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等花開」在自然中尋找繪畫的新精神——張譯心油畫

“靜等花開”在自然中尋找繪畫的新精神——張譯心油畫

張譯心(原名張錦怡)

籍貫:江蘇淮安

香港藝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國際巖畫協理事、北京首美畫院畫家。

張譯心2000年畢業於與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2002年就讀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設計系,自幼受著名書法家父親張筱寧影響學習書法繪畫,大學期間師從老藝術家戴克鑑先生及著名油畫家高泉先生,近年來一直不間斷的研習油畫,多幅作品被國內外美術機構收藏,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出。其作品(田園薄霧)參展於開放羅湖。激情歲月精品展、(早春的陽光)參展於深圳繽紛五月名家展。(寂寞的荒原)入選泰國曼谷,河城畫廊。(花間)參展荷蘭艾因霍芬市,BAKSY畫廊。花卉系列展於北京首美畫院展出。參加2014年廣州藝博會,油畫(紫藤花)獲得優秀作品。

“靜等花開”在自然中尋找繪畫的新精神——張譯心油畫

《蒼茫》80X60CM

“靜等花開”在自然中尋找繪畫的新精神——張譯心油畫

《雪景之冬戀》60X80CM

作為一個女性藝術家,迴歸女性自然的本性,從女性特質和女性視角去詮釋世界,這是張譯心油畫作品的重要特徵。也正是女性繪畫中出現的性別差異,構成了中國當代藝術中的一個新話題,“女性藝術”。她們用自己的經驗和判斷去感知世界,構建女性藝術的基石,凸顯出一種獨立的美學品格和精神指向。

“靜等花開”在自然中尋找繪畫的新精神——張譯心油畫

《雪景之暮色》40X50CM

“靜等花開”在自然中尋找繪畫的新精神——張譯心油畫

《雪景之初春》40X50CM

張譯心的繪畫,體現了這種女性特有的情懷和觸覺,她筆下的風景,讓人享受到自然的靜穆之美,萬物展開自己的初容,既不掩飾也不雕琢,她筆下的雪景系列,在繪畫語言方面,吸收了中國畫的特質:境由心生,出於心造而源於心受。她拋棄了過多絢麗的色彩,畫中用黑白的對比、色彩的冷暖、色相的純混、顏色的濃淡乾澀,光線的強弱、和色調的虛實,把雪的蒼茫、蕭瑟、和鄉間的質樸與寧靜演繹的真實與真切。抽象美在風景中很重要,從大自然中抽象這種意識是繪畫的一次超越,在感知的視覺中從整體感受到局部都要牢牢抓住它,並貫串一幅畫的始終。塞尚說:“作為畫家,我們的使命就是用大自然所有的變化元素和外觀傳達出那份恆古長存的感動,大自然承擔自由一番韻味,這是繪畫必須給予我們的。”

“靜等花開”在自然中尋找繪畫的新精神——張譯心油畫

《花間》90X80CM

“靜等花開”在自然中尋找繪畫的新精神——張譯心油畫

《殘荷》90X80CM

這一切,都在張譯心的作品中一一體現。她有一顆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和脆弱的心,然後把它凝結於畫布上。作為女性藝術家她重視研究傳統,結合當代表現形式把繪畫當做自己與世間交流的語言,對她而言迴歸自然是藝術的必經之路。她的繪畫靈感都從生活中產生,春花、秋月、殘雪、人物、花卉、風景都是張譯心筆下的詩篇,張譯心她喜歡旅行,無論是她畫的哥倫比亞的特色高原風景,還是墨西哥人物,巴拿馬的河流,都記錄了她對大自然的深刻感受。她流連忘返在世界各大藝術博物館,從中國繪畫和西方繪畫中找到融合點,形成了她特有的油畫語言。她一直在閱讀、行走和繪畫實踐。她說過繪畫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次畫布上的旅行。

“靜等花開”在自然中尋找繪畫的新精神——張譯心油畫

《紫藤》80X90CM

“靜等花開”在自然中尋找繪畫的新精神——張譯心油畫

《午後一景》80X90CM

張譯心的花卉,由具象發展到意象,這原於她隨父自幼研習書法和國畫,正是這樣經歷,她自然將筆下的花卉揉進了中國花鳥畫的靈動感,將印象和寫意表現的淋漓盡致。在純粹的筆觸和色彩中,在或明或暗的灰調子中,衝破傳統空間之勢,在她的這些作品中無論是花卉還是人物,都是如花般的浪漫和虛無,花被賦予獨立的生命,彷彿花如人生。

“靜等花開”在自然中尋找繪畫的新精神——張譯心油畫

《初妝》90X80CM

“靜等花開”在自然中尋找繪畫的新精神——張譯心油畫

《瞬間記憶》80X90CM

在傳統的中國繪畫中,山水或花鳥的表現都是有一定的程式化。程式是一種對繪畫的束縛與無奈,人與自然的生命體驗又往往被程式所遮蔽。她無論是創作的風景還是花卉在空間上掙脫了束縛使創作空間更加廣闊,使生命向著無限的自由飛翔。在生活中積累的情感體驗必然是藝術的加工過程,獨特的情感體驗才會使藝術家擁有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張譯心的作品也是一種情感探索過程。

繪畫作為一種視覺體驗,為生活提供了其他東西無法替代的感受,在張譯心油畫作品與其說“追求”不如說“樂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大概就是那樣關於“美”得秘密。

“靜等花開”在自然中尋找繪畫的新精神——張譯心油畫

《那些花兒》40X50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