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崛起風雲人物——魏冉(七)

抓住時機削弱齊國(三)

齊國一直將宋國視為一塊肥得流油的香肉,只在旁邊看看,口水就止不住了。一旦有機會,自然不會放過。而禍根,就是起於齊國對宋國的慾望。

齊國帶領其他四國攻打秦國,但是意志並不堅定。為什麼?他們離得太遠了,秦國就算割肉,這肉也到不了齊國嘴裡。而三晉則不同。他們與秦國相鄰,秦國割讓的城池是可以收入囊中的,進而擴大自己的實力。齊國受累不討好的。齊國國君是明白這一點的。他們之所以攻秦,甚至包括若干年之前三國攻秦,其實目的不是滅秦,而是立威,從而在與秦國在瓜分世界的談判中獲得話語權。在震懾了秦國,同時又給趙國解圍的情況下,齊國在判斷秦趙兩國不敢造次的情況下,開始了第一次攻宋。

宋王偃是當時比較奇葩的一個國君。他曾經率領宋國軍士攻打齊楚國以及三晉,都取得了不小的戰果,按照正常的思維,這應該是一個能夠創造奇蹟的國君。但是,局勢馬上逆轉,勝利衝昏了他的頭腦。他認為自己天下無敵,不僅開始禍害自己的臣民,還通過在廁所建造銅像,以惡劣行為藝術羞辱各諸侯國國君。這樣的一個道德淪喪、毫無人性的國君,自然使周邊國家十分不爽,大家都摩拳擦掌,想收拾一下他。

但是,我們之前講過,宋國是個富饒之地,是各國都想納入囊腫的寶物。在這種情況下,哪個國家也不敢輕易出兵,因為一旦出兵攻打宋國,就等於動了其他幾個國家的奶酪。於是,這種奇特的平衡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隨著戰國局勢的變化,這個平衡已經被打破。齊國逐漸在群雄逐鹿中佔據了較大的優勢,他嚇唬住秦國,拉攏了趙國之後,終於敢將手伸向了宋國。也毫無意外,宋國兵敗如山倒,宋國國君不得不割讓城池以求自保。這一次齊國並未準備好直接拿下宋國,於是見好就收了。

為什麼齊國沒有一鼓作氣呢拿下宋國呢?因為當時的局勢也是十分微妙的。秦國懾於六國的壓力,在宋國這件事上不敢發表意見,但是不是說沒有意見。宋國曾經敢肆無忌憚的攻打周邊國家,理論上來講應該是得到秦國的默許甚至是支持,這一點從齊國三攻宋國時秦國發聲這一跡象來看,秦國與宋國應該是有些關係的。

而此時的韓魏已經開始有些動搖了。他們看到齊國根本無心和秦國死磕到底,而是利用這次合縱達成自己攻佔宋國的私慾。此外,韓魏本來想通過這次合縱,痛擊秦國,使秦國自此依舊不振,這樣韓魏就可以因為地緣上的優勢,趁勢撈取大面積的秦國土地,解除西秦連年的威脅。但是,隨著事態一步步發展,局勢已經超出了韓魏預期。齊國並沒有進一步與秦國較量的決心和耐心,一旦齊國就這樣草草撤軍,未來的日子裡,秦國還不要吃了韓魏兩國呀。發自內心深深的憂慮,讓韓魏兩國不得不為將來重新打算。於是,他們開始與秦國在私下裡進行接觸。就這樣,合縱的六國開始出現動搖。正是由於秦國虎視眈眈、而合縱隊伍並不十分團結,所以齊國未敢大量投入兵力攻打宋國。

在這種情況下,蘇秦和齊王盡最大努力排除各國的疑慮。蘇秦擔心合縱不成,齊國就不敢再對宋國用兵,而齊王擔心失去這次機會,以後就跟沒機會攻滅宋國了。於是齊王派蘇秦與韓魏兩國相會,再次重申聯合抗秦的統一戰線和堅定的決心,穩住韓魏兩個國家。另一方面,又找到魏相孟嘗君和趙相李兌,答應在攻下宋國後會挑選最好的城池送給他們作為私產,從而達成統一的利益體,鞏固與趙魏的聯盟關係。齊王認為現在可以了,已經穩住了各國勢力,可以再次對付宋國了,於是再次派兵伐宋。

但是宋國此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宋王偃已經將王位傳給太子,而太子很得民心,於是宋國軍民重新團結在以太子為核心的抗齊戰爭中,齊國未能佔得辦點便宜。就在這一時刻,合縱隊伍內部又悄然發生著變化。

齊國賄賂李兌,成效頗豐,李兌一門心思放在瞭如何支持齊王攻宋上。但是另外一個賄賂對象孟嘗君可不是這麼想。孟嘗君以前在齊國是國相,那在齊國可是相當的風光,後來由於在政治鬥爭中落敗逃出齊國,到魏國任相。孟嘗君可是一個吃過見過的人,其實財富對他來時已經不重要了,面子才是問題。孟嘗君之所以在各國都吃得開,那就是有面子。齊國讓自己沒了面子,那就對不起了,那我就和你槓上了。

就在齊國送禮的使臣走後,孟嘗君馬上就攛掇韓國、趙國和燕國怎麼聯合起來搞一下齊國。 燕國本來就想報齊國滅燕之仇,作為燕國臥底的蘇秦自然和孟嘗君走在了一起。韓國一直是魏國的跟班,自然也順水推舟。只有趙國,執政者李兌是個收禮就辦事的同志。他不但沒有相應孟嘗君的提議,甚至將這個陰謀捅給了齊王。但是當時通訊技術十分落後,齊王得到的消息也就是那幾個國家要有動作了,你要小心了。究竟誰參與、怎麼參與、想幹什麼這些細節,就都沒有了。齊王聽到這個消息馬上從宋國撤兵,並找來蘇秦商議對策。蘇秦一看情況有變,照著這樣的局勢發展,齊國肯定就會撤兵不打宋國了。怎麼辦呢?

蘇秦作為但是屈指可數的大陰謀家,反應十分迅速。一方面他繼續和齊王演戲,一方面告訴燕國不可輕舉妄動,估計也和孟嘗君做了消息共享。蘇秦馬上找到齊王,先表示這個出現的新情況對齊國十分不利,現在三晉有投靠秦國之嫌,一旦變成了現實,齊國就會被孤立。還不如在他們之前,齊國先和秦國正式講和。齊秦聯合,其他那幾個小國還有什麼可懼的?再者,秦國現在處於被動局勢,齊國拉他一把,秦國自然會感激齊國。如此一來,齊國又會佔據優勢。

齊王一聽,深以為然,於是馬上和秦國建立友好合作的外交關係。並表示只要秦國不干涉齊國攻宋,齊國也不干涉秦國攻韓魏。兩國目的達到後併力攻趙,瓜分天下。魏冉實際上是不願意看到齊國攻打宋國的,當時秦王也是不同意的,因為宋國畢竟曾經是自己的小弟,小弟出事老大不管,從面子上過不去呀。但是秦國還是一個比較理智的國家,他們認識到齊、秦聯合,齊國就等於背叛了三晉和燕國,而這些國家必然會導向秦國,這樣未來世界的盟主就變成了秦國。這樣便會為秦國創造一個更為寬鬆的國際環境。於是,秦國同意了齊國結盟的要求。

在這一情況下,蘇秦又為齊王分析天下局勢。第一,秦國與齊國聯盟,這世上最強的國家聯合在一起,那實力大大的,而秦國允許齊國攻宋,也算了卻了齊國的一塊心病。第二,蘇秦表示趙國李兌已經完全被齊國收買,趙國必會全力支持齊國,而燕國國君弟弟在齊國做人質,也不敢有二心,韓魏那兩個狗腿子也不會掀起什麼風浪。第三,宋國又亂套了。宋王偃重新執政,太子被擠兌走。在朝堂上,君臣出現間隙,在民間,百姓懷念太子,痛恨宋王偃。這樣一個漸漸病入膏肓的國家,將會不堪一擊。現在正好是滅宋的大好時機。齊王一聽,言之有理,於是幾乎傾全國之兵拿下了宋國,廣地千里。齊王樂開了花,自己樹立的功業必然會載入史冊。但是他越高興,危機也就來得越快。

秦國崛起風雲人物——魏冉(七)

現在我們可以說說蘇秦為什麼一直鼓搗齊王打宋國了。為什麼打宋國有利於燕國報仇呢?戰國那個時代,實際上有一個潛規則,就是互相打打鬧鬧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滅國。就想有個人出來逮誰罵誰,大家一生氣一塊罵他兩句甚至揍他兩下,大家都是認可的,甚至還覺得大家是在懲惡。但是突然有個人跳出來,手起刀落,把那個人的人頭割了下來。這樣做就突破了大家的底線。為什麼呢?你今天因為被罵殺了這個人,明天會不會因為我不小心碰了你一下,你就過來把我收拾了。如果你的行為讓別人產生了恐懼和威脅,其實是很危險的一件事。你是在逼著那些心裡有負擔的人一起把你幹掉。

齊國面對的就是這種局面。宋國位於齊國和魏國的南部,與楚國相鄰,是一個富饒的國家。宋國被滅掉了,齊國無論是從國土面積還是國家經濟實力上,都得到了實惠。但是,齊國破壞了戰國時期各國互戰而不滅國的潛規則,這讓三晉陷入了深深的恐懼當中。因為接下來了,齊國就可以從東側、和南側兩個方向攻打魏國,魏國滅後韓國也難獨存。就這樣宋-魏-韓-趙-燕被滅國的次序被描繪出來。齊國還在享受勝利帶來的快感,但是其他幾個國家已經把他孤立了。

一心想復仇的燕國組織陷於恐懼的三晉,開始了謀齊之旅。當然,就算這四國再有本事,可能齊國也不會太在意。我想蘇秦和孟嘗君肯定想到了拉攏世界的另一極秦國。他們將自己的意圖和秦國做了溝通,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事情進展的太過順利了,順利得超出他們的想象。

齊國與諸國之間關係的變化,被秦國這個旁觀者看的清清楚楚。秦國似乎早就做好了和諸國伐齊的準備,馬上挺身而出,號召天下諸侯伐齊。為了表示誠意,秦國和楚國、秦國和趙國分別相會訂立盟約。並率先發兵攻打齊國取九城。這個做法的意義可能會被大家忽視,認為不就是打一仗麼?有什麼好說的?

其實,這裡有秦國深深的用意。一方面,攻打齊國,向天下宣告齊、秦聯盟已經被撕裂,害怕齊國的國家可以來投靠秦國了,另一方面,秦國在之前處理國際事務中,一般都是連唬帶騙的,已經沒有了威信,這次主動出擊主要是顯示攻齊的決心。秦國的這一步棋走的很關鍵,也十分必要,他打消了各國的疑慮,一場導齊戰爭就這樣打響了。此後秦國又與韓魏相會訂立了盟約。而此時燕國終於撕下了忠厚的面具,使出全力,徵全國之兵,與秦、趙、韓、魏各國精兵形成聯軍,由樂毅統帥,攻打齊國。大家仔細看,此處可是精兵呀,與上次齊國帶領的合縱之兵可不能同日而語。聯軍大破齊軍,秦、楚、燕、韓、趙、魏像兇狠的野獸,一口一口吞下齊國的國土。當大家吃的差不多的時候,只有燕國依舊不依不饒,他的目的是你滅我國一次,這次我也要滅你的國家。就這樣,泱泱一個齊國就被攻滅了。而這時,似乎有聲聲低沉的陰森的笑聲在戰國大地上回蕩,順著聲音的方向看去,笑聲來自於西方。

秦國崛起風雲人物——魏冉(七)

齊國合縱各國攻打秦國,可以說是魏冉執政以來遇到的最大的一個危機。這次危機暴露了秦國雖強,但是由於以往的所作所為,致使在國際上沒有權威、沒有信義,從而導致五國來犯。這一次,使魏冉的能力得到質疑。但是萬幸的是,正當魏冉陷入困境的時候,諸侯國卻給了他一次翻身的機會。當齊國佔領宋國後,魏冉以靈敏的政治判斷,準備聯合各國攻齊。他在這件事上下足了功夫,提前準備,率先向齊國發難。之所以這麼做,魏冉一定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削弱齊國的機會,也許只有這記一次機會。做事雷厲風行,這是魏冉的風格。而最終,魏冉的目的得逞,齊國受到了致命的打擊,而諸侯各國紛紛依附秦國,從此,戰國的三大強國,只剩下秦國和楚國。而楚國,與齊國是不可相提並論的。秦國從未有過這麼好的國際環境,而魏冉也通過這次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的功勳化解了執政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