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老師,歡迎您!|新京報快評

企業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企業家有責任參與教育改革和發展。

馬雲老師,歡迎您!|新京報快評

▲馬雲新名片。 圖/新京報網

文 | 熊丙奇

今日是教師節,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發出題為“教師節快樂”的公開信,宣佈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20週年之際)他將卸任集團董事局主席,並稱這是自己深思熟慮、認真準備了10年的計劃。馬雲在信中說,“我想回歸教育,做我熱愛的事情會讓我無比興奮和幸福”,教育、脫貧、環保、公益,都是他長久以來已經投身和將更加投入的事業。

馬雲宣佈他的計劃時,正是第34個教師節,而這一天也恰是馬雲54歲的生日。在今年9月5日,馬雲在XIN公益大會教育分論壇發表演講時就曾披露,自己最後還是會回到當老師這一行,未來會把所有精力和想法都放在教育上。

從校園到社會再回歸校園,可作為教師培養的一種模式

馬雲回到當教師這一行,是其個人選擇。考慮到其社會影響,這樣的選擇對增強教師職業的社會向心力,或許不無裨益。

馬雲重新當教師,不是“榮歸舊業”,而是一種提升。長期以來,我國的教師——無論是中小學教師還是大學教師,大都是從校園到校園,這也被詬病“沒有社會經歷”。但當教師離開教師隊伍,去從事另一職業並在一段時間後迴歸教育時,很多人又不解,覺得要麼是在社會上沒幹好,只好回來當教師,要麼是選擇當教師養老。

那為何不從教師自我能力提升的角度來看待這種選擇呢?從校園到社會,再從社會到校園,這不是“折騰”,而是對人生閱歷的豐富,對教學能力的提升。

馬雲的選擇只是特殊了一些,尤其是社會經歷這一段特別“高光”。但這也是從校園到社會,再從社會到校園的教師自我完善與提升。

▲馬雲:誤打誤撞搞20年商業 最後會回到“教師”這一行。 視頻來自新京報動新聞

我國不僅需要教師個體進行這樣的規劃,還有必要將其作為培養教師的一種模式。當前,對於職業教育教師,國家已要求他們在學校擔任一段時間教師後,必須到社會企業兼職,這就是在國家層面推進教師“從校園到社會,從社會到校園”。今後,隨著社會發展、知識更新速度加快,我國教師要勝任教師職業,必須打破單一的校園成長方式。在這方面,馬雲似乎提供了一個樣本。

企業家也該成為推動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

而馬雲迴歸教育行業的初衷,似乎可從其過往言論中窺見一二:在今年5月13日杭州師範大學110週年校慶演講中,馬雲曾說道:中國教育的一個問題是,成績不好的人才會讀師範學校,中國應鼓勵最優秀的人才進入師範。

當時輿論的反應不一,很多人更關心怎麼做到最優秀的人進入師範,鼓勵的力量從何而來。馬雲算是用自身選擇給出了答案:一個是靠政府推動,另一個就是有教育情懷的企業家多些自覺擔當——企業家不僅應該有社會責任感,捐贈支持教育事業,還應身體力行推動教育改革、發展。

馬雲老師,歡迎您!|新京報快評

▲馬雲和雲谷學校創校團隊合影。 圖/新京報網

馬雲和曾經多年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十分相像。比爾·蓋茨從哈佛退學創立微軟,一度被認為是大學教育的“反叛者”,而成為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最終“迴歸教育”。在2006年美國一家非營利教育出版機構進行的調查中,比爾·蓋茨當選為近10年來美國教育界最有影響力的人。同時,在對教育界最有影響的組織中,美國國會名列第一,教育部第二,蓋茨夫婦基金會列第三位。在美國教育界最有影響力的人榜單中,企業家的身影並不少見。

企業家參與教育,是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力量。通常來說,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力量來自於政府、學校、企業、社會組織(NGO)。其中,由於企業是教育(培養人才)的用戶,因此,企業也有責任參與教育改革和發展,這可以向教育直接反饋社會企業的需求;同時,企業的資源也可給教育發展注入資金。

鑑於此,社會完全可以說一聲:馬雲老師,歡迎您!而中國教育歡迎更多有教育情懷者的投入,不論是來自什麼行業。

熊丙奇(教育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