振,而十九歲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戰神。
當時漢武帝覺得霍去病已經名聲大造決定給他大造一處豪華住宅,當時霍去病就拒絕了。並且說出了一句千古佳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元狩六年,年僅24虛歲的霍去病英年早逝,諡封“景桓侯”,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建成祁連山的模樣,來彰顯他力克匈奴的豐功偉績。然而史書上對於霍去病究竟是何死因卻描寫的非常之少。《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中補記:“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這是歷代史書中對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記載。

這位戰神就這樣英年早逝像流星一樣劃過,發光發亮在一瞬間。有人說蓋世無雙可惜英年早逝,但是我覺得碌碌無為的平凡過完一輩子,那不是他所追求的。正因為他的這發光發熱轟轟烈烈的這幾年,才造福後輩千萬年,人們才會真正銘記這位戰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