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台太史公司马迁之——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的真相,目前没有合理的解释,但是《史记》中记载的巨鹿之战就是真实的吗?

后世评论巨鹿之战:

明人茅坤评巨鹿之战:“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清人郑板桥有《巨鹿之战》诗:“千奸万黠藏凶戾,曹操朱温皆称帝。何似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

巨鹿之战释义:

拆台太史公司马迁之——巨鹿之战

《史记》原文: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乍一提巨鹿之战,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知道,可是要说起破釜沉舟的故事,很多人就会恍然大悟了。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一战让项羽一举成名,他杀秦将苏角,俘获大将军王离,涉间不降自杀,迫使章邯大军战败投降,彻底扭转了诸侯军队面临的不利局面,并把亡秦战争推向胜利。

但是,小编经过细心研究发现,这特么是个骗局。

接下来咱来就假借太史公司马迁的矛来破解他本人的盾。

拆台太史公司马迁之——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背景:

秦围巨鹿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即秦二世登位一年后,陈胜起反于大泽中。秦将章邯编骊山刑徒成军队,镇压民变。十二月,陈胜败亡。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六月,章邯大破田儋、魏咎。九月定陶之战消灭楚军主力项梁。

闰九月,章邯以为楚兵不足忧,率秦军北渡黄河,汇合自北方前来增援的王离军一起攻打赵国,并大败赵军于邯郸,随后王离继续包围赵王歇于巨鹿,章邯自己屯兵于南,修筑通道为围城的秦军输送粮草。赵国陈余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巨鹿北。赵数请救于楚。

楚怀王心阵营分兵两路,一支军队前往解赵国巨鹿之围,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另一支军队沿河南进攻关中,以刘邦为主帅。怀王心许诺"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羽杀宋义

宋义率领楚军行至安阳(古地名,今山东曹县东南或今安阳),就按兵不动,滞留四十六日。项羽急欲攻打秦军,为阵亡的叔父项梁报仇雪恨,便催促宋义发兵,宋义不听,反讥项羽有勇无谋,还下令军中:"有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暗指项羽),皆斩之!"

宋义派遣其子宋襄到齐国当相邦,亲身送行到无盐(古县名,今山东东平县东),饮酒作乐。当时天气寒冷,天降大雨,士卒饥寒不堪,项羽利用这一点激起了士兵对宋义的不满。

十一月,在宋义按兵不动之第四十七个早晨,项羽朝会宋义,即入其帐中斩其头示众。项羽随即向士卒宣布:"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籍(项羽)诛之!"(宋义和齐国串通,意图谋反楚国,楚怀王心密敕自己暗杀宋义)。并派桓楚携宋义父子首级报告怀王,怀王只好任命项羽为上将军,率兵救赵。

拆台太史公司马迁之——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过程:

破釜沉舟

楚军兵力远远少于秦军,项羽先派英布、蒲将军率两万楚军渡漳河,袭击秦军甬道,获得几场小胜。十二月,项羽亲率全军渡河,并下令打破炊具,凿沉船只,每人只带三日干粮,余者焚之,以表明拚死一战的决心。

以一当十

楚军在项羽身先士卒激励下士气高涨,作战十分勇猛,一举击破了秦军勇将苏角的军团,迫使章邯军溃退并撤走了对王离军后背的支援。此时项羽马不停蹄翻身再战王离、涉间之长城军团,九战九捷,终使得秦军大败。秦将苏角阵亡,王离被俘,涉间拒降自焚而死。

作壁上观

项羽进攻秦军之前,虽已有燕、齐、魏、代、辽等十几路诸侯军抵达巨鹿前来救援,但都慑于秦军威力,只是屯兵于外围,不敢出战。(《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及至看到楚军大破秦军,各路诸侯军无不胆寒,皆拜伏项羽。

章邯投降

前207年(秦二世三年)四月,章邯派司马欣向咸阳请求援兵,但赵高不允,并派人追杀司马欣。五月,司马欣回到军营后告诉章邯,朝廷已被赵高控制,"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六月,项羽楚军大败秦军于三户津和污水。七月,章邯担心赵高迫害,遂与司马欣、董翳率秦军约20万众于殷墟向项羽投降。

拆台太史公司马迁之——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解析:

首先,破釜沉舟是司马迁的艺术夸张。按照史记中的描写,读者很容易产生这种错觉:项羽破釜沉舟发动进攻,随即就击败了王离,将巨鹿之围解除。可事实却是,项羽在公元前207年11月渡河作战,王离却是在两个月之后的公元前206年1月投降,项羽只带三天干粮的进攻与王离的投降并无直接因果,思想工作做的再好的军队也不能饿着肚子打两个月的仗。

其次,巨鹿之战并不是项羽一人之功。《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中写道,"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这说明击败王离的并不是项羽,而是诸侯军,项羽只是击败了守卫粮道的章邯军,然后又逃回了漳水南岸,引开了章邯。

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综合了《史记》中《项羽本纪》和《张耳陈余列传》的说法,表述为:"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引兵却。诸侯兵乃敢进击秦军,遂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自烧杀。"

再者,项羽并没有打败章邯。据《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的记载,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项羽大破秦军于钜鹿下,正月,虏王离,二月,破章邯,四月再破章邯,但直到七月,章邯才在自以为见疑于朝廷的情况要求与项羽会盟,项羽表面接受麻痹章邯,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也还是没能消灭章邯。由此可知章邯军即使在屡败之后,实力也依然不可小觑。最后会盟时,杀死项羽叔父项梁的章邯竟然当上了雍王,与项羽的顶头上司楚怀王平起平坐。秦军保留原建制不用缴械改编,仍由秦将统领。

巨鹿之战最大的意义在于确立了项羽的领导地位。从后来的项羽大封诸侯可以看出来,在巨鹿之战出了力的、投到项羽阵营的都得到了丰厚的封赏。十八路诸侯王中有十个因巨鹿之战被封王。

有人说,巨鹿之战的真相:表面上看是项羽以万夫不当之勇力克强大的秦国军队,实际上却是秦帝国内部激烈斗争的产物,秦二世集团的嫡系章邯负责实施具体行动方案,成功拔掉功臣集团的实权人物王离,同时兼并王离的几十万野战部队,这才是钜鹿之战的真相。

不知你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