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认为汉语不如欧洲语言严谨?


有着五千年岁月的汉语在古代时就已经完善了汉语的逻辑思维,如诸子百家的文章,老庄思想,孔孟之道,奇门遁甲,孙子兵法等等都说明了汉语的逻辑思维是其他语言不可能达到的!

春秋先贤们的思想已经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深刻的理性和思辨思维,不知道那些专家们是否读过这些著作?现在总有一些人试图否定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不知道他们想要往哪里去?

我觉得不应该说成是偏见,严谨与否并不能表示语言的好坏,就比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比英语更严谨,可是它只适合编程适合机器去理解,而汉语却更适合人类,因为人类可以思维跳跃可以抽象思考,根本不需要有些累赘的严谨。但是机器语言就必须严谨,因为机器不会自己思考不会跳跃思维,最起码目前还不会。

现在的人真的傲娇,自己说不清话怪语言,自己挣不了钱怪社会,自己没自立能力怪父母,我有什么好说的呢?本来这世界就是强者生存论,当我们再次站在世界之巅时看看还有谁会来诋毁。


笑搞


题主说得不错,这确实是一种偏见,我因为以前关注过这个问题,在网络上跟人讨论过,所以,我知道一点来由!

前几年,在一些文人中间,不是流行「这国怎?我陷思,定体问」这一套吗?

这种「偏见」就是这些这群人搞出来,真正懂语言学的人,不会下这种似是而非的判断,语言表达严谨与否,完全取决于你的思维是否严谨。

你的脑子里的思维不严谨,你就是用火星人的火星语,也不可能将你的思维表达得严谨。


我一般总强调人犯错误不可避免,对待他人无关宏旨的错误,要抱着「理解之同情」的心态,加上网络匿名,喷人的成本很低,所以,很少言之凿凿的给任何人下非常负面判断。但是,我今天真的要当一回喷子:

这些文人口口「理性」,声声「反思」,却与「严谨、理性」毫不沾边,不学无术,还要跨行评论。

虽然很多人谈论这个问题,但是写成书而且流传甚广是两个人,一个是香港大博士陈庆钊,一个是凤凰台的邱震海。

这位叫陈庆钊的「博士」,写了一本书叫:《中文不是理性語言》

见:http://www.red-publish.com/en/book/2119

书的介绍是:

看了书的简介,简直能把人吓了一跳:竟然还有这种因果关系?原来根源在我们说了几千年的汉语身上?

大博士就是吊,我们没文化的吃瓜群众,毕竟是图样呀。。。。。

但懂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就是语言学外行写的书,结论可以说是张口就来,信口雌黄:

第一,他凭什么说「中国人做事论道比较情绪化」?何以见得呢?那研究心理学,岂不是有【心理学】和【中国人心理学】?

第二,他创造了两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词汇:汉语是「感性的艺术语言」,不是「理性的科学语言」,其实,我大概能懂他说的什么意思,但这属于乱用术语,思维混乱的结论。

语言学上从来没有什么「理性语言」这个术语,英文中是有个【rational language】一词。可以翻译成【理性语言】,是指的计算机专业中的人造的【形式语言(formal language)】,如:编程用的【C语言】,又比如离散数学中【数理逻辑符号】就是一种【形式语言】,如下图的《集合论》的符号:

高中学历,稍微懂点数学、或者知道一点电脑编程都应该懂。

与之相对,法文、英文、中文等等,就叫做【自然语言——Natural Language】。

如果是以【rational language】这个角度来讲,这个世界上没有【自然语言】是所谓的「理性语言」,这是用脚趾头都能想到的一个问题——

不管那一种自然语言,词汇绝对不是一词一义,语法规则绝对会有反例,有些句子根本不符合语法,但它就是对的。还有,自然语言还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环境等多种冗余信息进行判断,怎么可能理性逻辑?

正因为【自然语言】的特点,所以,至今电脑程序很难完全代替人类进行自然语言的翻译,当然,这个问题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全新的算法渐渐得到改善,至于能改善到什么程度,我不是计算机专业,我不敢乱说。

正因为【自然语言】有歧义,模糊的缺陷,几百年前说法语,也懂拉丁文的莱布尼茨,就想发明一种完全严谨逻辑的语言,发生分歧,不需要争论,只需要计算,

莱布尼茨的这种想法,最后由英国人乔治布尔完善,也就是今天的数理逻辑,可以说莱布尼茨是程序员的祖师爷!

但今天,还真有人发明一套「逻辑语」,见度娘词条:

「逻辑语」词汇来自包括汉语、英语、俄语在内的7种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

语法就是【谓词逻辑】,词汇没有歧义、言文一致、形意一致、文化中立,也就是陈庆钊要的「理性语言」。

但是很显然,这种语言几乎不可能被日常应用:

自然语言中的「隐喻、比喻、移情、双关」等修辞手法不能被使用,人类的想象思维活动,不能被这种语言表达、被这种文字记录。或者记录非常麻烦,必须注释、给出量化。

好比「美丽」这个词,因为很模糊,有歧义,无法量化,在逻辑语中就没办法用。

另外,「演绎逻辑」只是科学的一部分,搞科学研究也需要「想象、联想」能力。说简单一点就是「猜测」,然后实验、推理、再验证。

所以,这么大的博士,以这么牵强的理由,下判断中文不是「理性科学的语言」的结论,我觉得是很搞笑的。我还真搞不懂!

为什么要设计「逻辑语」这么奇怪的语言呢?

就是为了证明语言学上一个有名的假设:

【萨丕尔-沃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

美国人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提出的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假设,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倚赖于语言。萨丕尔-沃尔夫假说阐明了语言结构决定某个文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思维习惯。

这个假设分为强弱两种:

强假设:语言完全限制住了思维的发展的可能。

弱假设:语言会对我们的一些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那么,也就是说:【汉语不严谨】导致【中国人缺乏逻辑思维】——可以看做是【萨丕尔-沃夫假说】的【强假设】。

但是,【强假设】已经完全被学术界否定,【弱假设】还没有成为定论,因为:

1、人类的大脑(硬件)和思维活动(软件)太复杂了,我们目前所知有限,并不是很清楚。

2、建立实验模型验证的话,太过于复杂,考虑的变量太多,解读方式多样,无法得到严谨、排他的结论。

3、而恰恰实验表明,否定和支持【弱假设】证据、结论都有。

所以目前,【弱假设】悬而未决。

但是,如果从「谁举张,谁举证」,「疑罪从无」的角度来看,既然假设不能被证明,那么,【弱假设】就是无效、错误的。

综上所述:

且不论【中文不严谨】这个判断根本没有办法成立,而且就算【中文不严谨】,也没有证据能证明会导致【中国人缺乏逻辑思维】。所以,从语言学学术角度,陈庆钊的书根本就是狗屁。

我看到其他答主,动不动大谈「法语、英语、德语」,而且下一些诸如「德语严谨」这般似是而非的判断,我就想:下这些判断,你精通这几门语言吗?

我曾经在文章中说过:我是没什么语言天赋的渣渣,是只懂点英语的【压线狗】,所以,我只能谈谈英语和汉语。


以我的的个人经验来看:

写层次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子,英文似乎是要好用一点,汉语需要多一点时间组织,汉语似乎要用短句子表达比较清楚,特别是写学术论文的时候。

但这完全无关宏旨,我觉得完全可以规避,对我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我还是那句话:语言表达严谨与否,完全取决于你的思维是否严谨。

再者,如果陈庆钊的论断成立,汉语不严谨,影响了中国人没有逻辑思维,所以中国人获得不了诺贝尔奖,西方语言才是严谨的。

那么,非洲很多前殖民地都是以英语、法语为母语,很多黑叔叔英语、法语说得很溜,为何他们连自己的国家都管理不好,一直都是贫穷愚昧,就不谈什么诺贝尔奖。

我搞不清陈博士所说的【逻辑思维】是个什么东西,我看来逻辑思维强,是反应在数学、几何上的。

一般一个国家的初等教育都是说自己国家的母语,中国初等教育也是汉语。而且孩子可塑性较强,如果汉语导致中国人逻辑思维差,中国孩子就能反应出来。

从初等教育来看,中国学生恰恰要甩比西方学生几条街,获得最多的奥数奖,联合国搞的国际测验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英国人都跑中国取经。

我知道不能以偏概全,获奖学生的样本有限,但这位陈博士,能拿出比我更好的数据来证明吗?

所以,我真的搞不清这个博士所说的【逻辑思维】是什么东西吗?

逻辑思维只是创造性思维的一部分,而且逻辑思维好,并不代表就能创新。

因为逻辑是机械式的运算。是从已知条件,也即前提中,推导出隐藏在前提中的东西,并不能产生新知识。

所以,创造性思维,关键要找到正确的推导前提,也即所谓的归纳法思维。逻辑思维一般是指演绎法思维。

比如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逻辑推理部分十分简单,最富创造性的是,可谓爱因斯坦的【哥白尼翻转】:将光速不变当做前提,加上隐含前提:相对性原理,再进行推导,就很好的解释了当时科学界头顶的乌云:迈克尔莫雷实验。

你会证明勾股定理,或者懂初中数学,就能懂狭义相对论逻辑推理部分。

香港媒体中不少这样的奇葩,有个叫陶杰的家伙,那真是一个活宝,天天在报纸上讲『逻辑』,白人就是逻辑,中国人就是没逻辑,他就是服他的白大人。

而他的白大人,跑到中国来取经,跟中国人学数学和逻辑教育。

无知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还自以为掌握真理,我是他真的没脸在报纸上写文章。

一口广东腔烂英语,天天在报纸上大谈英文,他对西方学术一无所知,只是无脑跪舔,总想扮演英国的Mr.All known,却是个十足的Mr.Bean,英国的豆子先生最大的滑稽之处是不知道自己是小丑。

不过你不得不服,人家就是香港人封的才子,他就是能靠卖文为生。

我在想,陈庆钊博士如此外行,他专业是学什么的?

在香港观堂利诺书院的网站,查到了陈庆钊的学历,真是吊炸天,分别是两个野鸡大学的商科硕士和商科博士:

这个所谓的Bulacan State University 的,就是菲律宾 的一个野鸡大学,以前我国县级干部,组团去这个大学拿博士学位。交钱就可以,甚至不用读,你自己去想,这是个什么大学?

当然,你会说这是【唯学历论】,【工商管理博士】就不能研究语言学?

当然可以,但是,你想一想,凭今天的人类的学术体系的复杂程度,跨行研究基本上是值得怀疑的,所以,所谓民科除了被害妄想狂一样的乱叫,正儿八经的科学工作者谁搭理他们?

又比如:我是学工程的,假如我说我自学成才,要帮你做心脏搭桥手术,你敢嘛吗?

加上这本书完全是外行的臆想,基本上可以确定,这是一本没有经过同行审核的烂书,不具备什么参考价值。

臭鸡蛋不需要一个个尝,有经验的人看一眼就知道。

哪知道陈庆钊博士意犹未尽,他又出了一本,看了简介就让人喷狗血的书:

他又自创一些奇形怪状的术语,还跨行玩起【脑科学】:

「汉语作为一种图形文字」是什么话?世界上那一种文字不是线条组成的图形?

「中国人二元性思考模式」,先不谈他难道钻到每个人中国人的脑子里,能知道每个人的思考模式?他所说的「二元性思考模式」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我们知道哲学上,有笛卡尔有【身心二元论】,还有【二元对立】,思维方法上我听说过「二元思维、多元思维」,但根本就可以好坏优劣之分。

如果要讲【逻辑】的话,就是要「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1始终是1,是1就不是0,不能同时为0又为1,【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是逻辑学的基本公理。

但是他的【二元论】真的很奇葩:

大部分的華人的思維模式是一種典型的二元性思維結構,這種二元性思維結構表現在平時的生活上,絕大部分的老百姓是用語音區來思維,他的思維特性的行為表現是實際、勤奮、刻苦、順從、忘我,比較容易接受權力的支配。

药都不服,但不得不服这家伙,我看到这里一口水都要喷出来:

他是怎么知道中国老百姓脑子是这样想的?什么语音区思维就服从,容易接受权力支配?

他把每一个中国人的脑子掀开看过?

再退而求其次:选取一定的样本做过心理学实验?但他根本就没有做心理学、脑科学实验的能力呀。

答案很显然:脑补。

先不论从汉语能不能推论出【华人比较容易接受权力的支配】,难道说了几千年汉语的中国人【容易接受权力的支配】?

中国人从两千多年前就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秦代以后,朝代更迭大致就是一部造反史!英国到现在还有贵族,九十年代才取消议会的贵族世袭席位。

【脑科学】这一套就懒的评论,一个野鸡大学的商科生大谈【脑科学】你觉得靠谱吗?

无独有偶,鼎鼎大名的凤凰卫视的新闻评论员邱震海,也是有一套差不多的「二元论」。

邱震海曾经去「理性严谨的德国」留完学回来以后,大谈德语和德国思维方式,如何严谨,称要用「德国严谨」做新闻:

我是没留过学的中华土鳖,我也不懂德语,我在网上曾遇到过有一批号称是【留德华】的群体。

那装B,真的装得令人发指,开口「你治学不严谨」、闭口「你不像做学问的」,好像去了德国个个都成了康德、黑格尔。

你要说德国不好,真要跟你急!

他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人成熟吗?》,洋洋洒洒大概有几十万字:

书名就敢用来具有十几亿人的集合【中国人】,还大言不惭的诊断出:中国人【缺乏一场民智的启蒙】,那种俯瞰众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势是一览无遗!

我是很服,这些动不动下【全称判断】的人,何况还是每一个独一无二,行为、思维都不确定的的个体:人。

而且很明显,书名提问已经暗示了【中国人不成熟】,也就是说,十几亿人中,就他是成熟理性的,所以他能诊断出来【中国人不成熟】。

要靠他的【德国理性】,来启蒙你们这些脑子不开化的中国人。

他是留学过德国的人,闭口开口理性,他应该把康德的文章《什么是启蒙》好好读一读。

启蒙说简单一点就是:叫你用自己的脑袋,正确的方法想问题 。

理性跟人的语言、行走能力一样,人人具足,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并未启用,并正确运用,而是轻易相信别人的思考结果。

西方的启蒙运动主要是针对宗教社会下的那些愚民,相信《圣经》句句真理,相信牧师是上帝的代言人。

康德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应该跟我们学走路、说话一样,尝试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而不是依赖他人。

并不是邱震海那样,自以为是的站在云端,向大众灌输那一套你自认为正确的空洞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这么简单的道理,老师教过,开明的父母教过,中国圣人、西方哲人都讲烂了,要你启什么蒙?把自己启蒙好。

陈庆钊与邱震海惺惺相惜,节选邱震海书的「精彩」部分,写了几篇长文,发表放在自己的专栏: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author/alexchan/)

他似乎很认同邱震海书里的金句,因为邱震海书里的判断,跟他十分相似:中国人「没理性」、「思维缺乏穿透力」,「情绪化」,「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德语严谨」「汉语无逻辑」等等之类的。

我看了这几篇文章,陈庆钊用的一些脑科学的术语,天花乱坠,但啰里啰嗦,不知所云,就是不能将一个简单的问题讲清楚:【使用汉语】和【中国人缺乏理性逻辑】的因果关系是怎么样的?

如果说我理解能力差,读者可以自己去看,看我说得有错吗?

而且,这家伙曲解引用资料简直是颠倒黑白,他引用中文大学张学新的一项研究,来支撑自己【说汉语,没逻辑】的结论:

辛亏我以前读过张学新的论文,谷歌学术中的论文题目:

张学新教授的研究成果:

发现中国人在阅读汉字文本的时候,大脑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脑电波,是其他拼音文字没有的,指出汉字的独特性,提出汉字拼义理论。

论文没有给出任何褒贬,也没有说学汉语会学成没逻辑的脑残,甚至是褒扬汉字的特殊性。

因为这是香港中文大学很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所以,当年在学术界很轰动。因此我读过。

香港中文大学在对这项研究的介绍,是对汉语汉字的褒扬,而非贬低:

http://www.cpr.cuhk.edu.hk/tc/press_detail.php?id=1249

可见这人有多么不诚实,这种有明确信息源的信息,他就能曲解到这种地步,那些没有信息源就可想而知。

后来,陈博士再接再厉,又写了一本【民主脑】,大意是中国人说汉语,所以导致脑子缺了【民主神经】,搞【民主】也很难成功:

我还真是服了他,他就跟汉语汉字怼上了!

所有的书都是汉语汉字写的,那以他的理论,他的书也是毫无逻辑?

大胆提出设想当然是没问题的,但是陈庆钊的问题在于:跨行研究,又没有做功课,结论如此之草率,以致你看了简介就知道毫无价值。

陈庆钊他的这套理论,在他们那个那个圈子里非常流行,一些文人经常引用,比如最近去世,号称【殖民三百年】的那位,还有这位这本书的作者:

他引用这位大博士的「研究」的时候,口气大到了什么地步:

他们这类人很多,还有一个打篮球的,天天在网上博客宣传「汉语汉字把人学成脑残」这一套!

哲学罗素那句话说得真没错:

这个世界最大的问题就是愚人和狂热分子总是对自我如此肯定,而真正的智者内心却充满疑虑

这些人都有一副相同的德性:自己感觉在云端俯瞰众生——坚信自己的正确,相信自己比所有人中国人都聪明。其实,是由于自身经历和先入之见,导致陷在自己的偏见中无法客观的看问题。

反思我们文化中的糟粕,不是不可以,也是需要的,但上述几个人的论述,完全是劣质、肤浅、冲动的胡说八道。

我一直就认为两个人的反思点评很有道理:

第一是杨振宁先生:华夏文化在学术的思维方式表现为:重归纳(Induction),轻演绎(deduction)。


第二是陈寅恪先生:华夏文化思想的特点跟古罗马人很像:注重实用,不究虚理,长处短处皆在此。

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不要因为这两个人名气大,就认为是金口玉言。

比如陈寅恪说中国人在建筑、绘画、雕塑方面,比不上古希腊人,但是这个话的时代背景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新的考古发掘显示,比如:写实雕塑,比同时期的古希腊一点都不差。

至于说建筑方面,我个人觉得还是一个因地制宜的问题,中原文明最少成本、最易得的材料肯定就是夯土,没必要用石材。

不过,古希腊人真的很逆天,我是很佩服古希腊人思想深邃和严谨。

----------------------------------------------------------------------------

最后我说点历史:

【德语Deutsch】 的词源意思是【人民的语言】,德国这个国家诞生很晚,德语标准语诞生时间也很晚。马丁路德用德语翻译《圣经》以前,德语是一种有多种方言的土话,就别谈什么「哲学语言」了。

日耳曼人曾经无比自卑,认为法语才是理性、优美、高贵的语言,德国皇帝、贵族都以说法语、拉丁语为荣,跟下等人才讲德语。

到了黑格尔那里,又称【德语是适合思辨的语言】,黑格尔又不懂汉语,就称【汉语不适合思辨】,钱钟书还为此狠狠的黑了一把黑格尔「无知」。

这跟今天很多人不懂一门语言,就以刻板印象就认为这门语言如何、如何一样,

而法国人也同样,1654年7月,帕斯卡写信时候,因为找不到对应的法语词汇,只能用拉丁语表达。于是帕斯卡略带愤慨又无可奈何的说:法语一点价值也没有。(见《16世纪的不信教问题:拉伯雷的宗教》)

英文也经历了相同的过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用拉丁文写的,因为,英文当时非常土的土语,当时的人认为不够庄重,且难以表达复杂的思想,而英文今天成了全世界的学术语言。

拉丁文曾经被欧洲日耳曼蛮子视为吊炸天的高贵语言,认为拉丁文优美又理性,但是,曾经的古希腊人认为拉丁文是野蛮人的土话。

所以,我以为:语言并不是静态的,语言和思想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不断完善,内涵不断丰富。

像中文、英文、法文这样历史悠久,人文深厚的语言,我认为是「歧义、严谨」二者皆可——

  • 「歧义」制造微妙的一语双关、「可解与不可解」的朦胧意境,文学、诗歌需要,

  • 「逻辑严谨」,使之表达思想准确无误,科学、哲学、法律需要。


所以,对待这个问题:

不要学韩国人的妄自尊大:韩语谚文宇宙第一。

也没必要跟这些人一样妄自菲薄:说汉语会成脑残。

我想对这个回答下有些对外汉语专业的人士说:

汉语的语法无定式,非常灵活,不等于无法表达严谨逻辑的思想(把这句话好好理解三次)。

因为严谨的逻辑表达,只需要非常简单的语言。逻辑说简单一点就是【重言反复】。

比如一个三段论推理,可谓非常严谨,也非常简单:

1、人必有一死。

2、苏格拉底乃人。

3、苏格拉底必死。

这不严谨、不简洁、不易懂吗?

逻辑真正难的是,条件较多的时候,很难理清、判断逻辑关系,做逻辑运算。也就是英文所说的more is different。

语言是「无罪」的,「有罪」的人使用语言的人。如果你自己的脑子一团浆糊,什么语言都无济于事!


小汉字见大历史


鲁迅喊出了 汉字不灭 中国必亡 陈丹青今天都还在灌输汉字汉语不行的言论。其实综合起来无非一句话 1840后遗症

鲁迅时代是可以理解的,那个时代国家积贫积弱,每个有志励精图治的中华儿女都在找出路,所以会有一些过激认识不奇怪。今天还如此这般要么是水平问题,要么是骨头问题。

任何语言文字都不可能是无懈可击的,如果是所谓完美的,那可能还会很可怕。因为那样会变成一种信仰式的东西,给思维带来更大的束缚。

汉语也可以说得很严谨,就是多加一些前言、后语。把语言表述复杂化一些,但那样说话、作文的意义在哪里呢?严谨是语言、文字的第一要素吗?根本不是嘛。汉语也有既严谨又精炼的时候,并不是都不严谨。而且语言有一个习惯性语境,按语境这么说就是严谨的状态了,这些语境就能使得它严谨起来。否则我们说话难道都需要说完再解释半天?合同、法律文书又怎么办?事实上所谓的不严谨并不会太影响实际运用。所以这个所谓的不严谨不会成为我们运用的问题和障碍。

然而的汉语优点却是别的语言无法比拟的。

第一、由于大量存在通过基础字义组词而来的词汇,这样的模式,只要你学会常用的那些字,并不需要你专门学习新词汇就能看懂。因为两个以上字义不同的字一组合就能有一个能共鸣、有化学反应的新意思。别的语言出现新词汇是需要学习的,否则你根本不懂啥意思。

所以这方面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尽量不要引入垃圾词汇和零翻译词汇,否则都需要去学习新词,对于这个语言的来说优势就降低了。

第二、也正因它存在一定的多音多义,所以文学美感很强。尤其是精炼后的句子。所以你发现,中国流行音乐就是重歌词,中国历来都是重歌词。今天最容易流行的歌曲也是因为歌词写得好或者某些方面有共鸣,有意想不到的可爱、有趣,所以才流行。比如喊麦,就节奏来说肯定不行,但他的歌词路数很对。所以民间草根随便弄弄似乎风头并不太输嘻哈。

玩字、玩歧义、玩谐音这是中国人多大的乐趣啊,今天网络上有多少网络热词不就是与这个特点有关。完全严谨了,你连这个乐趣都木没有了。

第三、汉语被称为伊甸园初音,很多语音都来源于自然的声音。来源于自然反应。而且它是上古的精炼书面语,全世界重要词汇都是汉语,汉语还可以用来破解历史文化原貌,可以将混乱了的源流重新恢复。可以让你看清楚古人是怎么思考的。别的语言哪里做得到这个。

更为神奇的是,全世界大多数语言都吸收了汉语语音的基础含义,并以此出现转义的相关词汇。就是说汉语是一把钥匙。更更神奇的是英语与汉语是关联性最高的两个语言,英语词汇基础语音都是汉语。英语可以视为汉语的一个分支。就是说英语的流行与汉语的即将流行似乎是天注定的,这种偶然性带着强烈的必然性。

文字符号也是如此,汉字甲骨文就是今天绝大多数字母的源头。那些很直观就能发现是出自汉字的字母就不说了,说过无数次了。举个没说过的,比如M这个字母,你知道日本古代一直保留着这个字母吗?你知道西方那些秘密教会纹饰里有个很重要的符号就是M吗?日本的M在鬼子的军服上都有。但形态可以肯定与拉丁字母无关。其实就是因为汉字是总源头,人类只创造过一套象形文字。M是女人生产时的形态。文字由中国人创造,纸也由中国人发明,这是注定的。古埃及莎草纸何尝不是?古埃及人就是西进的中国人为主导的。

昨天我发 头条微 说耐克为何是钩子形状?因为乃在英语里是九的意思,钩子、鱼钩就是九字的原型。钩子也是法老手上的法器之一,另外一个法器连枷是打谷草的工具,在《向往的生活》里出现过。为何中国建筑要飞檐四角翘起,就是因为模仿钩子。钩子又附会蝎子,黄帝和仓颉都代表蝎子。美国的耐克明显是文化传承符号,乃客就是指黄种,既代表九黎,又指黄种三支系。所以乃字还是数字3的原型。江浙乃山与以色列旁边的西奈半岛是什么意思?一目了然。就是西进的羌人命名的。这就是汉语的破解作用。

摩西出埃及里说一路上吃一种食物叫玛纳,什么东西不知道。但汉语一介入,不就是马奶嘛。西进中东的这部分人把中亚最好的马带到了中东,就是阿拉伯马,曾经的天马。約瑟的儿子玛拿西和以法莲也很明显就是羌人,摩西也才与妹喜是一个词。摩西的狮子流派、被遗弃、牧羊的经历才高度与北三苗羌人重合。玛拿西同时也是马奶的意思。所以汉语这把钥匙一介入,就立马解开了。

汉语称为伊甸园初音当之无愧。请不要再用打什么call来污染这门语言了。


國病


“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这句让老外崩溃的话,对中国人来说,理解起来没有任何困难。

“能穿多少穿多少”这句,有不同的意思,或者如攻击汉语不严谨者所言是有歧义的,那为什么我们能准确理解?因为有语境,加上“夏天”二字意思就是“能穿多么的少就穿多么的少”,加上“冬天”二字就是“能往身上穿多少衣服就穿上多少衣服”。

欧洲语言里,一个单词有多个意思也很正常,单词放在不同地方也可能是不同的意思。例如:I will miss you,是我将错过你,还是我会想念你?到底什么意思,还得看语境。

汉语没有时态、不定式、复数,也没有复杂的从句,在特殊的时候,表达起来有点吃力,这一点不可否认。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表达的局限性也是明摆着的,最明显的是语言效率问题,与之相对的是汉语的兼容和高效。

汉语的严谨性与英语并没什么高下之分。通常情况下,用汉语表达时可以视语境省略较多字词,但传达的意思不受影响,有时候省略字词还能达到更多内涵。要想表达严谨明确,汉语也可以做到,例如保险合同,用滴水不漏的表达方案,写出让人读得费劲无比的条文,与科技英语里遍地从句的表达方式有得一拼。

说话和写作严谨与否,在于人不在于语种。当然,我们中国的语文教育过于偏重文学思维,偏重感性思维,语文学习中理性思维表达练训严重不足,导致很多人不习惯严谨的表达。这是一些人认为汉语不严谨的原因所在。


龙久于池


十七十八世纪以来,欧洲产生了一种观念:

  • 伟大的民族也有伟大的语言,落后的民族,其语言一定也是落后的。欧洲是伟大的民族,语言也有各种优越性;其他地方的民族不行,语言也有各种问题。

到了十九二十世纪的时候,一些中国人也接受了上述观念,他们认为:

  • 中国的落后不仅是枪炮、技术的落后,而是社会、文化等深层因素的落后——这其中,语言也是落后的。要拯救中国,追赶西方,不仅要发展枪炮、技术,还要革新语言。


基于这些原因,就有人认为汉语不够严谨。


显然,这些说法都是不对的。就像地心说,是个完全错误的学说;以上说法也是,都是错误语言哲学的产物。

就自然语言来说,没有一种语言比另一种语言更严谨。即使号称最严谨的德语、号称很含蓄的日语,其实都一样严谨一样含蓄。

具体来讲,二十世纪伟大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有很多重要贡献,其中之一可以理解为:

  1. 任何语言都以自己的方式体现普遍的逻辑结构

  2. 任何语言都不可能

    说出逻辑本身的结构。

根据1,只要大家说一种语言,用这种语言交流下去,不管什么语言,都会体现出逻辑结构——也就是说,都严谨。

根据2,其实没有什么终极严谨的语言。


在野武將


先说另一个现象。

我是卖车的,十几年,我不敢号称专家,但多少懂些车,但我反而不敢说自己很懂车。

但这些年接触下来,真正这个专业的行里人,很少有偏见。

反而那些发烧友,看论坛的所谓砖家们,很笃定的说着各种谬误。而且越是知识错的离谱的人。越是各种鄙视满天飞,越是特别迷信某些车系。

所以这些年,但凡碰到这些迷信日系德系的、各种鄙视的人,宰他准没错,因为肯定是棒槌。

所以推而广之,其他行业估计也一样,那些充满鄙视论的人,其实恰恰自己是被鄙视的一员,恰恰他所崇拜的东西他压根不懂。


湿婆同志


这个现象我有点儿看法。

并不是中文不如欧洲语言严谨。

而是中国近现代国力和科技不如欧洲发达。

没有强有力的国力和科技支撑,势必不能在国际事物中占有主导地位,也就造成了中文在国际事物中不占主流地位。

所以才会给人中文不如英文法文德文严谨的假象。


飞翔的熊猫86632852


(1) 汉语原本不清晰。其实其它语言一样不清晰。

(2) 随着各个民族的交流,各种语言发生分化,语言必须清晰,才能起到中介作用。在这个方面,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在世界的交流过程中,都起到自我完善的过程。

(3) 汉语,俄语,阿拉伯语,在局部地区,也起到这样的作用了。

(4) 语言能够承担各种语言的中介功能,必须具备清晰,歧义少等特点。

(5)汉语也曾经具备这些特点,但由于文字狱的问题,还有别有用心的重新解释。使汉语语义变得模糊,中介功能下降。


Corring


有着五千年岁月的汉语在古代时就已经完善了汉语的逻辑思维,如诸子百家的文章,老庄思想,孔孟之道,竒门盾甲,孙子兵法等等都说明了汉语的逻辑思维是其他语言不可能达到的!总是有那些背叛中华民族的文化汉奸,在污蔑和贬低中华民族的汉文化,真是跳梁小丑,螳臂当车不自量!中华民族的强盛,汉语文化必将普及全世界!

从先秦口语文言文发展至今,翻阅西汉的赋,真的美。历朝历代都在改变语言表达,台阁体、灵性说、梅村体……这种美只有身为中国人才懂。敢问有哪个国家把语言做成诗词歌赋小说杂剧戏曲?追求语言和思想融合的追求?也只有中文契合这种审美结构。


网络大实话大大


有这种说法,这要看文明的发展状况,中华文明在社会学和文以及儒学发达,所以会导致中国言语在这几个领域词汇远超英语。比如做饭的词汇有:炒,煎,烹,炸,涮,煮,蒸,熬等,而英语极少

可是汉语在科学,哲学,法律发展缓慢,以至于词汇贫乏,也不专业,近代词汇大多来自日本。所以需要汉学家发展与各门类相适应的文字及语言。汉语需要发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