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有存款350萬,有房有車,已經40歲了,一個女兒,可不可以光理財不用上班?

星月夢想1


我來給你算筆賬吧,你自己看看夠不夠用。


假設你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你說的有房有車,且不知道是否貸款,就算沒有吧。因為如果有的話,至少都是200萬左右,那你這個就不用考慮理財了,所以我們就算沒有貸款的情況下。

又假設你能活到80歲,這個應該差不多。那麼這個期間需要哪些費用呢?

40年,家庭3個人的生活費,我們按照一個人衣食住行一個月平均多少合適呢?在北京一頓午飯30算普通了,早飯加晚飯就算40塊錢,一天吃飯70,加上油錢每天30吧,吃飯和出行一天平均一百,一個月3000.一家人平均就一萬,一年就12萬,且不算買衣服,買傢俱,旅遊,這些。就全當平臺到每個月的生活費裡。

那麼40年就480萬了。就算你再能理財,350萬也可能變出150萬左右的利息吧。所以說這基本上就是痴人說夢了。


這個期間,你還不能生病,尤其是大病,否則醫院住了,就更沒有預算了。也不能多參加聚會,否則也是不夠的。同時你還不能給父母錢,因為你自己的都不夠。


所以啊,不要簡單說自己有幾百萬就可以為所欲為了,比你有錢的人多了去了,同時比你有錢還比你人認真的人也多了去了。不要太高估自己。


老王偵查記


這個問題,是人過40後的一大困惑。

350萬,通過綜合理財,年收益大約在20萬左右,沒有房貸壓力,20萬在一線城市可以平淡度日,二三線城市手頭相對寬裕。

如果一直這樣,生活倒也過得去。不過,未來的事誰能預料。現在是加息,以後會不會降息?20萬五年,十年後的購買力下降到什麼程度,無人知曉。

不過,即使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如果上班性價比低,可以放棄。40歲了,事業基本定型了,你之所以糾結,要不沒有事業滿足感,要不收入一般。我周邊有些朋友,原來在外企工作,隨著外企效益下降,覺得工作性價比低,選擇了回家。

回家,收入少了一部分,可是心裡獲得一份安定和滿足。專注照顧女兒成長,也是在掙錢呀!回家的弊端,也顯而易見,容易脫離社會。

當然,為了對抗不確定,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副業。比如,我兒子的網球教練,除了帶孩子練球,最近又拓展了賣水產的副業。

我家小區也有不少業主將家鄉特產引進過來,在小區微信群銷售,既方便了大家購買,從超市買還不知道經過多少人手,從老家直接拉貨,東西好,價格不貴,也獲得了一份兼職收入。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祝好運!

…………………………………………………


史晨昱


有現金350萬,並且有房有車,只有一個女兒,與絕大多數人相比,你已經屬於成功人士了,相信在公司也處於位置比較高的管理層。按最低年收益4%的理財產品看,一年的理財收入將至少有14萬元,但是,按照你的生活水平,我想這14萬應該不夠支付全家一年的開銷。那麼如果你不上班,光靠理財是無法滿足生活需求的。同時在我看來,還有更重要的理由需要你上班。

1:年齡。

40歲正是一個男人的黃金年齡,在這個時間,身體素質、智力水平還沒有明顯的下降, 而心智則已經十分成熟,正是事業上漲階段,這個時間段放棄事業發展,太過可惜。

2:社交。

不上班就意味著離開職場,而在這個年齡階段,大部分的社交都與職場有關,此時離開職場,社交自然會慢慢減少。而俗話說的好,只有對等的關係才能成為朋友,隨著時間的推移,前期積累的社會資源和社會關係自然慢慢的消失,而這些資源的積累是十分困難的,一旦消失,很難找回來。

3:心理。

人是群居動物,工作上班,雖然會讓身體和精神疲勞,但是人處於運動的狀態,能夠保持良好的精氣神,一旦停下來,閒下來,就如同不用的機器,最終導致生鏽損壞。這樣,從心理到生理也將慢慢的產生變化。

總之一句話,40歲的年齡,正是打拼的年齡,無論是否有足以養老的財力,都應該在這一階段,繼續努力,再攀事業高峰。


我是張小桃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個人認為40歲以後人的時間還很長,不建議在家理財不上班。原因如下:

第一、350萬雖然不是小數目,但是也不多。每年只靠理財的收益生活現今階段的確不成問題,但是您的個人資產將不會有很大的增長。

第二、未來理財政策的不可預測性,2018年4月出來了新的資管新規,2020年以後理財產品將實現份額化,而且將打破剛兌。意思就是以後理財產品不再由銀行承諾兌付預期收益,理財是投資行為也是可能賠錢的。那麼您單靠理財,是不是就有點風險太大了點。

第三、貨幣貶值因素。上世紀80年代萬元戶很讓人羨慕,上世紀90年代有10萬元的家庭存款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進入新世紀頭10年百萬級別就可以稱得上百萬富翁,那麼現在呢?百萬級別也只能算是中產。每年貨幣都會由於通貨膨脹和貨幣增發變的越來越不值錢,如果您不在去工作產生新的資產而吃老本是很危險的。

第四、不可預知的未來因素。這部分就很多了,家庭的變故,社會的變遷很多因素是我們不可預知的,如果在40歲就放棄了奮鬥是很可怕的。小編認識一個朋友,35歲左右就掙到了千萬身家,然後就沒了奮鬥的動力,整天和一群50多歲快退休的人打打牌、吃吃飯。幾年過去後悔悟過來的時候發現很多以前不如他的人都超過了他。

所以40歲因為手裡有幾百萬就放棄了奮鬥是很危險的想法,我們只能不斷的努力在這個社會上才能不被淘汰。


首席投資官


一套價值400萬房子

一套價值200萬房子

一套價值100萬房子

一套價值40萬車位

一套價值15萬車位

現金大概330萬

兩個孩子,男孩高一,女孩一歲半,近40歲,一線城市生活,兩口子一起休息近3年了,近段時間想明年重新開始奮鬥,因為開支真的很大,我們四口每年近40萬開支,原來想的理財收益生活,現在已經在花老本,要不就要降低生活質量,愁的哎


牛仔襯衫李碩


本人情況與此高度類似。

1,地標,山東經濟發達的地級市。

2,年紀,73年生人。

3,女兒一枚,高二讀書。

4,價值180萬住房一套自住,價值60萬住房一套出租,價值50萬一套公寓出租。尚有40萬房貸未還,房租抵房貸,稍有盈餘。

5,買時35萬SUV一部。

6,兩口子上班一族,收入相對穩定。兩人加起來30出頭,各種保險齊全。

7,雙方父母均健康,年歲已長,無負擔。

8,總存也就330左右,4-5%左右的理財,實在不知還有什麼更高更妥貼的投資渠道。20左右的股票,稍有虧損,也不想多投。

9,日子就這麼不鹹不淡的過著,沒有激情,沒有目標,沒有方向。

10,我實在想象不出40多歲的人還能幹點什麼,已經習慣了每天掙眼就有幾百塊錢入賬的日子,不會、不敢、也不想真正的投個項目,自己做個小老闆。


梁大不大明白


350萬放在銀行,以一年為例,看著這些產品的收益如何?

活期:利率0.3%,一年利息1.05萬元。

定期:利率1.75%,一年利息6.125萬元

大額存款:利率2%,一年利息7萬元。

理財產品有兩大類,保本理財和非保本理產品。理財產品有5個風險等級,等級越高風險越大。

R1級:保本保固定收益產品,利率在3.2%-3.5%左右,一年收益11.2萬元。最低風險。100%保本保息。

R2級:保本浮動收益產品,利率在3.5%-4%左右,一年收益12.25萬元。較低風險,100%保本,99.8%能達到預期收益。

R3級: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利率在4%-5.5%左右,一年收益14萬元。適中風險,90%-95%左右能達到預期收益。

R4級: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利率在5.5%-6.5%左右,一年收益19.25萬元。較高風險,80%-85%左右能達到預期收益。

R5級:

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利率在6.5%-7.5%左右,一年收益22.75萬元。最高風險,65%-70%左右能達到預期收益。

銀行還有為保險、證券、基金等公司代銷的產品,不過風險會更大,保險期限比較長,中間不能贖回,收益能達到10%以上。基金產品是掛鉤股票型、股票混合型等產品,預期收益最低也在15%以上,但是風險伴隨著收益,就看你如何把控風險了。



金融老油條


人生苦短,想休息為啥不可以?

350存款,不算高也不算低,暫時休息一兩年沒啥不好的。

350萬僅僅理財,每年也能達到20萬左右的收入了,普通家庭基本夠花銷。

趁著年輕出去走走看看,滿世界轉轉,詩和遠方不應該僅僅存在電視電影電腦裡吧?世界有多大是靠雙腳丈量出來的。

但不能否認其他人回答的……以現在RMB的貶值速度來看,你這個錢再過十年可能也就是個普通水準。除非你有特別好的理財方式,能保證追上通貨膨脹。基金、股票、貴金屬、房產,適當配置。個人感覺房產現在風險大於機遇了,只能做適當配置。甚至國外房產可能都比國內房產靠譜。講真你這點兒錢,如果考慮房產配置的話,真是一撒手就沒了,還是好好上班吧。如果想不上班,就做理財。

創業就算了,不知道你這錢是不是創業得來的,現在的創業風險係數不必股票強多少。這個想必這幾年新創業的人深有體會,不多說了,都是淚。

人生再機會很多,但假期不多,上班上膩歪了,就給自己放個假吧。出去看不一樣的風景,同時也是給自己補給,為自己充充電。

以上~


第一房車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個假設。

他不可能有350萬的存款,為什麼這麼說呢?

有350萬存款的人,應該有大氣象,有大氣魄,這種小問題還要去問別人嗎?真是個笑話,哈哈哈……


京東千里行書法


不可以。

我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題主,如果你有這個想法,你的人生基本上就毀了。

以上是非常情緒化的說法。接下來咱們冷靜客觀地分析分析。



現在有350萬元存款,可以用於投資理財。不知道題主的財商如何,理財能夠達到什麼收益率水平。

通過提問題顯示的基本信息,題主有了350萬元,只是放在銀行,可以想象題主打理財產的能力,應該說水平不高,估計收益率不超過5%。

按照5%的收益率水平,並且長期保持穩定。假設題主打算到80歲時把錢全部花光,那麼每年可以花費的額度平均為20.39萬元;如果到90歲花光,每年的花費額度為19.17萬元;如果到100歲,每年可以花18.48萬元……

在此,我們要問一問題主,每年18~20萬塊錢,能夠滿足一個一線城市家庭比較體面的生活嗎?房子、車子需要維護,孩子需要撫養教育和支持,老人需要贍養,自己也要養老,醫療問題……自己覺得能夠嗎?

而且社會在進步,生活水平在提高,需要花費的錢也會越來越多。就目前題主的財富水平和理財能力,估計想舒舒服服地過好下半生,資本還不太充足。



再說啦,光理財,誰能確保只贏不虧呢?一個人光理財,基本上就與這個社會脫鉤了。光理財那是專門機構做的事,管理的資產都是以億為單位計算,收益率一般也是高於個人理財水平的。一個人拿三五百萬去專門理財,規模量級還不夠,還不會有很好的規模效益,投入產出比還太低。

還有,世界上的那麼多富豪,為什麼沒有躺在金錢上享受呢?為什麼還是不斷地創新、奮鬥、折騰、找事幹?因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不斷地做事中才能體現,長久的快樂在不斷地奮鬥中才能獲得。光躺著花錢,很容易讓人消極,讓人萎靡不振。

總之,我認為資產規模沒達到千萬量級的話,理財收益獲得的被動收入,只能作為主動收入的補充。一個人要想生活得充實而幸福,還是要靠自己去創造財富、掙取財富,不能依賴理財收益。



回答完畢,謝謝閱讀。歡迎關注:巴九言。

2018-7-1補充兩句:

我建議題主要繼續工作,實際上是建議題主不要無所寄託。

因為一個人除了最基本的物質需要之外,還需要精神生活,還需要社會交往等等,而這些在職業生活中更容易獲得。

如果40歲的年齡就開始進入退休後生活狀態,養花種草啊,養鳥遛狗啊,沒事跟一幫六七十歲老頭打撲克下象棋啊……真的是這種狀態的話,就封閉僵化不學習了,就很快落伍了。等真的到了六七十歲時,又會是一種什麼狀態?

或者說,男人有錢就變壞,不工作了有大把的時間需要打發,說不定鬧出什麼花花故事來,很快就敗光了家產。

所以說,什麼年齡階段幹什麼事,有點正當愛好和追求沒什麼不好。

我所說的工作,不一定非得是累死累活的那種,該做事就做事,該休息娛樂就放鬆一下。

財務壓力不大,更應該做一點自己高興、對他人也有所幫助的事情。比如從事自己有特長的職業,職業的可選擇範圍更大,或者去做志願者也好,從事公益崗位也好。總之在不該清閒的年齡,一旦閒下來精力無法安置,說不定就會出現其他不好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