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前传(一):司马迁“以疑存疑”,老子究竟是谁?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代经史典藉中,仅仅有五千余字的《道德经》差不多要算得上是一部字数最少的著作,然而,提及中国文化史,任何人都不应忽视它的重量。在这部飘荡着深刻哲思的著作中行进,人们记住了它的作者——老子, 同时也记住了这部旷世奇书的诞生地——河南灵宝。当年,老子骑一头青牛走进位于灵宝的函谷关时,谁也不曾想到,这将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桩盛事,以至于两千多年后,后世的人们依旧还记是老子这位古圣先哲的生日,为了这个生日,人们不介意舟车劳顿,也不在乎大事铺排,在人们看来,老子的生日是一定要办得风光体面的,因为拜祭老子,实际上也就是在拜祭中国文化之根。

《道德经》前传(一):司马迁“以疑存疑”,老子究竟是谁?

事实上,关于老子确切的出生年代,史学界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争论;而对于老子究竟姓甚名谁,民间也流行多种不同的版本。在研究老子的学者队伍中,我们发现,最早面对这种学术困惑的不是别人,正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的起首部分,司马迁这样写道: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之,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在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老子名叫李耳,曾任过周守藏室之史类似今天国家图书馆馆长这样的官职,后来见周室衰微,归隐西渡,在函谷关写下了《道德经》这部书。如果笔锋就些收住,应该说,我们对老子基本还能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然而在接下来的文字中,司马迁却给老子的存在蒙上了一层面纱,让人们的视野变得模糊起来: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而离,离百岁而复合,合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 

《道德经》前传(一):司马迁“以疑存疑”,老子究竟是谁?

显然,这是一段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记载,虽然这段话仅有寥寥一百多字,但加上起首部分,我们却发现司马迁对于老子的存在,竟给出了三种说法:一个是老聃,一个是老莱子,一个是太史儋,而关于老子的年代,前两说认为是和孔子同时,后一说则将老子推后了一百多年。从这段文字连续使用的好几个“或曰”中,我们可以想见,司马迁所处的西汉时期对于老子的存在已经有了许多说法,作为治学严谨的史学家,司马迁好像也很难辨真伪,于是索性将这些疑笔杂说统统端进了《史记》。然而,这样一来,可给后世的学者设置了一个不小的谜题。

司马迁“以疑存疑”的记载,引发的是一场学术史上持续两千多年的论战。宋人陈景元、清人粱启超,今人高亨、郭沫若等人都是这场旷日持久的论战中的重要代表。而综合历代学者对老子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对于老子生活的年代,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派别:一派认同《史记》中的记载,肯定他是春秋末期人;一派认为老子是战国中后期人;一派甚至断言老子生活的时代更晚。那么,究竟哪能一种学说更接近真实呢?

如今,随着研究考证的深入,目前认为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学者已经越来越多,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多数的学者都开始倾向司马迁在《老子列传》说所写下的第一句话,即老子的名字叫李耳,字聃,在这样一个人们基本认同的前提下,学者又进一步圈定了这位古圣先哲具体的出生日期,那就是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

《道德经》前传(一):司马迁“以疑存疑”,老子究竟是谁?

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司马迁《史记》中所说的老子的出生地苦县厉乡曲仁里指的正是这里。从近几年专家在太清宫周围35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所进行的考古发掘和大量的石刻碑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汉代以后,官方和民间就已经将鹿邑县太清宫镇作为老子的故里进行祭祀了,尤其在唐宋时期,这里的祭祀活动更是达到了高潮。

据《旧唐书》和《宋史》记载,唐、宋皇帝中,唐太宗、宋真宗、宋徽宗等人都曾亲自来到这里祭祀过老子,当年宋真宗留下的御书、 御撰并篆额的先天太后赞碑仍保留至今。至于太清宫镇这个名字的由来,更和唐宋两朝的尚老之风有着直接的关系。唐天宝二年,据传为老子旧宅的老子庙被改为太清宫并大规模扩建,到了宋代崇尚道教,太清宫又进一步扩大规模。随着祭祀活动的日益频繁,太清宫开始逐渐由老子旧宅发展演变成为一个乡镇的名字。

在民间流传的关于老子出生的诸多版本中,老子“剖腹而生”的传说流传最广。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楚国苦县曲仁里村村妇李氏女早早就起床了。虽然怀着身孕,但李氏女却是一位闲不住的农家女,洒扫庭院,生火造饭,她干起活起干脆麻利。然而,就在她准备叫丈夫吃饭的时候,却突然感到肚子隐隐作痛,到后来越疼越厉害。听到李氏女的呻吟声,丈夫知道妻子就要临产了,马上跑去请来村里的接生婆。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接生婆确认这是少有的难产,一时间也束手无策。就在这时, 一直在疼痛中挣扎的李氏女一眼瞥见了放在案版上的菜刀,她使出了惊人的力量一下子坐起来,拿起菜刀对着自己的肚子“哗 ”地一下拉开了一道口子,立刻,血水从被划破的肚子和包衣之中泉涌一般流出……

《道德经》前传(一):司马迁“以疑存疑”,老子究竟是谁?

这位英勇的母亲用自己的生命作代价,换来了一个男婴的降生,而这个男婴,就是日后影响了中国文化史2500多年的老子。关于老子的出生,民间还有一种传得神乎其神的说法,说李氏女是在吃过一枚李子后被寄胎托娠的,整个妊娠期共历经八十一年,所以老子一生下来,就是一个白胡子、白眉毛的老头,由于他的耳朵大得出奇,人们便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李聃。这个“聃”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耳大垂也”,因此“聃”实际上对耳大者的一个类称。由于公元前571年老子出年时正值庚寅年,也就是虎年,当地人把“虎”又称为“狸儿”,“狸儿”与李耳同音,这样老子又有了一个名字——李耳。

《道德经》前传(一):司马迁“以疑存疑”,老子究竟是谁?

对于李耳这个名字,杨雄在他的《方言》一书云:“虎,陈、魏、宋、楚之间,或谓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间,谓李耳”,而老子的出生地苦县曲仁里,正是当时的楚地,也是把虎叫李耳;另外方以智在他的《通雅》卷四十六也说:虎或曰“狸”儿,转为李耳。因此,可以说,李耳这个名字,实际上有着浓重的方言色彩。

那么,这位远年的先哲经历了一段怎样的童年时光?他又是何时走出苦县曲仁里,酝酿《道德经》这部旷世奇书的呢?欢迎继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