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汗的興衰(三):悲慘敗亡 傳國璽交出 後金變大清

1627年三四月間,就在後金與林丹汗相繼洗劫喀爾喀部的次年,林丹汗主動率眾向西而去,使得整個北方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根據史料記載,林丹汗此次西行,帶領的人馬有十餘萬,大致是盡遣手下精銳出征,首先攻下在開平一帶活動的哈喇嗔部。此時繼承俺答汗順義王之號的,是第四代順義王卜失兔。此時的順義王已不再有當年的號召力,能夠將整個右翼都發動起來,現在他只能率領土默特一部抵抗林丹汗的入侵。於是在這一年七月,順義王卜失兔帶領本部人馬與哈喇嗔殘部,在威寧海子一帶佈防。結果到了十月,林丹汗大敗卜失兔。卜失兔的兄弟習令、色令二人本來就因為繼承順義王位的問題與卜失兔關係不睦,乾脆趁機率眾投降林丹汗,卜失兔只得逃竄到了河套地區。到了這一年的年底,土默特部的主要力量均已被林丹汗擊潰。

林丹汗的興衰(三):悲慘敗亡 傳國璽交出 後金變大清

林丹汗

雖然土默特部實力上已經大大不如往昔,但是畢竟在名義上還是明朝冊封的順義王統率之部,且與明朝有著密切的邊境往來。所以明朝方面對於林丹汗突然放棄東線與後金的作戰,反而西進吞併土默特部的做法,表示了強烈的不滿。此時崇禎皇帝朱由檢剛剛即位,急於立威,便宣佈因蒙古諸部自相攻擊,要停止對蒙古各部的市賞。失去市賞之後,林丹汗等於少了一大塊常規的財政收入,當然覺得火大,便在崇禎元年(1628)六月入邊,在得勝口叩關請賞。明軍不許,林丹汗下令進攻,於是一口氣打到了大同城下,殺死明軍和百姓數萬人,大同差點失守。崇禎帝朱由檢無奈之下,用總督宣大山西軍務王象乾的計策,命使者出陽和口,找到永謝布部,通過永謝布部聯絡右翼諸部與明朝一同對付林丹汗。結果這年九月,卜失兔率領的土默特殘部與永謝布、鄂爾多斯兩部的聯軍,在埃不哈跟林丹汗的察哈爾部一場大戰。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三部聯軍竟然毫無抵抗之力,一戰即潰。三部首領大多逃向河套地區以西,卜失兔的妻子和順義王的金印也都被林丹汗俘獲。

林丹汗的興衰(三):悲慘敗亡 傳國璽交出 後金變大清

俺答汗壁畫

可是儘管林丹汗在西線進展順利,後金卻把察哈爾本部蠶食殆盡。

同在1628年,皇太極在二月出兵大淩河,大敗留在察哈爾故地的多羅特舊部,據稱此次察哈爾部被後金俘虜的人數達到了11200人之多。至這一年九月,原來處於東部的蒙古諸部大部分已經歸降後金,原來留在故地的察哈爾餘部,不是在戰爭中被殺,就是成了後金的俘虜,只有少量人馬西逃投奔本部主力。在這種情況之下,林丹汗的西征部隊也開始產生了強烈的厭戰情緒,因為大家的親眷大多還在故地,生死未卜。林丹汗的西征雖然進展順利,但是戰略目的並不明確,到底打算推進到哪裡,奪取的領地如何安頓,大家心裡都沒有底,只是走一步看一步,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子。很多人實在不想再去打仗,更何況自己身後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後金呢?故此察哈爾部下屬烏珠穆沁、蘇尼特、浩齊特等部,先後脫離西征,逃往外喀爾喀。林丹汗為了報復,又在1629年和1631年兩次攻打外喀爾喀,開始兩線作戰。但對已經內外交困的林丹汗來說,兩線作戰無異於分散己方的戰鬥力,更加速了自己的敗亡。

林丹汗的興衰(三):悲慘敗亡 傳國璽交出 後金變大清

清太宗皇太極

1632年(明崇禎五年,後金天聰六年)四月,皇太極組織蒙古與後金聯軍一起對林丹汗發起攻擊。

由於之前林丹汗的四面出擊導致他在蒙古諸部之中眾叛親離,在皇太極號召之下,蒙古諸部大多都站在了後金一方,主動與皇太極聯手。林丹汗對此毫無準備,一聽各部均已倒戈,大驚之下,率部眾西逃,準備前往青海暫避。

按照相關資料記載,林丹汗當時要求各家只要有牛兩頭以上的,一律隨大部隊一起遷走,結果誰也不願意遠走青海,最後從歸化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舊城)出發之後,沿途之上眾人就相約散去。林丹汗本來還擁眾十餘萬之多,走了沒多遠,還跟他一起西逃的就只剩下四五萬人了。後金兵馬在後面銜尾追擊,結果除了看到一些零星潰散下來的察哈爾部騎兵以外,根本就沒看到想象中的察哈爾部主力,於是欣然攻克歸化城,收編逃散部眾。克什克騰部乾脆舉部投降。後金兵馬居然兵不血刃,就將林丹汗辛苦西征取得的領地全部佔為己有。

林丹汗的興衰(三):悲慘敗亡 傳國璽交出 後金變大清

多爾袞

從結果來看,林丹汗顯然沒能夠逃往青海,去仿效當年的西海達子以圖再舉,而是藏身於毛烏素沙漠的深處,不斷騷擾甘肅、涼州等地,希望能搶到一些糧草衣食,解決自己的生存困境。但是畢竟沙漠中的環境惡劣,日子一天不如一天,部眾不斷逃亡,相繼投奔後金。

最終林丹汗在1634年夏天死在了甘肅大草灘(今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在他死後,察哈爾部最後一些保持較強實力的貴族,如多尼庫魯克等人紛紛離開甘肅,投降後金。留守大漠之中的,只剩下林丹汗之子額哲等人。漠北車臣汗部還曾經派出使者,勸告額哲攜眾投奔漠北,其實意在挾制蒙古大汗。但是額哲還沒來得及做出選擇,就在1635年四月,被後金遠征軍包圍。額哲等人見大勢已去,只得帶領最後的一群察哈爾殘部投降了後金遠征軍元帥多爾袞。

林丹汗的興衰(三):悲慘敗亡 傳國璽交出 後金變大清

瀋陽故宮大清門匾額

額哲等人的投降,不止宣告了蒙古大汗作為草原領袖的歷史走到了盡頭,同時也宣告了後金作為北方新一代霸主的誕生。

同時,後金政權也開始了對蒙古諸部的重新安置與改編,依據滿洲八旗,將蒙古諸部重新編成為蒙古八旗。就在次年,也就是1636年,即明崇禎九年,皇太極宣佈原後金國號與天聰年號停用,改國號為大清,年號崇德。蒙古八旗貴族向皇太極奉上號稱從元代流傳下來的傳國玉璽,表示大家願意奉清帝為大汗。

8年之後,1644年,即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內外交困的明崇禎皇帝朱由檢上吊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吳三桂引清兵入山海關,清王朝定都北京,開啟了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統治。此後蒙古在清代近300年間,成為滿清國家中的重要一部分,蒙古族也被置於理藩院的管理之下,開啟了屬於他們的另一段歷史。

(系列之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