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成績差,如何引導孩子主動學習?

黃韜銘


作為小學生家長最頭疼的估計就是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了。不陪,孩子成績差,作業寫不完,第二天看著其他學生都是按時完成作業的,心理不好受,自尊心受打擊,很容易形成厭學心理。陪呢,幾乎整個晚上的時間都要被佔用,遇到難題或是孩子不會的內容,又容易急躁生氣,對身體和情緒都不利。


家長總是不由得感慨一句:什麼時候孩子才能學會主動學習呢?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美好願望:再也不用為孩子的學習操心。可是這樣的願望又像是水中月,鏡中花,總是難以得到。


其實,家長們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小學是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的,低年級和高年級,低年級養習慣,高年級打基礎。各個階段的側重點是不同的。


在低年級時,你會發現,由於學習的內容相對非常簡單,同學之間的成績差距並不是很明顯。這就會使只唯成績論的家長產生誤區,反正成績還行,就會忽略對學習習慣的培養,只要成績不出問題,孩子怎麼學,學習習慣怎麼樣,自己並不太在意。


而實際上,正是因為小學低年級時成績的差距並不明顯,才應該在這個時候著重於培養學習習慣,比如每天回家先寫作業後娛樂,早讀晚誦,每天練習題,控制接觸手機時間,保證戶外活動時間,等等這些內容,其實都應該有一個目標,有一個詳細的計劃在其中。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正處於小學低年級(1-3年級)。我的建議是:


1.每天的作息時間詳細列出

2.學習與娛樂時間均衡分配

3.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養習慣


如果低年級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待到小學高年級,學習量和難度都加大時,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會更大,主動學習的能力會相較於其他同學弱很多。


這個時候不僅成績會有明顯的下降,其他問題也會隨之而來。


而如果你的孩子已經處在小學高年級,但仍然作業要陪,每天要督促,催促,總是把著手機不放,做事情懶惰、拖拉。那麼,你只有付出加倍的時間與精力,對孩子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還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雖然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沒有養成,但自主意識已經越來越強,在嚴格管教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因勢利導,要求要嚴,但也要“大棒加胡蘿蔔”,小心物極必反,給孩子造成終身的心理障礙,那就真是得不償失了。


如果你擔心自己並不能通過嚴格的方式培養出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那就多放鬆心情,多花點時間陪伴他,多理解與包容,在你愛的潛移默化裡,孩子內心的學習內驅力,也許也會很快被激發出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